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擦——方寸泥塑中的藏传佛教艺术


很多人都觉得藏传佛教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尤其是对饰品十分好奇,小巧又不失精致,做工也十分精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充满艺术色彩的饰品——擦擦

“擦擦”源自梵语,是藏传佛教脱模泥制佛像,起源于古印度及中世纪中部和北部方言中的一个词汇,是一种用凹型模具,捺入软泥、压制成型、脱模而出的小型佛像或佛塔。

擦擦的外形


擦擦的大小不等,常见的高度约3—10厘米左右,最小的高仅1厘米,最大的高有40厘米之多。

擦擦的形状有圆有方,有半圆,有上圆下方,也有相似于佛冠状的。擦擦的内容除各种各样的佛塔、经咒之外,还有佛祖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度母、本尊护法、高僧大德等。


凡藏传佛教的各种神嗣与尊者几乎都有相应的擦擦,所以说擦擦在西藏可称是微缩的神佛世界。

擦擦的传播

在以前,有的朝圣者为了向菩萨还愿,用钱财赎来擦擦,供奉在自己认为最有灵气的地方,于是擦擦就被带到千里之外。


最开始的时候,擦擦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由佛教信徒带入西藏,甚至在西藏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印度。

擦擦作为佛教附属产物,也就成为了西藏广为流传的信物。擦擦蕴意丰富,制作精美,因此成为了藏传佛教的珍贵艺术品。


擦擦的佩戴与功德

擦擦在藏传佛教的蕴意在于积攒功德,同时也是消灾祈福的神物。擦擦一般放在寺庙内,也有堆放在山顶或者是路口的玛尼堆处,受到藏传佛教信徒的膜拜。


除此之外,也有将擦擦放置在随身佩戴的嘎乌之内,方便随时随地观想礼赞。据说,西藏地方政府四品以上的官员,有的会将装有擦擦的嘎乌戴在发髻中,以此作为官位等级的标志。

在藏传佛教中,造一枚擦擦等同与造一尊佛像,供奉擦擦等于供奉佛像,功德利益是相同的。无论是寺庙僧人或是普通的信仰者,自制擦擦就具备了消灾祈福,利益众生的意义,并且也积累了一份莫大的善业功德。


擦擦的分类

擦擦在藏传佛教有着丰富的蕴意和价值,古老的擦擦自身的宗教、艺术、文物和收藏价值更高。

因材质的不同,年代的远近,传世的数量等诸多因素,也成为了擦擦品评鉴赏的客观依据。


 泥擦 

一般用最普通的泥巴,好一点的则用阿嘎土、炼泥、香泥、纸泥等等制成,通称“泥擦”。在古老的擦擦中,普通泥擦尚属于存世量相对较多的一种。

 骨擦 

将圆寂活佛、高僧骨灰混合泥土制成,因其成份掺入骨灰而得名,比重小于泥擦。此种“骨擦”也较泥擦为少,传世者相对更少,多数出土自塔腹。艺术、收藏价值较一般泥擦高,有一定文物价值。


 布擦

藏传佛教中,班禅及少数大活佛圆寂后都要实行塔葬塔葬之前,对活佛的法体要进行较长时间细致、严格的防腐阴干处理,制成擦擦,这种擦擦称之为"布擦"。

 药擦 

传世品中尚有数量极微的“药擦”。是以多种名贵藏药为原料,依藏医药工艺流程、宗教仪轨,精炼压制成型并可服用医病的擦擦,因其原料为藏药而取名“药擦”。


 名擦  

类似“名画”、“名作”因出自名人、名家之手而得名,故将班禅等大活佛、知名人士亲手制作的擦擦分类作“名擦”。此种名擦背面几乎都工整钤盖有大师本人的印鉴、指纹或标记。


擦擦在西藏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扎根繁衍,藏传佛教的发展史赋予它更多的内涵,这也是它越来越兴盛的根本原因。数千年前藏族先民就崇拜大山和江河,相信万物皆有灵。

每一件擦擦,在方寸之间运用了雕塑语言所特有的审美功能,祖师之德行,佛陀之端庄,菩萨之慈秀,度母之丰柔,护法之威严,一一跃于泥香。


擦擦是藏传佛教艺术遗留于世间的一份得天独厚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艺术珍品,值得我们去品鉴!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藏传佛教Buddhism

藏传佛教Buddhism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佛教Buddhism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佛教Buddhism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佛教Buddhism。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