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章 我是否好好爱过 爱与放下


爱与放下

在生活的压力和复杂之下,我们也许会忘记内心最深的意图。但当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顾时,最常问的通常不是:“我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我写了多少书?” “我建造了什么?”或其他类似的问题。如果你有机会陪伴一个知道自己死期的人,你会发现他的问题非常简单:“我是否好好爱过?”我过得充实吗?“ 我学会放下了吗?”

这些简单的问题直指灵性生活的核心。当我们想要好好地爱,并充实地生活时,就会看到自我的依恋和恐惧限制我们的方式,也会看到许多打开心扉的机会。我们是否爱过周遭的人、我们的家人、社区,以及居住其上的地球?我们是否学会了放下?是否学会以恩典、智慧慈悲度过生命中的变化?我们是否学会宽恕,并以心而非批判的精神来生活?

当我们看见生命的珍贵与短暂,放下就成为灵性修行的核心议题。我们需要放下时,如果还没学会这一点,就会受到很大的痛苦,而我们走到生命尽头时,可能需要经历所谓的速成课程。我们迟早必须学会放下,允许不断变化的生命奥秘穿透我们,不感到害怕,也不会想留住或抓紧它。

我认识一位年轻女性,陪伴著癌症扩散的母亲。在这段期间,她母亲躺在医院,身上接著许多管子和机器。母女两人都同意妈妈并不想以这种方式离世,便在病情恶化时拿掉所有的医疗器械,出院回家。癌症还是继续扩散,那位母亲费了好些心力才接受自己的病情。她试著在床上做家事、付清账单,并监督生活中所有的例行事务。她和身体的痛楚奋战,但更常和她的无法放下抗争。在这场奋战中的某一天,病重而有点迷糊的母亲打电话叫女儿来,说:“亲爱的,现在请把插头拔掉。”女儿温柔地说:“妈妈,你身上并没有插插头。”关于放下,我们都有许多要学习的!

放下,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变迁中走过人生,会为我们带来成熟的灵性生命。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爱与放下其实是同一件事。两者都不求拥有,都让我们碰触到变动生命中的每个片刻,无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都让我们全然活在当下

有个古老的故事是关于一位住在欧洲的著名犹太教拉比的。有一天,有个人从纽约搭船来拜访他。那人来到这位伟大拉比的住所,那是一间坐落在欧洲城市街道上的大房子,他被带到拉比位于阁楼的房间。他走了进去,发现大师的房间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和几本书,他原本期待会看到更多东西。打过招呼之后,他问:“拉比,你的东西在哪里?”大师反问他:“那你的东西呢?”访客回答:“但是大师,我只是路过而已。”大师回答:“我也是。”

全然去爱和好好生活,需要我们最终能体认自己并未占有或拥有任何东西,包括我们的家、车子、所爱的人,甚至我们的身体。灵性的喜悦和智慧并不是来自拥有,而是来自开放的能力、全然地去爱、在生活中自由前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