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传)法师:体悟《心经》的深义(三)


体悟《心经》的深义(三)

为什么说「不垢不净」呢?垢、净,污垢或是洁净,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名词。事实上,所有的垢、净都是我们人类添加上去的标签跟界定。在法界实相里面,是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文字,不需要那些界定;而且法界实相里面,你认为的污垢也未必是污垢;法界实相里面,你认为的清净也未必是你所想的那一种「净」。垢、净,是人类按照我们的好恶标准去界定的。如果我们的心充满着贪、瞋、痴,看我们周遭的每一个人都会看得很不爽,看每一个人都不顺眼,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污垢,我们自己的内心充满着贪、瞋、痴,不是外境的问题。什么叫做「不垢不净」?垢、净,都是我们自己去界定出来。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能体悟到「空」,「空」是佛教里面的「究竟智」、「涅槃智」,已经是最高级的领悟。如果一个人真正体悟到「空」,就是体道、悟道,然后就会行道,做出「与道合一」的质量、特性。如果真正体悟到「空」的含意,整个人生、心量都会与「空」相应,所展现出来的质量、特性,也都会跟「空」的特征、特质一样,「空」有什么样的特性,你也会展现出什么样的空性。如果真正体悟到「空」,因为「身见」、「我见」消失了、消溶了,没有那些「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意即「身见」、「我见」消失了。

「无色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身见」、「我见」消失了。「无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主、客也消失了,心境合一、主客双泯。这时候,这样的人不是说活在虚幻的世界,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不是那样啊!他没有多出二只手,在修道的过程是二只手,开悟之后还是二只手;修道的时候是一个头,开悟之后还是一个头,没有变成「三头六臂」。然而所不同的,就是心境不一样,以前是心量狭窄,现在是无边无际;以前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现在二元对立的界线,消失了、消除了。当你有了界线,才会不断的冲突;当你有了界线,就会导致很多的痛苦。当你这些界线消除了,「身见」、「我见」消失之后,界线没有了,二元对立消失了,敌人也消失了,所谓「仁者无敌」啊!敌人是我们自己塑造出来的,如果你的内心里面没有敌人,真正以慈悲心去普爱一切众生,就是没有敌人啊!

如果一个人真正体悟到「空」,自然会展现出「空」的特征、「空」的特性,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的「空性」(「空」的特性),就会在身、口、意展现出来,来到无我、无私的境界,展现出来的爱,不同于一般众生有条件、有所求的爱,而是无条件、无所求,无我、无私的大爱,与耶稣的「博爱」一样。佛陀、佛教所谓大慈大悲的大爱,就是来到无我、无私,展现出「空性」的大爱。「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主、客已经消溶,没有再对立了。就像禅宗描述的境界,第一个阶段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个阶段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在深入经藏,在闻、思、修,看到这个也「无常」,看到那个也「无常」,看到那个也「无我」…,以「头脑」在解析的过程。但是,当你有一天真正体悟到真理实相,就会来到第三个阶段「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虽然同样是「见山是山」的阶段,其实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心灵质量。第一个阶段是用一个「我」在看山水,第三个阶段是「无我」,看山、我就是山,看水、我就是水,看花、我就是花,与当下的境界就是溶为一体;看一切众生,没有不顺眼的,没有接纳不了的,没有敌对的对象,因为看一切众生就像是在看自己,爱护每一个人就像爱护自己一样。如果真正能够体悟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身见」、「我见」一定是消除的,这不是用“修”出来的,想要做到无我、无我…,于是就用忍耐的,当然这是一个过程、过渡时期而已,到后来自然是大慈大悲,看到每一个人,就像是自己的兄弟姊妹,看到每一个人,都像是我们的同胞。

所谓「民胞物与」,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同类,看到一棵树,一样会很尊重它,看到飞雁、看到动物,都一样把牠们当做是我们的同胞,即是「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讲的「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以比较白话来讲,是「梦里明明有六道,醒后空空无界线」,这时候你会体会到什么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才会真正以平等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包括六道所有的众生,没有我慢、也没有自卑,都是一连贯下去的,因此「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到后面结论是这样一连贯下来,然后「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为什么会有罣碍?因为我们内心有很多的界线,有很多的对立,有很多的冲突,有很多包容不了的人,树立了很多的敌人,当你有敌人,才会有所罣碍。如果你的内心里面,能够慈悲爱护一切众生,所谓「仁者无敌」,是没有任何敌人的。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同胞,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所有一切众生,跟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以爱己之心去爱护每个人,自然没有敌人,这样就不必在那里牵挂,恐怖之心也就自然消失。当你真正了悟真理实相,体会到不是从外来赚到很多钱,而是开发出我们「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每个人都拥有无尽的宝藏,只是有没有开发出来、有没有挖掘到而已。如果没有开发出、没有挖掘到,就会觉得自己很贫穷、很痛苦,于是不断向别人祈求。

如果你开发出「本自具足」的无尽宝藏,就会很快乐、很安详、很知足,因为体会到你没有欠缺什么,于是这时候也不会吝啬,很自然的大慈大悲善待一切众生,这些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因此无所得、但是也无所失,你没有失去什么。如果能够体会到原来开发出来的,是我本来就藏有的无尽宝藏,因为来到大安心、大自在,没有得、没有失,没有得失之心,就「没有罣碍」,这样就能够「远离颠倒梦想」,这时候就能够来到「究竟涅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