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因得到他人称赞而快乐无比,更勿因他人称赞旁人而心生嫉妒


前面说道,应该如何不带嗔怒之心来回应别人对我及亲朋好友的伤害,现在又要把情况转到当有人赞美我们的敌人,或是对我们不喜欢的人评价甚高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内心的愤怒?通常的反应是,我们会讨论听到这类消息,然后就开始感到生气。但寂天指出,其实我们不应该生气,因为这不是该有的态度。听到别人称颂敌人便怒火中烧,是全然不合宜的举动。因为只要你仔细审视就会发现,当某人在赞美自己讨厌的人时,至少在赞美者心中有某些成就和满足感。他之所以会称赞,是因为对这位敌人心存好感,他因欢喜赞叹而内心快乐。这时候我们就应为此高兴,如果可能的话,也应跟着随喜赞叹,而不是反倒生起妨碍的念头。让自己随顺改变态度,才能真正拥有喜悦的泉源。这同时也能帮助其他人改变对别人的态度。因为一个人若是能用这种宽大的态度来面对事情,那他就较不会为嫉恨所苦。而心中不受嫉妒垢染的人,就会是个活得更快乐、并且乐于与人群相处者。

在此观察到一般人可能会用以下的借口:「当敌人受他人称赞时,我应心生嫉妒。因为那份赞美使我的敌人快乐,因此我当然会有妒意而且讨厌此称颂。 」

寂天的回应是,如果这就是一个人自认嫉妒及生气有理的依据,那就表示他所讨厌的是他人的快乐与喜悦。而若情形果真如此,那么人又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功夫去取悦他人、做各种事情来使人家高兴?一个人若不能忍受敌人的快乐,那又为什么要去做各样使其他人快乐的事?

人们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另外一种冲突矛盾的态度——当别人直接赞美自己、对自己评价甚高时,我们不仅自己内心快乐无比,还希望其他人听见这份称颂也会跟着心生赞叹欢喜。但这与我们听见别人受称赞时的态度截然相反。当别人被赞美时,我们不仅对他人的快乐不以为然,而且自己原本宁和的心境和快乐也被摧毁殆尽。所以在面对自己和别人受到赞美时,我们内心的反应似乎相当不一致。

特别是对于已发心要在菩萨道上精进者而言,他们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利益众生,想为别人带来欢喜,并引导大家悟证菩提,因此对他人的快乐心生嫉恨是完全不合宜的事。事实上,当其他人借着自己辛勤努力,在生活中不时获得某些小小的喜悦和幸福时,我们更应心生欢喜感激之情才对,因为他们在毋需我们帮助的情形下就获得这些幸福的经验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他想:“佛陀做了我的老师,像父母爱子似的,对我有如海一般深的大恩,我已为未来将大法流传,总算报答佛陀的恩惠于万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