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儿女,孝顺孙


在佛教里经常可以听到“冤亲债主”这个词,其实大家都是冤亲债主,越是最亲的人,越是业力牵连。

多少父母,为了养育小孩,付出了一辈子的辛苦、努力和积蓄,一切都是为了儿女。慢慢呵护着他们长大,找个好学校、好老师、好补习班,送出去学习;长大成人了,你想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又结了婚,生了个小孩让你养;然后你又从孝顺儿女变成了孝顺孙。其实中间只有那么几年,从儿女大学毕业到结婚中间那三到五年时间,你可以稍微轻松一点儿;过了以后,好像子女生小孩是父母的责任一样,又轮到父母来养,然后就是新一轮操心劳累,呵护着孙辈长大;等他们长大了,就把老人们都送进棺材里去了。

所以,人这一生是多么悲哀啊,苦中作乐,很多人是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就走完了一生。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你将要去往何处?不知道,然后一辈子就过去了。

如果人类只是为了繁殖后代,生而为人就失去了意义。所有动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很多动物教育子女上,都比人类懂得多。比如鸟类会懂得将孩子从巢中赶出去,让它学会自立;其它动物也一样,养孩子到了一定时间,就会让子女学会自己生存。动物的父母不会给儿女们看孙子孙女的,但人类会干这个事儿,就这样一辈子把自己绑在儿孙那儿了。人的一生很短暂,只想着繁衍后代,真是浪费了得来不易的暇满人身。

以前我在国外传教的时候,经常和弟子们讲:“趁着现在你们是孝顺儿女的时候,好好修行吧!现在你们是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加上“皈依”儿女,就是五皈依;等到有一天六皈依,又“皈依”孙子的时候,你们就根本没时间修行了。”皈依,在佛教里是皈向、依靠的意思,你们看看有多少人的心几乎全部皈向儿女和孙辈了呢?希望老了从他们身上获得庇佑和依靠,这种“皈依”的心态和佛教的皈依心态很像,但是孝顺的家长常有,孝子与贤孙却不常有啊。

我们真是很幸运,能够遇到佛法,能够懂得暇满人身难得。这是我们无始以来累积下的福报成熟在今天。如果不好好珍惜与利用暇满人身,人生一下子就过去了,很多人都会在此生的最后一秒钟才发现:虽然过了一个人生,到头来很多都是遗憾而终。

自己离世之时唯一可以带走的是什么呢?你的灵魂能带走的,只有你的因果业力。无论你今生创造了多少财富,得到了多少功名利禄,什么你都带不走,连你现在最珍惜、呵护的躯壳——自己的身体,你也带不走,哪怕连一根头发都带不走,最后就像晚上睡觉做梦一样,你的灵魂开始在外面无助飘荡,就这样孤零零地飘走了。

往生之时,如何才能不恐惧?如果你活着的时候有闻思修佛法,有真真切切地实修,有踏踏实实地照做,就不会心生恐惧。寂天大师讲过:“进入中阴的恐惧时光,唯一可以陪伴我们的是善业功德。你若没有照做,那时就算叫苦连天也没有用了。”

死神不会因为你长得帅或美,就晚来一会儿;不会因为你力气大,就等你一时;也不会因为你财富多,就迟来一刻。死神绝对不会让任何人做选择,有的人生下来就病殃殃的,到老了还是病殃殃的,但是死神不一定降临到他头上;而有的人平时不生病,强壮得不得了,死神一来也是立马就走了。出生有顺序,死亡却一点顺序都没有。所以古人才讲:“棺材里躺的不一定是老人”,谁都有可能走在前面。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裡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于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为他的至诚,长者的夫人终..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