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闻思了吗


学习了闻法轨则,对如何听闻佛法,为何要遵循闻法轨则,利益又如何这几方面有了更加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起初我认为,我们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文化知识,不就是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把老师讲的重点牢牢记住,以至于要用到这个知识点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听闻佛法只要真诚,用心听,为什么要这么细致全面地学习听闻轨则呢?为何如此简单的问题,要花这么多的篇幅呢?

带着这个疑惑进入此章节的学习。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听闻佛法和学习文化知识的根本区别,在于心行的参与和心行的改变。我们长期以来都拥有自己的不良串习,要摒弃陈旧的思维体系,树立正确的观念,谈何容易。修学和学习文化知识及其他技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闻法,首先要生起对法和法师的信心和恭敬心,以便心能更好地与法和法师相应。关于我自己,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除三种过,不要成为覆器、垢器和漏器。

但事实上,我是一个覆器。当我打开书和视频,我希望自己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把每一个字都尽收眼底,把每一句话都刻进脑海,可是我难以做到。我一会儿想“孩子明天要考试了”,一会儿又想“最近的整个经济形势又如何了”,一会儿手机上又有微信提醒了……心是散乱的,对这个世间非常粘著。

我是一个垢器。法义说要把自己彻底空掉,用清净心来接受纯净的佛法,可我内心却有两套系统,一套是我固有的、长期形成的凡夫思维和认识,一个是佛法如是说,往往是佛法和实际行动无法同步,还常常南辕北辙。

我是一个漏器。法义说要多闻多思,让佛法的观念在我们的心灵世界生根发芽。而我常常今天读了法义,明天就不知所云,或是听了视频当下内心澎湃、充满力量,一觉醒来又开始了生活是一团麻的交响曲。佛法还是佛法,我还是我。

常感慨和无奈,问自己收获几许。常常反思,必须认清现实,接纳自己。只要自己在这条修学路上,生命品质哪怕有点滴进步和改善都值得庆幸。如果不是修学佛法获得了一定的正念和正见,那肯定会花很多精力随妄念不断地追逐世俗,不停地贪嗔痴。那今天这种内心宁静就会被日日的焦虑和惶恐取代。如此这般思维,内心才稍有几许安慰。

通过对闻法轨则的深入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我之所以是覆器、垢器、漏器,最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多闻多思,所以内心的力量和正念总是稍纵即逝,所以总感觉佛法用起来力不从心。

听闻正法是我们修行的开始,修行的次第建立在闻的基础上,未来我们能在修学路上走多远,效果如何,和我们每天的闻思密切相关。

我们身在忙碌的都市,时间和精力往往都不能全部自由支配,值此修学良机,如何才能让自己挤挪出来的时光不虚度,让佛法甘露真正滋润心田?唯有如实遵循闻法轨则。

我们从小就喊口号,不要辜负老师,不要辜负家长。修学了,我们也许会说,不要辜负导师,不要辜负辅导员,其实我们最不要也不能辜负的就是我们难得的暇满人身!

导师反复强调,只有多闻熏习,佛法才能在内心产生一种力量。要不断地强化、重复正确,让正念在心灵扎根,直到落实于心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今天,我闻思了吗?让我们一起多闻多思,重复正确,深入法海,获得正见。感恩!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教常说的四大皆空怎么讲?“四大皆空”,空去那四个大呢?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有一位师父在那儿参禅六年出家,是真空老和尚的徒弟,功夫很了得,比我大几岁,我就请教他:“您用功到什么程度,能否说一说?”他开始不肯讲,怕我们闹着玩,后来看我很有..

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你对着太太忏悔、对你的小孩子忏悔,都可以改变命运。什么叫忏悔?就是承认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的意..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