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聆听】托钵与吃素


导语:托钵,体现的是佛陀倡导众生平等的慈悲思想。佛陀未曾对弟子饮食提出特别要求,只因在实修密法的外密时戒律的约束,特别要注意禁食葱、蒜、酒、肉等。佛弟子能够为了众生而发菩提心戒众生肉最好,暂时做不到,也要发愿不伤害众生,吃三净肉为好。

佛陀时代,僧人们托钵乞食,功德供养什么,就吃什么,比如供养你肉食,你不能挑剔、浪费甚至拒绝或扔掉,供养衣服也可以享用,这些行为是当时的婆罗门苦行僧无法接受的。

在《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就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释迦牟尼佛时代,出家人上午诵完经后要外出托钵,一手托钵,一手持锡杖,锡杖上有很多小铁圈,能震动发出“锵,锵……”的声音。

托钵时不可以敲门,更不可以大喊大叫,震动三次锡杖,静等功德主出来供养,如果没有,就要换下一家。一天之中只能去七户人家托钵,如果连着七户都没有出来供养,当天就不可以再继续托钵,只能回去。

古时候,每家每户离得都不近,很多人供养饭食都是将剩菜剩饭倒到钵里,僧人并不能选择或建议。托钵回来的食物,自己只能吃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要分给没有乞到食物或未能外出乞食的师兄,再三分之一要布施给周围有需要的众生。托钵,体现出佛陀倡导之众生平等的慈悲思想。

现在很多人一听到“斋戒”就会联想到吃素食,不少弟子都困惑于不能吃长素,以及皈依需戒肉的问题。

佛陀时代,并未要求佛弟子吃素,不能吃荤,也未有不能吃葱、蒜、肉等规定,但在实修密法的外密部分,如《楞严经》,密法八关斋戒、绿度母法、药师佛法门等,都会特别说明与要求。

《楞严经》云:“是五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是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五种辛菜也。”

五辛,亦有不同记载,多指葱、韭菜、蒜,薤,兴渠,后人又引申出所有刺激性味道的饮食都最好不要吃,如圆葱、蒜苔、蒜苗、韭菜苔、韭菜花等食物都榜上有名,言说因有刺激气味,会导致身心不清净,影响修行

古印度,素食主义者很多都是婆罗门,是以重视洁净闻名的,在印度是比皇亲贵族还要高贵的神职人员,他们绝不吃肉,拒绝葱、蒜、酒这些气味重的食物,认为吃肉让人昏沉,身体会变得沉重,还会经常在恒河里清洗自己的身体。

若商人、农民这些低贱种族的人影从其座位上经过,他们都会清洗座位,有很强的种族慢。但是,这些饮食禁忌,佛陀并未对弟子进行限制,只是在修持外密法门时,会有戒律约束。

为什么修外密法门时,不可以吃葱、蒜、酒、肉等?拿密法修八关斋戒来说,因为观音菩萨是十地菩萨,于久远时早已成佛,为了利益众生而化现为菩萨身相。

在我们这样满身罪业的信徒眼里,观音菩萨就好像一位尊贵高尚的国王,如果我们要觐见国王,肯定会把自己梳洗干净,穿戴整齐,让自己的身心清净。而葱、蒜、酒、肉这类食物会在嘴里,乃至周身产生浓重的气味,带着很重的气味去见这么尊贵的国王,是非常不礼貌的。

凡夫俗子对着诸佛菩萨虔诚忏悔自身业力之时,能够清净无始以来造作的恶业,慢慢的,将和佛菩萨越来越接近,就好像国王身边的随从,成为了诸佛菩萨的眷属,直至有一天也能成为国王。

因此,修持密续事部的法门时,特别要注重洁净,需将身体先沐浴清净,饮食要有节制,要吃素,并且禁食葱、蒜、酒、肉等。

现在很多佛教徒吃素,这非常好!能吃素最好发愿吃素,不能吃素,就一定要吃三净肉:你没有杀它,或它不是因为你而死;你没有看到它死的样子;你没有听到它死的声音。

吃素时,一定要发愿,发出大菩提心,为了慈悲利益众生,不食众生肉。发大愿吃素会有很多功德,如果不发愿,自然界有很多动物都吃草,不吃肉,但是它们并未成佛,还在畜生道中忍受着苦难。

而且所谓的吃素,也并不能保证没有在蔬果生长过程中,伤害过众生。“佛观一杯水,八万四千虫”,一杯水中皆有无量众生啊。所以,发愿不伤害众生,能够利益众生,才最为重要。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