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落地,对境修心最重要


学习了《略论》的意义后,我认识到,修行就是通过学习教理树立正见,并反复忆念正见获得正确观念,再运用止观禅修修正错误观念,将获得的正确观念落实到心行,从而修正自己的身语意行为,通过不断训练自己的菩提心,用菩提心代替凡夫心。

我在初学佛阶段希望自己有个学佛的样子,会透过外在的种种行为告诉别人我开始学佛啦!比如,在手上挂一串念珠;以前出门前要化妆、穿高跟鞋、戴耳环,学佛后不穿高跟鞋、不化妆、不戴任何首饰、不穿漂亮衣服,不拘小节,身边人会说你现在没以前漂亮了;既然我学佛了就应该吃素,不伤害任何生命,为了彰显自己的慈悲心,有时会显得有点和周围人格格不入。我为了学佛改变了很多,但为什么还是不快乐呢?

反思自己的“改变”是著相的,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外相的改变。而学佛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培养心的觉知力,并把这种用心习惯贯穿到生活中。自己做了这么多,但如果心不改变等于做了很多无用功,好愚痴。非常感恩觉擎同学提醒我梳理法义太快了,要慢下来细细体会自己心的变化!

观察到自己学佛喜欢好高骛远,好像自己是上根利智,一学佛就表现出我不要这些世俗生活,放得下所有的一切,实际上自己连下士道都没做好,基本的孝道都没做到位,对母亲的唠叨还是不能完全做到100%包容、慈悲,还是会起烦恼,甚至不希望她到我家来,不希望她来管我。我执仍然很重,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看佛法,还自以为很清净,不喜欢接触众生,还经常感慨众生难度!

连下士道都做不好还想做大菩萨,根基没有打扎实,楼房造得再高也终有一天会塌的!自以为修得很好,然而法不入心,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隔靴挠痒!关爱家人没有落实到心上,很多时候都只是在做表面功夫。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慈悲心离佛菩萨太远了,这样下去何以解脱?更谈不上成佛了!

学佛不是学知识,关键要从“心”下手,要多在生活中实践,注重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正见后还要不断忆念,运用止观禅修让法落地,然后在生活中去除凡夫心,刻意训练菩提心。遇到对境,认真检验、观察自己是否能用佛法正见对治贪嗔痴,不断在做事中训练自己的心行,按照下、中、上次第分别修增上善心,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同时,要落实定课的观修,去除妄念。用八步骤学好《略论》。

学佛不能好高骛远,先从下士道开始培养自己对父母的感恩心。一步一步踏实依照模式打好各阶段的基础,多孝顺父母,注重实修,有了真实受用,学佛才会越来越有信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关于心行成长

心行成长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心行成长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心行成长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心行成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