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八步骤


慧诺师兄关于八步骤的培训让我重新理解了前三步。以前我觉得八步骤中我就做到了前三步,但是让我复述一期法义,我却都忘光了,根本做不到,所以说做到前三步也是吹牛的。

对当期法义最少闻思三遍,这不是任务,是最低数量,而且遍数越多越好。因为就算看了三遍,如果不能在脑子里把大纲清晰地列出来,就不算做到完整理解。

我以前看书,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特别留意,看完了就记得那几句,其他内容全忘了。凡夫心的串习就是挑三捡四,符合自己观点的拿过来,跟我感觉不一样的就绕过去。所以只有反复看,才能有完整的认识,不是以偏概全。知道导师要告诉我什么,而不是我觉得导师讲了什么。

对法义清晰后还要学习,因为随着认识的提升,每次看收获是不一样的,多看会对法义的把握更准确。这时候就能用书中的话简短概括法义内涵了,也能知道本期法义需要我们掌握的正见是什么。

到第三步时,就要结合导师的举例思维,把文字更生活化、形象化,从理论上的理解到事实上的理解。比如无自性,从“自性”的含义“自己有自己成自己决定”,到“无自性”的含义“条件有条件成条件决定”,这时我们对缘起无自性的理解还是抽象的。然后思维导师举的桌子例子,桌子是由人工、木头、油漆、钉子等组成,缺一不可。再反复想,除了桌子,身边的房子呢?汽车呢?这时再说到无自性,马上就会想到用事实来支撑。

前三步要很用力气,要夯实基础!真做好了,第四步接受就比较容易。在上班、逛街等时候,时刻都可以把看到、听到的一切,用学到的正见来套,发现原来法义说的就是身边的事。平时,我看到东西不是喜欢就是讨厌,要么就无视,只看到事物的外表,这都是因为自己被内心贪嗔痴的力量所控制。现在有了正见,就要学习用佛法的“透视眼”来看待所有事物。这时候,正见的种子才算种入心田,人生观、价值观才会从世俗观察转变到修行观察,才算真正接受。

后面的运用,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五、六两步。慧诺师兄的讲解让我很惭愧,自己把觉平师兄的培训都快忘干净了。佛法智慧如何解决问题?凡夫心的串习就是:他骂了我,我立即要发火,用更毒的话骂他,否则就是吃亏了。似乎发火是他造成的,其实都是嗔心训练的结果,训练久了以为理所当然。

仔细分析,我发火和别人骂我有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为什么修养好的人,被人骂、被人误解一点都不生气?如果认识变了,再遇到别人骂我,态度就会改变。首先认识到都是自己的问题。只要我生气,就是我的问题,而不是用佛法去照那个人,纠缠于具体事情上。他该不该骂我?他是不是充满贪嗔痴啊?他骂的对不对?如果我认为他骂我一定是他有问题,那佛法的标准就被凡夫心完全利用了。

运用是个反复调整的过程。第六步为什么说“摆脱”不良串习?当别人指责我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远离他,要么就出去散散心。最苦的是看到自己很生气,拼命告诉自己,别气别气,你是修行人。用慧诺师兄的话说,跟“它”死磕,恨死自己了,怎么又生气了?搞得很沮丧!所以“摆脱”很重要。

如何摆脱?当期法义一定有答案。不是告诉你怎么对付这件事,而是每期法义都是“调心之道”。当我们安住法义,心灵平台被善所缘占领,那贪嗔痴就只能退到角落里,慢慢饿死了。你要是硬干,贪嗔痴是“无始老妖”,道行高深,你那么一点正见一定斗不过它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