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义问答:关于愤怒、贪婪、与安忍的问题


问:如今我们在愤怒的社会性后果中看到的是,由年轻人所犯下的一桩桩冷血谋杀案。社会在面对这种愤怒和仇恨的血腥后果时,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答:正如我昨天在记者会中所指出的,我觉得几十年来我们造成了极大疏忽,并未重视某些基本人性价值的重要性,而这个错误再加上其他错综复杂的因素,就导致我们的社会沦落到今天这个悲惨地步。因此,在千头万绪中很难找出什么简易的解答之道。现在需要做的事,是由许多不同面向一起具体努力来对治这个问题。而教育无疑为首要之务。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重要,而我相信老师的态度也是重要因素。老师的责任不只是给予资讯或知识而已,而是要能对自己所教导的原则树立典范、以身作则。所以孩子如何受教育就变得极重要,特别需要大人以身作则。如此一来,这些生活准则和人生价值在孩子心目中就变得非常珍贵。这其中媒体当然也扮演很吃重的角色。

问: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减低贪婪的影响力。

答:就某种意义而言,缺乏贪念我们就不会有任何再生。人要能轮回转世,需要贪念。至于在愤怒的情形中,我想贪欲又分成不同种类,有些属正面,有些则是负面的。贪欲是一种欲望的形式,但它是源于过分期待所导致的一种夸张欲望。

对治贪欲,真正的解毒剂乃是满足之心。对一个修行佛教徒正法修行者来说,许多的修行本身可视为对治贪欲的抗衡力量:像是了悟寻求解脱的价值或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的自由等等。这些看法也确实能收对治贪念之效。但是在立即对应生起的贪念方面,有个方法是去反思贪欲泛滥会对个人造成的影响,以及它会将我们的生命带向何方等等。贪欲将吾人导入挫折、失望、混乱的情绪中,而且还会引来许多麻烦。

关于贪欲,有个极典型的情况是:虽然贪念是来自想获取某物的欲望,但在得到此物后,内心并不会就此感到满足。所以,这贪欲也就如脱缰野马,变得毫无限制或界线可言,为人带来无尽烦恼。有关无明贪欲,有趣的一点是,虽然其背后的动机是在寻求满足,但正如我所指出,即使达成了获得某物的欲望,人的内心仍难餍足。另一方面来说,若人拥有强烈满足感,那么无论实质上他是否得到这样东西,都还是觉得心满意足。

问:正念和安忍,以及谦卑和安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一般来说,当人在修行任何形式的安忍时,正念的习性是必须的,因为它是种能使人的心念集中在所观照事物上的能力。无论是安忍或其他形式的修行,都要求个人将心神贯注于此特殊法门上,所以正念是必要条件。

谦卑与安忍之间也有极密切的关连。因为我所谓的产生谦卑心,是指一个人虽有能力报复,但却决定不这么做。如果他想这么做的话,原可采取更加对抗或攻击性的立场,而却故意决定不循此途,这才是我所说的真谦卑。当这其中有一丝对环境的无力或无能感时,我就不会称其为真正的谦卑了,因为那是在别无选择之下向环境投降了。

同样地,论到安忍时,也有不同的情况。其中一种是,一个人下定决心,藉由不断自我修链而当个更具容忍力的人。另一种情况则是被迫有所容忍,这种行为与其说是「容忍」,倒不如说是「顺服」更为恰当。所以再一次声明,这其中存在着差异。

一般而言,容忍要求的是内心的自我锻炼,明白自己虽然可以采取其他攻击性作法,但却故意不那么做,这和被迫采取容忍态度不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裡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于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为他的至诚,长者的夫人终..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