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与布施不是让自己的受苦或者受穷


我们在先前的讨论中曾谈及,该如何合理地回应别人所带来的身体伤害,以及该如何以安忍心对待他们。但重要的是,千万别误以为寂天菩萨是在教导我们对伤害弃械投降,或是我们只应该卑顺地接受任何伤害我们的作为。

这点和佛教修行中处理慷慨和施舍等面向是相关的。我们知道,根据菩萨的理念,一个人的喜舍心应该尽量发展,最后甚至要能做到,即使必须牺牲自己的肉身也在所不惜。然而,在舍身这点上,时间方面拿捏得宜是很重要的。像这类的修行不应草率为之,在人的灵性发展出一定悟力和觉知之前是不宜为之的。所以,对时机合宜性的敏锐度与拿捏准确与否非常紧要。这和我先前指出的论点相关,我们不应该为一个较次要的目标而放弃或牺牲掉某些更具潜能之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寂天菩萨当然不可能建议修习菩提心的人,要他们无条件地接受他人造成的肉体伤害。反而应视情况需要,在伤害临头时最睿智的良策则是赶快逃跑,逃得愈远愈好!

我之所以会说时机拿捏合宜的敏锐性相当重要,完全要看一个人了悟的程度而定;这是因为在一些伟大上师修道的生平事迹中,曾出现过这类舍肉身以成就修行的故事。例如,在《本生经》的故事中,佛陀在某一世愿意忍受所有肉体的伤害,任由自己肢体被凌迟、切割及肢解等等。他碰到这类情形时并未退避,而是勇敢面对。采取这类修行法门的人,是那些已经在佛法上达到较高层次领悟的人,他们知道自己舍弃肉身的行为可能带来更高的成就。

所有这些事例所指的重点就是,当一个人决心致力于修行时,能够盱衡形势是很重要的事,他必须多方考虑自己行为所会造成的长程和短程后果,还有情势的种种利弊得失。

一般而言,有关伦理和僧伽戒律的律藏,在伦理性问题上的处理弹性,要比大乘佛教的立场更僵硬。但即使在律藏中,佛陀也会在教导我们有些行为是普遍被禁止或排斥的同时,又在其他事例中容许这类行为存在。同样地,佛陀也教导众生一些修行其法门所必须遵守的戒律,可是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他会允许某些人在非常时刻毋需拘泥于这些戒律。所以即使是在戒律严明的律藏中,还是有采取弹性作法、通情达理的一面。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