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传 8


惟因老和尚传(8) 其三,看到有些人学佛法,希望有神通,而且强调追求神通。对此,惟因老和尚遵照虚公老和尚的教导,特别告诫众学人“禅宗不把神通放在首位”,强调对于禅修者说来“日常生活,行、住、坐卧,都是神通妙用。”因此惟因老和尚要求学人们要牢记六祖惠能大师以来历代祖师们相传的“平常心是道”之原则,并且指出“雪峰饭头,沩山典座,运水搬柴,不离这个”。惟因老和尚时时告诫学人弟子要发长远心,坚持认真禅修,切不可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为此惟因老和尚特别指出,“可惜有种人,发民修行,又没有听过经教,自己蛮以为成佛很容易,贪求神通。个人住在茅蓬,能耐劳苦,自耕自食,静坐用功,因为无人指点,不持戒律,盲修瞎练,结果心狂发魔,欲升反坠。”正是这样,惟因老和尚希望学人弟子在习禅修时要把握方向,持长久心,如一人与万人战,清除习气。在此之中,“持戒有力,则不怯弱;有定力则勇猛精进,中途不退;有智慧力则不畏前境,不怕难险。靠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功。”与此同时,惟因老和尚教导学人,在修习禅修时注意克服习气,拿得起,放得下,“要象‘大圆镜’,物来即应,物去不留。勿学‘照相机’,含藏善恶种子在八识田中。”惟因老和尚还谆谆教导他们,修学禅修的重要方面是修学智慧,而“修学智慧还要善于集思广益”。因为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众人的智慧无穷。从根本上说,“智慧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但因妄想执着所障,故不能显现,不会运用。所以要有正思维、正知见,在正确轨道上思考,不能胡思乱想,否则便入歧途。”不仅如此,惟因老和尚还特别告诫学人,行持禅修的人一定要能区分清智慧与假聪明。“智慧与假聪明不同。损人利己,就是假聪明。其结果是自己受害。”因此,“修习智慧的人,还要推已及人,想到自己,也想到别人。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人;对自己不利的事固然不做,对别人不利的事更不应该做。从另一方面说,修学禅修的人,还应当懂得,”有智慧的人还能及时修正错误,从善如流;没有智慧的人,文过饰非,小错不改,结果弄成大错。对此,惟因老和尚一再叮嘱人,“学佛的人,不可不慎!”其四,对于禅修的成功之途,惟因老和尚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在长期不懈地深入经藏的同时,刻苦认真地禅修,加以总结阐述。他老人家认为“想修证菩提,就要断除恶习,经过刻苦锻炼,付出辛勤、精进的代价。”而在此之中,首先“现在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学习。求学、实习,学然后知不足,学习然后得到证明,也就是解与行互相结合。”惟因老和尚认为在现阶段对于经教的学习,就每个佛教徒来说机缘不同,差别很大。“除少数人有条件有机会系统地研究经习教,博览群书以外,大多数的教徒都是在工作余暇,边解边行。”机缘如此,惟因老和尚就希望大家,“那就起码要懂得基本知识,才好依法行持。”有此前提,禅修方可进一步深入。正是这样,惟因老和尚要求众学人弟子要记住“一句话,‘学以致用,自利利他。’”此话虽短,却言简意赅,对于禅修者说来则是受益无穷。 其五,作为一个老禅匠,惟因老和尚一生坚持禅修,教人禅修,但是他老人家也承虚公老和尚所教,坚持禅修凈双修,对弟子视各人之根基,因人施教,倡导禅修凈双修,宜禅则禅,宜凈则凈。惟因老和尚认为修持凈土法门也是成就人的好方法之一。“念佛时,意志集中,正念现前,勤行精进,达到一心不乱,工夫纯熟,不着静境,不厌闹市,处处是净土,直心是道是道场,便能顿开佛慧。”然而,惟因老和尚告诉学人注意念佛修持也要万缘放下,顺其自然,一声紧接一声念下去,功深自然成。同时,惟因老和尚叮嘱学人,念佛时不要念得太紧张。“念佛念得紧张时,会生毛病。”若万一在念佛中因过分紧张而生病,惟因老和尚则要求学人“那时则连念佛亦要停止,暂时放下,勿死执法。”惟因老和尚强调“要知道离心之外,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了脱自己心中烦恼,即自在,即解脱。”正是这样,惟因老和尚打破门户之见,圆融诸宗,特别是实践禅净双修,为学人广开方便之门,应接各种根基的学人,成就他们。惟因老和尚自入佛门,即研读《六祖坛经》,数十年坚持不懈,深得其中真谛,使之成为指导自己禅修的圭臬。同时,惟因老和尚对于《六祖坛经》内容特别是经文的理解多有创发。惟因老和尚指出“有人认为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修行方法不及六祖‘本来无一物,高超,于是把‘时时勤拂拭’忽略了。”惟因老和尚进上步分析“……‘时时勤佛拭,’乃反省功夫。”因此,惟因老和尚认为“初发心的人,时时扫除自己思想行为上的尘埃,很有必要。”对于这一点,惟因老和尚有其新解,“尘埃拂去了,变为肥料,六根六尘成妙用。”以此为前提,惟因老和尚结合现实社会情况下,特别是学人禅修实践,强调“世人总以为自己样样都对,其实不然。众生都有烦恼,都有过错,时时拂拭,知错能改就好了。”惟因老和尚认为,禅修者如能这样,禅修进步就会快一些。否则的话,沉缅于沾沾自喜之中,妄想纷飞,心都无法静下来,禅修也就无从谈起了。 对于《六祖坛经》内容的理解,惟因和尚认为“六祖听《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大彻大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一段含义特别深邃,学人当刻苦参悟,方能得其三昧。惟因老和尚指出,有人只注意“本来无一物”,不注意“能生万法”,这就落于偏空。“本来无一物”,真空也;“能生万法”,妙有也。惟因老和尚强调,只有“空有齐泯,才是究竟。若空心静坐,即落无记空。”而虚空虽空,能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下雨天晴,一切无碍。因此,惟因老和尚主张“我们东想西想,固然不好,一切不想也不成;而“要转变念头,参禅或念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六祖坛经》这一段理解契入,逐渐深入,最后得到其三昧。惟因老和尚认为我们虽是南宗弟子,但就禅修而言,“神秀大师与六祖都是老师。我们学习神秀大师,时时勤拂拭,的反省功夫;学习六祖,本来无一物,能生万物,真空妙有,全体大用,法无顿渐,人有利钝,理须顿悟,事要渐修,”这些我们都应当铭记于心,落实于行的真谛。惟因老和尚要求学人学习禅修,要“以所悟之理,历境验心,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本此圭臬学人习禅方可有消息,长此以往也可获利益。也正是这样,惟因老和尚多次强调,“我们要善于吸取《六祖坛经》的精华,从‘时时勤拂拭,到‘本来无一物’,‘能生万法’,都是各人自己宝藏的家珍,理事无碍,卷舒自在。”作为南宗法裔,惟因老和尚能破门户之见,对神秀大师的禅法客观评价与准确的理解,广纳并蓄,圆融方便,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禅宗思想史上都是有着创新意义。 对于《六祖坛经》中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得法后,南行到大庾岭头,与惠明说法一事,惟因老和尚也有新意。首先惟因老和尚对当年六祖大师应惠明之求,为之所说法“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句话的意义有探索。他老人家认为对于这句话,长期以来各人各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批注打问号,要各人看书参;有的不打问号,名为指直人心,见性成佛。”对这些,惟因老和尚强调中各有独到之处,但自己则“以为‘直指’较好”。惟因老和尚认为“因为真如自性,实相无相,涅槃妙心,本自具足,一向被善恶二心遮障碍。现在正当不思善恶时,二心隠闭,无人相、无我相的本来面目便显露出来。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惟因老和尚指出,正如祖师所说“宝所不可指,接近而已”。禅修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已达“冷暖自知”之境界。所以惟因老和尚告诫学人,这可以理解为六祖大师在“指示我们参禅的法要”,希望大家能进一步参究,并在禅修实践中多加体会,自然会有收获。 此外,对于《六祖坛经》所记载的当年在大庾岭上,惠明追上六祖大师,却提不动置在石头上的衣钵,其原因何在?惟因老和尚认为“惠明是武将,到此为什么提衣钵不动?惭愧心一生,便即手软,不好意思强夺他人衣钵。”他老人家觉得“如此解释比较合理”应当说,惟因老和尚的看法是从实际出发,而且有独创意义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