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感到空虚的时候该怎么办


人被称为万物之灵,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灵性的一面,都有对终极价值的渴求

1。网友: 顶礼师父!有时候明知道种种想法和感觉不好,可偏偏会无法控制的产生出来,比如别人说一些不爱听的话,我明知道不应嗔恚,但总有这样念头,或者听别人说过的比我家好,就有种对方炫耀的感觉,明知道不对,但事后还是会想到这些,请问这是天生的吗?这些算造恶业吗?如何对治?请师父教诲!

学诚法师:内心有烦恼,就会导致恶业。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修行,才能减轻烦恼、扭转习性。

2。网友:法师,自己很贪怎么办?

学诚法师:多想想无常。人终有一死,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不断增长的贪心会伴随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

3。网友:法师您好,我每天打坐回向的人太多,会不会不够分啊?

学诚法师:回向的心越广大,所得功德就越大,不能把“功德”理解成物质。(详见http://t.cn/R2XRyQG。)

4。网友:恳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去帮助内心麻木,情绪化,对佛法没有触动的师兄呢?弟子顶礼。

学诚法师:你要能够感知他的苦处,给他需要的东西。要有耐心去等待、包容和关怀,绝不是简单扔一句佛法道理过去就完了。菩萨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都是走近众生内心的方便。当然,能够做到这些,自己首先要有以佛法调伏烦恼的能力。

5。网友:法师,人为什么会空虚?当人感到空虚的时候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人被称为万物之灵,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灵性的一面,都有对终极价值的渴求,也就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做什么的问题,换言之,也就是信仰的需求。

但是现在,很多人的这个需求被埋没了,迷失于对五欲六尘的追逐中。欲望烦恼一直在放大,寻求到的快乐越来越直接,但也越来越短暂和肤浅,人内心深处灵性的一面越来越缺少滋养,外表虽然光鲜亮丽,内心实则枯槁干涸,就会产生空虚、迷茫、幻灭甚至绝望的感受。

我们应该减少一些对外在物质的需求,更多一些观照内心的需求,树立志向乃至信仰,用高尚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内心,这不是俗气的套话,是真正令自己充实和快乐的途径。

6。网友:师父,弟子有时候心里有恶念,过后感到恨自己,但是后悔完,惭愧完,顶多就是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做不到永不再犯。

学诚法师:因习气故,我们很难做到不贰过,但依然要努力改正。

7。网友:我的母亲过世7个月了,我经常梦见我的妈妈。我想念我的妈妈。不曾有一天忘记她,每天心痛如刀绞。我悔恨在这一世相处的岁月中我并没有报答她给我的爱于千万分之一,无尽的追悔,眼泪流尽,痛断肝肠。师父,我很想知道我的母亲如今往生何处。

学诚法师:可至诚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

8。网友:请师父指路:下午发现一流浪猫重病极其可怜,假如送去医院,药费至少5000,抱歉真心无力负担,想买药给它安乐死,又觉得没有决定它生死的权力,看它现在痛苦的活着,它自己也很辛苦遭罪,请师父告诉我还如何办,我心里也难受昨晚觉都没睡好,安乐死它可以吗,早点结束痛苦早日投胎

学诚法师:至诚诵经念佛为它回向,尽己所能给它一些关怀和帮助。

9。网友: 师父,弥陀佛,我有出家的想法,但我知道,要把早晚课背下来才能出家,可是在家里怎么也定不下心来背诵早晚课。我对背诵课文不行,记不住,我上过小学三年级,我现在很上火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请师父开示,我该怎样去做?谢谢师父慈悲。

学诚法师:可以住到寺庙去。

10。网友:师父,我现在突然想出家,入我空门。您能帮帮我吗?

学诚法师:为什么要出家?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