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能用来算计


算来算去,把爱的快乐都消耗殆尽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被别人爱戴,有时候,你想得到的爱,却不一定能得到。但是,无私付出你的爱,去关爱他人,每个人一定都能做得到。如果你想得到爱,就要去付出爱。如果你常常无私地关爱他人,一定会有人来爱你,这是必然的。

无论你是爱自己的父母,爱兄弟姐妹,还是爱周边的朋友,只要你去爱他们,总会有人来爱你。这就像你对十个人笑,可能会有五个人也对你笑。如果你能用一个笑容换来五个人的笑容,那就赚大了,这道数学题就看你怎么算了。

其实,人们有时太爱讨价还价,总想把爱衡量出一个标准。或者说我爱你这么多,你为什么不爱我这么多;我爱你用了十分力气,为什么却得到了五分的回报?想把爱算清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人们往往会忘记别人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却老记着自己为他人付出的分量,这样算来算去,把爱的快乐都消耗殆尽了。

有些人会沉溺于失恋的痛苦无法自拔,就是因为老想着自己付出了多少,老想着对方亏欠自己的部分,因为自私,占有欲太强,所以才不容易走出来。

像我们从小就被培训:要把别人的喜怒哀乐当成自己的喜怒哀乐,学习自他交换,他比自重,这种感同身受是从小培训出来的。

我们有个师叔叫贾玛塔,是个老喇嘛。贫穷潦倒,身上又臭又脏,走到哪儿都疯疯癫癫的,大家都瞧不起他,说他念经也念不好,修行也修不好等等。老上师就让我们经常观想自己就是他,说连小朋友都看不起他,你们就观想自己是他,每天疯疯癫癫,又脏又臭,如果自己是他该怎么办?刚开始我们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跟他做交换呢?后来,师父又教我们跟宠物做自他交换,跟猫、狗、牛这些动物做交换,想象如果自己是它们该怎么办。

从小接受这样的训练,让我们没什么烦恼。像因为失恋跳楼、割腕这些,在藏区几乎是听也没听过的。人们会很诧异,难道他没有父母吗?难道他没有亲朋吗?恋人是后来才有的人,从小把他养大的父母还陪伴在身边,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后来出现的人,活活受罪呢?藏民会觉得比起为自己付出一辈子的父母,那些陪自己一阵子的人离开就离开了,没必要去寻死觅活,太不值得,太不懂得感恩了。

这些红尘的痛苦,以前我们在藏地时不会有太多感受,但从1993年我出国弘法后,陆续碰到很多这样的事情。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们也感同身受,别人痛苦我们也跟着痛苦,别人快乐我们也跟着快乐。当时元旦喇嘛(现在美国弘法)对我说,“仁波切,我们两个这样是否有点问题啊?”我说:“是啊,我们是来当医生的,怎么能也变成病人呢?我们要是不改变,这病就不轻啊。人家来一个病人我们安慰一下,来了太多病人我们也跟着痛苦起来,闷闷不乐,这就不对了。”

我们很快就调整好心态,不受他人喜怒哀乐的影响。就像佛菩萨慈悲众生,但却不会跟随众生在轮回梦魇中,一会儿伤心欲绝,一会儿喜极而泣一样。所以,让境随心转,而不是心随境转,也是需要长期学习的。

如果你感到痛苦,主要是因为自己太在乎了,俗话说在乎者多伤害。不要说失恋,就算你买了个喜欢的杯子,你觉得非常好可以保留很久的东西,突然一下子掉地上摔坏了,你也一样会觉得痛苦。那些喜欢车的男人,买了辆好车被人刮一下,也会痛到心里去,这些都是“我执”在起作用。当你认为这个东西属于你,是你的一部分之时,你对它越执着,就会越痛苦,因为你还没有对无常有所认识。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要有随时随地面对无常变幻的心态,并将此作为一种常态,你就不会总是感到痛苦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