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有时,当别人用殴打、恶言等恶劣的方式伤害我们,在暗处中伤诬陷我们,或在背后挑拨离间等等。面对这些现象的时候,心中不产生嗔恨或愤怒,就是忍辱他人恶行的安忍。

一、嗔心摧福善

如果我们对于他人所施加的侮辱或伤害,没有调伏自心,产生嗔恨愤怒的负面情绪,就会轻易摧毁所做过的一切功德。“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一次的嗔恨心,可以摧毁掉千劫以来,上供诸佛菩萨和下施六道众生的一切功德与福报

如果行善法时,没有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所有福报也会因为一次的嗔恨心而全部销毁。就像一点点的火苗,可以烧毁广大茂密的森林一样,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入菩萨行论》中提到罪业莫过嗔,所有罪业中没有比嗔恨更严重的;难行莫胜忍,没有一种功德比忍辱更难修的。所以我们努力修安忍,这种功德很大。

如果我们理解嗔恨的来源,就比较容易会忍辱。无始以来,每个人都以我为中心不断地轮回,在转生中我执也不停地膨胀。从深重的我执中,产生对自己特别自私的爱。如果遇到有人对我们正面评价时,就高兴得不得了。得不到正面的评价或尊敬的时候,就会产生嗔恨。这时,随着别人的好恶,我们的情绪常常因世间八法——得、失、称、讥、毁、誉、苦、乐而起起落落。所以,当别人用肢体或语言伤害我们,或用其他的方式毁伤我们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强烈保护自己的心态,忍耐度非常薄弱。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面对外来的恶行,最大的对治力,就是对外境产生慈悲心。如果能从心中发出慈悲心,就能够很快调伏嗔恨。如果不好好调伏嗔恨,最后我们的心会因为没有正思维来引导,反被嗔恨的负面情绪所控制牵引。无始以来所累积下来的功德,一刹那间,就会消失得一干二净。

二、忍辱最难修

忍辱是最难修的,没有人惹你的时候,你没有感觉,以为自己修行得很好。一旦心被外境牵引,你会发觉整个情绪就像海上的浪花一样,相互叠起难以平息。一个人修的时候,因为没有对境会让修行者产生贪嗔痴,大部分独自离染去修,比较容易。可是处在现实环境中,要真正修行就很困难了。

三、反复嗔恨,害己害人

人的心,不论是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正面或负面的情绪也好,只要在心中产生过一次,就会成为一种“因”,种在阿赖耶识里。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不断地增添覆盖。当有一天,某一件事情触动到比较敏感的神经,脑波传达的负面讯息比正面快好多倍,一下子可以把几个月前、几年前、几十年以来的情绪,统统连贯爆发出来。

有的人只会单方面思考,很容易钻牛角尖。一嗔恨起来,常常会伤害自己。只要别人骂过我们一次,我们就气得刻骨铭心,我执就会狠狠地记上一笔。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本来情绪都快稳定了。在强烈我执的驱动下,又忍不住去回想了一下,对方当时如何如何。一再又一再地勾起自己的嗔恨心,用这种方式来伤害自己。其实,你一直在重复记忆,帮助别人来伤害自己,又把这个罪过推说是别人造成的。就好像家里不小心发生火灾,你责怪为什么有人要创造火柴和电力一样。

自己要学会检讨,否则,嗔恨的结果不是伤害别人,到最后多半是伤害自己。这现象是什么引起的?其实是自己在挑拨自己,是我执在作祟,自己却不知道。

四、观察自己,断除嗔恨

人始终不认为罪业是自己造的,都认为是人家做的,这就是人的坏习性。无始以来,人大多往外观察别人,很少观察自己的内心。所有的情绪大多是透过我执,膨胀延续。佛法常常讲要放下我执,不是要你完全失去自我,而是要把对自我的执着放下。我们想想,除了别人的过错以外,自己有没有罪过呢?

印度有一位高僧,是施身法父续传承的祖师帕丹巴桑吉,曾经来到西藏传法。他曾经开示:认为敌人在伤害我们,是我们的错觉,能把嗔心转换成悲心,对我们是最受益的。阿底峡尊者以前也讲过:对所受的伤害不要去嗔恨,如果对伤害嗔恨的话,那就没有对象可以修忍辱。所以,遇到有人加害我们,如果我们可以断除嗔恨,修安忍之心,反而可以清净很多罪障。依靠安忍,可以圆满广大的资粮。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