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智慧使我不被“毒箭”所伤


导师讲过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我们所经历的逆境是“第一支毒箭”。之所以我们会认为我们在经历逆境,是因为我们在那个当下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所遇到的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但每个当下的经历都是世界给我们的真相。而被称为逆境的真相与我们的期待、设定以及我们的种种执著不吻合,所以我们拒绝接受这种真相的存在,我们只想活在一厢情愿的种种设定里,于是我们又被“第二支毒箭”射中,这“第二支毒箭”便是因为我们持续执著于我们的种种设定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我不希望再被“毒箭”所伤,也不希望身边的人经历这些,因为过往的经历让我深知“毒箭”的伤害无法估量,害人害己。

十八岁时我被查出患有抑郁症及焦虑症。我不跟任何人讲话,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有自杀行为,必须持续接受药物治疗。这个结果便是“第二支毒箭”带给我的伤害,其实伤害的根本来源于我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设定。

从小父亲就特别疼我,去公园时我不愿走路,他就让我坐在他肩上或抱着我,长大之后才听家里人说,每次带我出去玩回来后,他都会胸疼好几天。我四岁时父亲跟母亲离婚了,之后每次来看我,他都会提前准备好漂亮衣服和化妆品,每天出门前都会帮我换衣服并给我化妆。每个学期开学时,都会准备好新的书包、铅笔盒、文具。印象中几乎我提出的要求都会被满足而且是超额满足,总有意外惊喜。

得到这么多爱的我不懂感恩,不懂分享,并将这些视为理所当然,并以此为标准去要求我的母亲,使得我与母亲之间矛盾丛生,冲突不断。而且随着我年龄的增加,矛盾与冲突不断升级,我不认同母亲的行为,对于她歇斯底里的情绪爆发更是抵触,我选择了不跟她沟通。

我执无明让我将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爱变成了别人爱我的标准,这种错误的设定使我经历了“第一支箭”。我以为这是“逆境”,并执著于我所设定的标准,期待母亲能改变她自己来满足我。当我的期待无法被满足时,我产生了负面情绪并安住于此,所以呈现出了受到“第二支毒箭”的苦果。

这个让我失去快乐、远离幸福的果,是谁造成的?是谁的错呢?不得不承认是我自己造成的,如果有人错了,那这个人就是我自己,用“毒箭”射中我的是我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设定,是我凡夫心的无明与我执。

如何通过我所学习的佛法来躲避这些毒箭呢?我要怎么去理解并运用呢?贪心如我,甚至连第一只毒箭也不想经历。所以我不断思索到底有没有方法让我们不被任何“毒箭”所伤呢?通过学习佛法,我们了解到成、住、坏、空才是一切万物(人、事、物)的常态发展规律,所以无常才是持续发生的“常”。不能接纳无常不断发生的凡夫才是需要被改变的,因为这是“毒箭”的根源。

我开始关注我的起心动念,哪些是不如法的?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念头与想法?怎样才能如法地去对待每日每时所经历的人、事、物的呈现,怎样才能将“无常”转为“常”呢?突然发现这方法就在我们学习的法义里。导师用简单的语言、生动的举例教导我们如何用佛法智慧来看待我们的日常经历,只要我们将所学到的法义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全然接受所发生的一切,不做任何分别和期待设定,去如理思维、如法生活,便能破除“我执”。相信一切的发生是最好的呈现,并从中找到我们可以改善和提升的部分,便能将“无常”转为“常”。《金刚经》中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让我们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入理如法地活在当下。

当我这样去做了之后,心中无比坦然平静,喜乐自在。工作中因交接不当导致严重失误时(第一支毒箭),我先检讨自己的疏忽,虽然主因并不在我,我也愿意承担所有责任与处罚,因为我希望避免争论,避免互相指责(避免第二支毒箭),也觉得这是我培福和传播佛法智慧的机会。事件的结果是有人愿意和我共同承担责任与处罚,而当时没有这样做的同事也在事后承认了自己的疏忽。我们的相处依旧融洽,彼此的配合也更默契。真的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时,发现所有问题都可化解,都可解决,果然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幸参加三级修学的我感受到了师兄们的爱护与帮助,感受到了导师的慈悲与智慧,我想将我的感受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能够受益,让我们都能远离“毒箭”,不再被它所伤。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