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多考虑灵性的问题


末法时代修行法门之多,又乱,很多人都找不到门路。如果修行要保守一些,我建议念经开始。一般修行来解决两种问题,一种是生活的问题,一种是灵性的问题。

有些人身体不好,想要发财,就念咒语,或者各种奇怪的法,也能达到目的。但这只能解决生活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一直执着生活问题,可见有两点,第一,他福报不够,福报太小了,身心都无法安顿。第二是他欲望太强烈了,人心不足,有了又要更多,总是无法满足。所以真修行的人,一定要心在道上,什么叫道。

我们对福报很大的误解,其实物质福报只是占所有福报的一小部分而已。一般来讲,人不要太贪着物质享受,你想要享受,就被物质控制住了。吃的,用的,都想要更好,你要更好,就要更努力。那是没有尽头的。那修道人要怎么办?就是把世俗享受,降低到最低标准,包括吃的。佛门有八关斋,吃素,吃得简单。穿得朴素,住得也简单。这些欲望要降低到最低,你才有精力用来办道。

拼命追求物质,也不见得有多少福报。而且人的欲望会成长的。好比开车,你开好车习惯了,换个差的,你就不适应了。住的也是如此。修道人要反过来,什么都要往简单朴素去发展。可一般人,灵性没有开发起来,他除了追求物质享受以外,就找不到第二样的享受了,那怎么办?不让享受,他觉得奋斗都没有意义。这时就要靠大乘经典加持力了。

现在是太平盛世,物产很丰富,现在问题就是人的欲望膨胀的问题。我们被世俗的世乐困住了。那要怎么办?念经,一定要靠大乘经典的加持力。每天念经,把这个世俗低级的享受放下。你看这个肉不好吃,但有些人为什么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身体内部脏了。

从身体看,人的身体内脏了,体现出来,外部就有很多欲望。道家讲,人体有三尸虫。大脑有上尸虫,这种虫子多了,人就贪着宝贝,车子,好的古董,有些人家里摆放很多古董,甚至各种值钱的东西。为什么会贪着这一些,就是上尸虫多了。有些人学佛后,全身带着都是好看的佛珠宝贝来装饰,这也是上尸虫多了。还有世俗人爱各种名牌衣服,首饰,乃至贪着手机等,总之挂满全身表现身份的,都是上尸虫多了。

中尸虫多了,人就贪着吃的东西。人的嘴巴吃了多少福报。人奋斗来,一般都是嘴巴吃掉的。可以这么说。为什么贪吃,胸口有中尸虫。为什么断不了肉的欲望,就是中尸虫过多。下尸虫,就是贪着男女色欲。人就贪着这三种。

汉地的佛法有个最好的传统,就是清净。吃素,梵行,这都是清净。法华经是修清净最好的经典。你只要吃素,加念法华经,世间的很多欲望都会放下,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身外之物。法华经有这个加持力。

人对物质的贪着,就是污浊的六根,贪着污浊的外在环境。等你六根清净一些后,你就不会贪着污浊的物质,而是想要更清净的东西。像药师经讲的,身如琉璃内外明澈。法华经和药师经是密法的的密法。修行的很多秘密都在这里头。

修道人诵经的传统,从西晋就有了,尤其是法华经翻译过来后,中国僧人把颂《法华经》作为一种非常殊胜的功课。不仅能开智慧,而且能圆满世俗种种愿力。唐朝之外,颂金刚经又成为一大风气。流传到现在,诵经为功课最多的,还是这两部经典。唐朝法达来见六祖惠能时,就说自己颂法华经三千部。可见当时已经很流行。

很多生活的问题,你永远无法圆满地解决。能解决的,就是从根上开始,减少物质享受和贪嗔痴,你生活就少有问题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一直在膨胀,好了,还要更好,快了还要更快。要怎么解决?所以生活上,一般般就可以了。我们应该更注重开发灵性的东西。

像西游记的孙悟空,去求法,就问求,有没有不死的法。六祖惠能去五祖那里,五祖问,你来做什么。六祖说,为求作佛。作佛,不死的法,这都是灵性生命的东西。人最宝贵的,就是能修行。就是启发灵性的东西才是宝贵的。所有生活的问题,都是色身的欲望所引起的。你只要欲望越重,色身越污浊,你问题就越多。很多人很有成就钱财也很多,但问题也一样多。为什么?欲望越重,问题就越多。

现在大家生活安逸后,更应该多花时间,朝着发展灵性的方向去了。有没有好的方法。还是有的,就是背经。把法华经,金刚经等经典,全部背下来了。最起码的,灵性开发后,下辈子就不会迷失了。如果你修了很多福报,结果没有修灵性。那就是大象着璎珞,好像印度的大象,福报很大,人们都很尊重他,给他最好的璎珞披着,但他毕竟是动物。也像中国的宠物狗,吃的比人都好,还有宠物医院,但它毕竟是动物。物质福报大,仍然是动物。我们要修灵性的东西。人的尊贵,就在于灵性生命的高度。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