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大乘起信论》卷1:“若心性见境,则有不见之相,心性无见、则无不见,即于真如立遍照法界义。”

马鸣菩萨说:真如祂是对一切的境界相,无有见闻觉知,所以是心性无见;可是祂却无不见,因为心真如具足了一切的功德相。在真正证悟者的眼中,其实真如是具足显现在每个人的面前的,可是对于一般未悟者来说的话,如何去体会心性无见呢?这个当然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也有一些人觉得说,是不是我们就用其他的方式来理解;比方说,有些人用正念,或是用觉性的方式来解释什么叫作心性的无见。有一些人说,正念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时时刻刻活在当下,把眼前的事情作好,并且享受作事的过程,这个是有一类型的人,他把这个叫作正念。

那我们来看看,这些人往往把这一种的解释的正念,把它当作佛教修行的一个指标,让自己心心念念都是像这样子的活在当下。可是我们却要跟大家说:真正入了大乘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明心见性。那这件事情——要明心见性呢,我们不妨从马鸣菩萨所讲的“心性无见,则无不见。”这件事情,我们来给大家来作一番的分析跟判断。首先呢,如果您所讲求的是要时时刻刻活在当下,把眼前的事情作好,您讲究的是这个的话,那请问:这个时候的心性,怎么可能会没有见闻觉知呢?举例来说,比方说:当您好不容易在下午时分,自己泡了一杯茶,享受一个人悠闲的下午时光,那么按照刚才那种说法,当您在泡这杯茶、享受这杯茶的过程中,那您所讲究的就应该是只活在当您在品味这个茶的每一个时刻,您把所有的心念,都只是用在喝这杯的下午茶。可是我们却要跟大家说,请问:当您在把握当下,喝这一杯下午茶的时候,您对于这个下午茶的芬味、的味道,是不是都是全然觉知呢?那如果您对于这个下午茶,这一杯茶呢,完全都不知道在喝什么的话,您怎么能说,您自己是活在这个喝茶的当下呢!可是如果您对于喝茶的这件事情,您知道您是喝什么样的茶,这个茶的味道如何的话,那您又怎么能说,您的心性这个时候是无见呢?所以可见所谓的时时刻刻活在当下的那一些的心,那一念心,其实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以及末那,这个七个心和合运作的状况。换句话说,当你在时时刻刻活在当下的时候,那个活在当下所体现的那个心,你自己所体会的心,其实那个都是妄心,根本就不是马鸣菩萨讲无见闻觉知的真如心。

那有另外一类型的人就说,那我们讲究的不是刚才讲的那样子的状况,而是讲的是说所谓的觉性。也就是说,对于当下境界的如实了知,不带任何的既成观念,或者自我的意见,因而对于一切的境界一视同仁,无有好坏。这一个体会呢,表面上、字面上看起来,似乎比较符合这里讲的心性无见的意思,因为它强调了在您面对境界的过程中,不要带自己的成见,甚至不要带有自我的意见,因而它好像就能够对一切的境界一视同仁。可是我们却要用刚才那个悠闲的下午茶的时光的例子,来给大家再一次的说明,请大家看看:当您在品味这一杯茶的时候,请问:你只专注在这一杯茶所带给你的觉受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以说你没有带任何的观念、成见、自我意见等等;可是对于你现在正在喝的这一杯茶的品味,你却是完全了知的,所以你虽然不会因为喝这杯茶的关系,所以起了一些自我的见解,起了一些过去既有的成见,可是你却对于这杯茶的味道,对于当时喝茶的这个境界相,实际上是有所了知的。那当你有所了知的时候,很显然的,当你正在喝的一杯茶,跟你正在喝一杯纯粹的白开水的话,必然有所不同,那这境界相的不同,你必然就可以分辨的;既然可以分辨的话,又怎么能说你是无见呢?因为谈到了无见,就是没有见闻觉知、没有分别相。可是你明明就能够分辨你现在喝的是一杯茶,还是一杯水,不是吗?那如果说连喝一杯茶,也喝得不知不见的话,那这种状况下,你又怎么能说,你的觉性是对当下境界的如实了知呢?可见你有了知就一定有分别,那就一定有见闻觉知。所以像一般人所谓的觉性,这件事情的话呢,一般人所体会到这个觉性,实际上并不符合马鸣菩萨所讲的“心性无见”的这个标准的;那也就是说,你用一般人所体会到的觉性去揣摩真如的话,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我们倒要提醒大家,在佛说的经典里面,“觉性”并不是像一般人讲的意涵,实际上佛所说的“觉性”,其实是佛性的意思,但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佛性是什么意思,以至于对“觉性”这两个字,也就是把祂解释成对当下境界的了知,不带任何成见的这样子的意思;实际上,这是对佛说的“觉性”两个字的一个大大的误会。好!那么这个“心性无见,则无不见。”这个事情,到底祂怎么体会呢?那得要大家要如实地去把《大乘起信论》,也就是平实导师讲述的这六辑的内容仔细的看,并且建议大家最好能够参加共修,听亲教师的上课讲解,建立基础的知见之后,然后你就比较能够有正确的方向去体会,什么叫作真正的“心性无见”,而不再把一般人所以为的正念觉知,甚至一般人所误会的觉性这些东西,把它当作真如的相貌。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第127集如来藏寂静而常乐我净》叶正纬老师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