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的共同之苦


六道之中充满了痛苦,除了每一道特有的痛苦之外,还有三种共同的痛苦,分别是: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

恶道中最主要的痛苦是苦苦,也就是苦上加苦。因为本来就具有因五蕴而产生的行苦,再加上各种明显的痛苦,如热寒的痛苦、饥渴的痛苦、愚昧的痛苦等,便产生了苦苦。简单地说,苦苦就是前面的痛苦还没有消失,又出现了新的痛苦,痛苦不断延续下去。对于人类而言,在行苦之上又遭遇了生老病死等八苦,就是苦苦。比如说,家破是痛苦,再加上人亡;自己正在生病,又遇到车祸;本来腿就不好,行动不方便,眼睛又出了问题;身体很不舒服,忽然亲人又去世了,等等。诸如此类,在痛苦之中又遭受到更大痛苦的情况,都属于苦苦。

坏苦

世间的快乐是有漏的——一切让人羡慕的、让人追求的、让人幸福的事物,实际上都是坏苦。

以我们生活为例:坐在沙发上读书,悠闲舒适,但坐久了就会浑身难受,这就是坏苦;出去散步,舒服惬意,但走的时间太长就会腰酸腿疼,这也是坏苦;离家多时后与家人团聚,温馨幸福,但天天住在一起,就会闹矛盾吵架,这就是坏苦;疲惫的时候往床上一躺,那真是无比幸福,但睡上一两天,就不是享受而是痛苦了。

由此可见,世间的任何享乐最终都离不开坏苦,都不是真正的快乐。如果是真正的快乐,应该会越享受越快乐,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世间的一切快乐,包括天人的福报,色界、无色界非常稳固长久的禅定之乐,都是有漏的快乐,都是坏苦。轮回里的任何东西都是靠不住的,都是变化的。在轮回里,无论什么样的荣华富贵,什么样的快乐享受,都是表面的、暂时的,虚幻的,最终还是会痛苦。这也再次印证了痛苦即是轮回的本质。佛陀说:“世间所追求的快乐,所享受的幸福,就好像睡在铺于火炕的草垫上,无论草垫多么柔软、多么舒适,迟早会被火烧,这就是坏苦。”

无漏是灭谛的境界——破除我执、证悟空性、熄灭烦恼的境界,才是究竟和真正的快乐。在无漏的境界里永远是快乐的、幸福的。之所以被称之为无漏,就是因为它不会导致痛苦,也不会隐藏痛苦。

世间有漏的快乐就像一个仇人戴着亲人的面具,看起来非常慈祥亲切,但面具一旦摘下,仇人还是仇人。所以,我们不要被面具制造的假象所迷惑,要认识面具背后的真相。

行苦

行苦是一切痛苦的基础,苦苦和坏苦都是建立在行苦上的。虽然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几乎没有坏苦,更没有苦苦,但也无法避免行苦,可以说三界六道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行苦。

到底什么是行苦呢?简单来说即是五蕴,五蕴中的色、受、想、行、识都不离开行苦。只要有五蕴的存在,不管多么快乐和幸福的对境,痛苦都已随之产生。因为五蕴是由无明、业烦恼推动的,是由这些痛苦的因而产生的,那当然无法避免痛苦。我们凡夫感觉不到行苦,菩萨则能敏锐地感知到。如果把行苦比作一根毛发,凡夫对行苦的感受,就好像把这根毛发放在手中,不会有什么感觉;而菩萨对行苦的感受,就好像把这根毛发放进眼睛,能够很敏锐地感知到。从三界的最高处非想非非想天,到最底层的无间地狱,一切众生都离不开行苦,因此一切众生从来没有逃离过痛苦,只不过有些众生的痛苦比较明显,有些众生的痛苦不明显罢了。

当我们明白了三界六道的真相,对于世间的享乐就会产生反感之心,从而产生解脱轮回的渴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