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等到有时间再修行,是一种邪见


我们的暇满人身确实非常难得,不管从闲暇还是圆满来进行观察,凡是有智慧的人都会感觉到,得人身并不是那么容易。有些人这样想:“不要紧吧,反正我已经得到了人身,修法可以慢慢来。”尤其是有些在家人,动不动就认为“再过几十年后,我退休了再好好学法出家”、“等孩子读书、成家、找工作以后,我再修持”、“把生意做完以后,或者把这件事情做圆满后,我才开始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修行一直往后拖,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都是做最重要的,不太重要的后面做,这是稍有智慧的人最明智的选择。可是现在很多人却恰恰相反,最重要的学法修行全部拖到后头,而没有意义的世间八法、各种琐事当下就做,这一点从当今社会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出家人真的不错,非常伟大,为什么呢?因为出家人的所有事情当中,学佛始终是放在第一位,不管你刚开始出家的动机是什么,现在除了修学佛法以外,一般来说,将世间法放在第一、佛法放在其次,这种想法基本上是没有的,因为世间上很多的约束和牵引差不多都断掉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释迦牟尼佛的后学者非常了不起。

在家人也许是由于前世业力吧,再加上今生发心,很多事情都看得比较重,不能放下。有些人对财物放不下,有些人对感情放不下,有些人对家庭父母放不下,这样一来,自己的学佛一直往后拖,始终也不能成功。

所以在获得人身的时候,每个人应该总结自己以往的经历,考虑未来的前途。世间上的大多数人,短暂的人生几十年都在考虑,如“我老了以后,吃饭怎么办,住处怎么办”,可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考虑“下辈子怎么办”这方面上的人,世间上又有多少呢?你们也可以看一看。要知道,所谓的学佛并不是光看别人的过失,而是应该扪心自问,看看自己每天都在想什么?与凡夫比起来,高僧大德的行径完全不同,以前上师如意宝经常在课堂上讲:“对我而言,来世和今生比较起来,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来世的准备上。”可我们后学者是不是这样?大家也可以总结一下。当然,作为出家人,这方面算是好一点,闻思、念经等也有一定的时间,而很多在家人,自己在生活上没有自由,有种种条件的约束。因此我想提醒大家:短暂的几十年很重要呢?还是生生世世很重要?有智慧的人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有些人会想:“获得人身以后,我慢慢学法没什么关系吧。”这种想法也不对。我们这个人身若能永久地留存世间倒是可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人的寿命只有几十年,非常短暂,所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开示

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

然寿刹那欺,身犹须臾质。

我们有幸得到暇满人身后,纵然现在没有什么疾病,吃穿样样齐全,人和非人也没有制造违缘,可是人的寿命刹那无常,身体犹如借用品一样,只是一种暂时的物质,千万不要认为“我以后再学佛,我以后再修行……”,应当想出家就立即出家,想学法就立即学法,不能一直拖下去。如果你一拖再拖,最后的修行机会被业风吹走了,那是非常可惜的。因此,一旦有了出离心和菩提心,就要把握当下。

有些人可能这样想:“我现在的身体非常健康,没有任何疾病,生活丰衣足食,工作非常顺利,远离各种各样的损害,在如此快乐的时候,怎么会马上死亡呢?不可能有这种情况的。所以慢慢来,以后我再修行。”假如你有这种拖延的心态,完全是一种邪见,必须要马上断除,否则,它会令我们的修行始终无法成功。

所谓的生命,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就是同类连续不断地存在,比如我是人,那我在人道这一同类中一直存在的相续,就是我的生命。要知道,生命并不是极其稳固的东西,佛陀佛经中说,它就像过山的瀑布水一样,一刹那也不会停留。不管是看我们自己还是看别人,所谓的生命都相当无常,尤其是在坐车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前一刹那自己活在人间,后一刹那就可能赶赴中阴界了。大家也都清楚,现在的科技比较发达,各种交通工具非常众多,一方面它能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全球大概有50多万人,中国也有10万多人,平均每天就有600多人。如果你说“今天这600多人中,肯定没有我”,谁也没有这个把握。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坐车的现象比较频繁,如果是这样的话,前一刹那你活在人间,后一刹那变成中阴身,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不管是乘车也好,走路也好,疾病爆发也好,一旦死主降临,你马上就会离开人世的。

前段时间我们几个同学和老师聚会,当时我们班只有两个出家人,有一个老师说:“再过二十年,我身边的两位大师肯定会健在的,我感觉我也是健在的。”当然,也有这种可能性,不敢说没有,但另一方面,我觉得他虽然是我们的老师,但对无常观得不太好,这个“肯定”健在,是肯定“肯定”不下来的。我们在座的人也是这样,不要说再过十年,即使是明年的今天,“我一定会活着”的理由,从哪方面来讲也是绝对找不到的。既然如此,人的生命确实没有可靠性!

如今很多人在道理上明白总有一天会死的,但真正在心里面忆念无常,这个时间是相当短的。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之余,回过头来想想“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会不会死啊”,这种次数可谓少之又少。然而,在山谷里学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他们始终都在观修无常,经常思维自己马上就会死,所以除了修行以外,对未来的打算、对世间的琐事并没有多大兴趣。因此高僧大德们一直提倡修无常,最关键的原因也在这里。

现在,各班的法师正在宣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在此我想提醒大家,你们方便的时候一定要修。所谓的佛法,如果没有修的话,嘴巴上再怎么会说,到时候也是没有用的。表面上看来,无常的道理谁都能说出一些,但你如果没有修的话,心里一点概念都没有,就像《华严经》里比喻的那样,聋子给别人放音乐,但他自己从来都是听不到的。所以,只会给别人讲是没有用的,大家在学习之余,一定要将《心性休息大车疏》的每一个引导每天好好思维一下,不管是寿命无常还是人身难得,口头上我说得来,你们也说得来,可是真正在实际行动中有没有体会到?大家不妨观察一下。如果你确实认为一切都是刹那的,现在要马上精进修行,不然寿命这么无常、人身这么难得,明天离开了人间怎么办?若随时都以这种心态督促自己修行,为来世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临死时肯定不会后悔的。

所以下半年学《大车疏》的时候,实修法中的每一个引导,你们可不可以看一下或想一想?每天若能修一个引导的话,这样慢慢修下去,对你真的会有很大的收益。有些修行人在修密宗或菩提心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出什么事情,原因是什么?就是基础打得好。如果没有打好基础,一开始就修风脉明点、高攀大圆满等最高的法要,以后很可能会出一些问题。

我认为菩提心和寿命无常、人身难得这些道理没什么不会修的,你们一定要修,修行要靠自己,别人再怎么劝,自己没有自觉性的话,恐怕也是不行的。你们若能在早上、中午或晚上安排一个时间,每天稍微修一点这些殊胜法门,一方面你的修行绝对不会出问题,另一方面,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回顾自己的人生,就会发现:“噢,原来是因为我加行的基础打好了,所以现在的见解很稳固,不管是对三宝的信心,还是修行的境界,都如此的圆满。”

颂词首先告诉我们:寿命一刹那也不可信赖,完全是欺惑性的,没有任何理由相信它会恒常存在。今天我们睡下去,明天早上就死掉了,这种现象是非常多的。所以大家应时时刻刻有一种无常观“我明天死了怎么办?”、“我今晚上死了怎么办?”,若能如此,修行自然而然会好的。那时就算看到兴盛圆满美好的世间事物,也会像胆病患者看到油腻食物一样,不会有太大的兴趣。

颂词又接着说,我们的身体也是一种借用品(“须臾质”在藏文原颂中是指暂时借用的物品),自己无权支配。比如别人暂时借给我一样东西,他什么时候要收回去,我根本无法决定,没有权利说“你不能带走”。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生命,死主阎罗君什么时候带走,谁都没有把握,也许在明年的今天,我已经被死主阎罗君带走了,这个身体送到尸陀林,肠子内脏全部给老鹰吃掉,乌鸦等飞禽啄食着我的眼珠……所以我们的身体并不是永恒存在的,现在很多人成天忙忙碌碌只是为了短暂的人生,又有多少是为了来世而修行呢?如果真的为了修行而忙碌,怎么样也是值得的,为了众生的利益、为了自己的解脱,再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作为出家人,跟在家人的看法和价值观不一定相同,如果有人觉得我说得太过分,希望你们能谅解,但我认为出家人对此应该是有同感的。一般来讲,我们短暂的人身中为了来世、为了众生,发一个非常殊胜的心、做一些比较好的事,这应该是每个人的心声。所以希望你们在短暂的人生中,一定要有个修行目标,如果什么目标都没有,那就跟疯子没什么差别了。倘若自己在短暂的一生中,已经发了菩提心,做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就算明天死也是可以的,跟其他人比起来,自己这一生也是有意义了。因此大家应该有这样一种打算,这是我的一个希望!

摘自《入行论广解》第三十九课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