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心,首先要制五根


-----衍慈法师佛遗教经与现代生活》

第四讲 三制心

《佛遗教经》,前堂课已作介绍,入道基础,以持戒为首,修行要务,制心为先,第三章即进入如何制心。

三 制心

经文:「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埳。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此段经文开始,佛陀叫了一声「汝等比丘」,已包括众佛弟子在内,既「已能住戒」,即持戒(详见第二、三讲),跟着便要学习如何去制心。

关于制心,首先要制五根,经文用了牧牛、恶马、劫贼三个譬喻,解释如何不令五根放逸。其实五根之运作,心是其主,所以又有毒蛇、恶兽、怨贼、大火等四个比喻,来说明如何去制心.

制五根者,经文有如下说明:「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五根随着五欲去放逸,使心起分别,失去诸善法。修道者,「譬如牧牛之人,执仗视之」,「牛」喻五根,「执仗」喻持戒,「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苗稼」喻诸善功德,牧牛之人,手执鞭仗,不放纵牛,才不会毁损苗稼。此喻修道之人要好好持戒,以戒律来守护五根,不让五根放逸,损害定慧诸善功德。以前有一位大安禅师,在伪山修道三十年,从未下山,有人访道,问及如何修行,他教示说:犹如牧牛。「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假使五根对五尘放纵,会失去诸善功德,法身慧命也会受到损坏。「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因为五欲是没有止境的,如人沉沦于大海,无边无际,望不见涯岸,要回头是岸,一定甚为困难,所以必须防患于未然,勿令五根放逸。看看弥勒菩萨化身的造像示现,身边围着五、六个小孩子,有的拖耳、有的抚眼、拉鼻等,说的就是日日不停影响人心的六个贼。修道犹如守金城,紧守城门战一场,勿令六贼(敌人)入侵。(待续)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