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有所准备,有所追求,然后才可以甘于寂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树叶飘零,形影相吊,登高望远,路无尽头,这是怎样的一种寂寞?但就是这样的寂寞才可以培育出灿烂的花朵。只有在寂寞中奋斗,在寂寞中前行,才能登上不胜寒的高处。在寂寞中养精蓄锐,在寂寞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才能够达到成功的第三层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万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道德经

南怀瑾先生在告诫那些立志一生求学、修持道德的年轻人时说:“你必须先要准备寂寞一辈子才行。要甘愿寂寞一辈子还不够,还要更进一步,懂得如何来享受寂寞。”

南先生在讲《论语》“德不孤,必有邻”之时,列举了一则他在清人的笔记中读到的故事,来佐证“准备寂寞”这一命题。一位清官退休后回家养老,在街上看到有人叫卖活鱼。他打听价格后一看钱包:身无分文,只好空手而归。回去和夫人说起此事,夫人说,你怎么不写张纸条给他啊?老人很诧异:欠条?夫人只说,你在纸条上写上“清官”二字,小贩就把鱼给你了。老人听后哈哈一笑。

南先生不过借此告诉人们,为道德而活着,难免感到寂寞、冷清,但只有把寂寞当成一种享受,才可以进一步修持道德。反之,你把寂寞视为痛苦而非享受,那就不要在那儿摇旗呐喊追求高尚了。

耐得寂寞方可谓之圣贤。看看孔子,我们就会有更深的体会。今天的孔子身负盛名,受人供奉,但当年他却非常清苦,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有时饭也吃不上,简直有点儿四处乞讨的尴尬。

孔子是没有能力取得财富吗?非也!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都是一时俊杰,个个精英,如果孔子不是明师怎么可能会有众多高徒?关于富贵权势,对于孔子来说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孔子说过,财富和权贵,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但他同时补充说,如果因为追求富贵而放弃道德,那么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

与富贵相比,孔子追求的是道德。处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希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而这需要教育进行维系,所以孔子一生甘于清苦,致力教育。耐住寂寞就要放弃喧嚣,拒绝浮躁,有所坚持,有所操守。所谓“有恒业而无恒产者,唯士唯能”,用孟子的话来概括孔子的一生所为,亦复如是。

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一张床板上一支笔,几麻袋的草稿纸,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数年如一日,陈景润攻克了世界着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与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其成就至今仍然无人能及。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称赞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绝顶独行,何其寂寞,需要何等的忍耐与毅力?

守得寂寞,才能坚守忠诚,不为外界所惑,安静躁动的心灵,驯服狂乱的思绪,把无休止的欲望归于最有价值的地方,从而成就一番真正的事业。世道沧桑,人生无常,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凡世之人,如果不能耐住寂寞,随波逐流,必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就像鲁迅笔下勾勒出的麻木空虚且没出息的形象:一群麻木的看客,仿佛一群鸭子,被一只无形的手提着脖子。

耐得住寂寞不寂寞,耐不住寂寞才真寂寞。如果不能安顿寂寞,那么你的人生注定将是一个灰色的过程,或者还可能加上一个悲剧的结局。一个人一定要学会享受寂寞,非如此不能了解人生,不能感受到人生更高境界。譬如,许多老年人在颐养天年之际总是觉得寂寞难当,因为无所事事而痛苦不堪,结果,本应是“从心所欲”的年纪,他们却因害怕孤独,不会享受寂寞而受其累,不能安度晚年。

德国着名哲学家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教期间,不甘无名,与其认为是“徒有虚名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时授课。但黑格尔当时如日中天,叔本华挑战败北,最后课堂上空无一人,只得黯然离开,移居法兰克福,在那儿度过了寂寞的晚年。在孤独的日子,只有一条名为“世界灵魂”的卷毛狗陪伴他,他享受不了寂寞,感到的只是悲凉,即使他那所谓的“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再版,也改变不了他孤独的境况。最终,我们只能用彼德拉克的名句安慰他--“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

那么如何才算懂得享受寂寞?如何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享受寂寞并不等于压制孤独,如果长期这样“享受寂寞”,对身心健康都有极大妨害。南先生的简便方法是:一个人到最伤心的时候痛哭一场,或者大喊一声,痛苦就没有了。现在很多人喜欢K歌、蹦迪,借以排遣苦闷,但却只是一时放松,并非根本解决之道。

只有内心真正把寂寞当成最高的享受,才可以算真正的无忧无虑,也即所谓的身心空灵。比如静夜之时,无人之际,处于绝顶之巅或大漠之中,人往往会流下泪来,既非欢喜也非悲哀,不是因为物喜,不是因为己悲,只是情不自禁而潸然泪下。但妙在虽然流泪,却无比舒适,唐代诗人陈子昂有一句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大抵就是如此境界。

有感于此,南先生会有如此感慨: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所以说,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不懂得享受寂寞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选自《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作者:逸儒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