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佛性显现出来


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在自性中本来就具足佛无漏的功德。但是因为有业障,这些无漏的功德没有显现出来。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但是现在镜面上有特别厚重的灰尘、污垢,无法能映现出万物的影像,现在要将这些灰尘、污垢清除掉。

在《二品序》中云:“众生本是佛,然为客尘遮。”从自性清净的角度来讲,每个众生都是佛,但因为有业障,暂时还没成佛,还不是佛。等把这些业障消掉了,罪障忏掉了,本具的光明,本来具有的功德自然就显现了。这就是解脱,就是成佛。

佛有广大的神通,有广大的智慧,有广大的慈悲。这些功德我们也有,但是在我们迷失了自性以后,这些没有显现出来,没有启发它们的作用。现在我们通过消业忏除罪障,把相续中的染污、客尘忏除了,它才能显现,它的作用才能得以启发,我们才能真正获得这样的功德和利益。

现在我们就要忏除罪障。罪障是种统称,其实罪障分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很多障碍都总集在这四种障碍里。

业障主要是由我们的身口意造下的。业障分性罪——自性罪,定罪——佛制定的罪。性罪本来就是一种罪业,无论谁做了都有罪过,好比杀生,无论谁杀生都一样有罪业。定罪是佛制定的罪,具有八种别解脱戒的人做了就有罪业,而普通的凡夫做了则没有罪业。比如说过午不食,普通的在家人吃过午食没有罪业,但是受持八关斋戒的居士,出家的沙弥和比丘,都不能吃过午食的,这属于是定罪。轮回有近因和远因,这是轮回的近因。造下了这样的业就会被业牵引,轮回就是这样形成的。

烦恼障,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但是都可以总集在贪嗔痴三毒和贪嗔痴慢疑五毒里。我执我爱也属于烦恼障。烦恼障是轮回的远因,烦恼障引起业障,业障引发轮回。轮回的根是业障,业障的根是烦恼。业障和烦恼障主要障碍从六道中获得解脱。要解脱就要断除业障和烦恼障。

烦恼断了就不造业了,不造业了轮回就结束了。被业力牵引在六道中轮转是轮回。没有被业力牵引,而是以慈悲心或愿力在六道中轮转不叫轮回。受业力牵引在轮回里转是不自由的,以悲心、愿力在六道里转不是轮回,他是自愿来度化众生的,是自由的。

因业力牵引转没有自由,当一切有漏的善果成熟的时候,就投生为上三道;当一切恶果成熟的时候,就堕入三恶趣。完全被业力牵引不自由地在六道轮回里转叫轮回。主要是因业力的牵引,所以就要消业,断烦恼。烦恼没有了就不造业了,没有业就不用轮回了。业障和烦恼障主要障碍解脱,有业障、有烦恼障,就无法能从六道轮回中获得解脱,因此就要断除业障和烦恼障。

所知障。无论是属于涅槃的法还是属于轮回的法,将三轮都视为实有真有,这种分别念叫所知障。

习气障。按照显宗所讲,极其细微的所知障就是习气障。而在密宗里,称其为三现迁移。三现迁移就是习气障,它障碍成佛。最后如金刚般的等持,是对治三现迁移习气这种分别念的。

所知障和习气障主要障碍获得遍知果位,就是障碍成佛。要成佛就要断除所知障和习气障。主要是以远离八边戏论大空性的智慧,及密宗里的一些大光明、大圆满的智慧来对治所知障和习气障。这两种障碍都消掉了的时候,我们才能成佛。

业障和烦恼障障碍解脱,所知障和习气障障碍成佛。这些障碍都是自己造的,自己串习来的。不用说我们生生世世造下的恶业,就是今生今世造下的身业、语业、意业,比须弥山还高;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积累的不好串习,比大海还深。那怎么办?解铃还需系铃人,成佛还要靠自己。自己的业障要靠自己去消除,别的没有办法。

那这么多的业障,这么顽固的串习能去掉吗?能!就好比屋子里的黑暗,即使再浓厚,存留的时间再长,一旦打开了门窗,阳光照进来了,所有的黑暗会立即消失。不可能说这个黑暗持续得太久了,即使阳光照进来了,也不能彻底驱散。没有这样的说法。

同理,因为我们遇到了正法,因为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议,只要能真正修持正法,真正具足对治力,再大再严重的业障都会立即消除;只要有无我空性的智慧,再严重的串习,再深厚的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都能立即忏除。所以,虽然我们造下了太多的恶业,我们有特别严重的串习,但是我们和普通众生不一样,我们遇到了佛法,明白了佛理,一旦证悟了这些方法,就如同刚才比喻的那个黑屋一样。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问: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知道念佛要有出离之心,可是我的确生不起真实的出离之心,对于轮回和因果的道理也生不起兴趣。我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月灯三昧经第一卷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八十那由他皆一生补处。阿氏多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四天王释天..

问:法师您好!《印光法师文钞》中印祖说: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可是,有的书上说定业不可转。请您慈悲为弟子..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六(大日经卷六)说无相三昧品第二十九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此品说明无相三昧的修行法。◎复次薄伽梵毘卢遮那告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称为五行;其为万物化育生成要素与佛教之地、水、火、风四大种,能造说有相通之处。此为..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