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世界 |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负面思维



 

2. 负面的心

 那么,有没有负面的心?每个念佛人都有,世间人就更多了,几乎都是负面的心。大家经常讲,学佛人要正面思维,但很多时候都是负面思维。负面的心有贪欲心、瞋恨心、愚痴心。贪、瞋、痴是三毒,虽然这些都是佛教的名词,但这些心世间人也有。

(1)贪欲心 

所有人都有贪心,只要在世间就有贪欲。我们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就是欲望。所有众生的生命都来自欲望,所谓“爱欲为因,爱命为果”。人也好,畜生也好,一切有情的生命都是从欲望而来,欲望就是一种无明的心。 

为什么会有贪欲呢?因为不知道外在的世界是虚妄的,不知道我们自身也是虚妄的。把外在的世界看得很真实,把自身看得也很真实,欲望就产生了。欲望包含很多种,有物质的欲望、精神的欲望、 肉体的欲望、心理的欲望,所有的贪欲心我们都具足。有了贪欲心,就有轮回,就有生死。 

要解脱生死,怎么解脱?首先要知道生死是怎么产生的,然后才知道怎么解脱。如果对生死是怎么产生的都不了解,就无法解脱。如果靠自力了生死,靠自己的力量修行解脱之道, 就必须把生死之因消除,生死之因就是我执贪欲,没有我执欲望才能解脱。所以,怎么了生死?就是从因上彻底断除,没有贪瞋痴烦恼,生死就没有了。

 《楞严经》讲“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如果我们的贪欲心、淫欲心不能消除、 断绝,生死轮回就出不去,可见生死难了。 

印光大师常讲:“生死海深,菩提路远。”“生死海深”,就是我们的欲望太深,深如大海,没办法断除。浅层的欲望或许可以放一放,比如好吃的食品、 好看的衣服,这些表面的欲望可以放一放,但是要放下深层的欲望,就非常难。 

(2)瞋恨心 

贪心之外还有瞋恨心,人人都有。瞋恨就导致发火, 起烦恼。为什么会瞋恨?不顺自己的心意,违背自己的心愿,瞋恨心就起来了。众生都有取有舍,每个人都追求自己喜欢的、向往的,一旦外在有障碍,有破坏, 障碍了我们的追求,我们的瞋恨心就起来了。也就是说, 瞋恨心有一个对境,有一个外缘。比如,别人伤害了我们,影响了我们,我们就会起瞋恨心。 

那么,为什么会有瞋恨心呢?也是因为有我执, 我执受到伤害,受到别人的干扰,就会起瞋恨心。所以, 佛法讲破我执,因为所有烦恼都来自于我执,有了我执, 就有贪欲心、瞋恨心。 

(3)愚痴心 

那么,贪欲、瞋恨是从哪里来的?来自愚痴。愚痴是根源,也叫无明。众生无明,在黑暗当中不能解脱。那么,无明又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追根究底, 这样才是修行。如果只知道贪欲心、瞋恨心,但是对无明不了解,还是破不了贪瞋之心。因为无明是根本, 贪欲心来自无明,瞋恨心也来自无明。

为什么会有我执?就是无明导致的。我执也好,法执也好,都是无明的心产生的。所以,无明是我们生命的根源,决定了我们的生命层次。无明越轻,人生境界越高;无明越重,堕落得越深。

 那么,无明是从哪里来的呢?佛经里有一句话, 叫“一念无明起”。这“一念”是什么时候生起的?没有时间,没有起点,无始以来,一念妄动,无明就起来了。所谓“一念无明起,百万障门开”,一念无明生起之后,障碍我们修学的因素就来了。 

那么,无明是怎么生起的呢?学佛法就要追根究底。如果是学禅宗的人,就要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会起无明?为什么佛不起无明?”这个问题就比较深了。其实,“一念无明起”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佛是要用这句话告诉我们,众生在一念之间起了无明之心, 就开始轮回了;如果这一念无明消除,就解脱生死轮回了。

所以,生死和解脱是一体两面的,无明生起就轮回,无明消失就解脱。就像天亮和天黑,太阳出来,天就亮了;太阳落山,天就黑了。这两者之间有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没有, 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同时存在的。因为天黑是因为没有阳光,天黑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有一个晚上、 有一个白天,而是阳光决定了是白天还是晚上,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导致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因素就是无明,生命本体是一不是二,有无明就有轮回,没有无明就解脱成佛, 就这么简单。当然,从理论上讲很简单,真正做到没有无明就太难了。 

《心经》里有一句话,“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这又告诉我们,其实并没有无明。

这样讲,我们又很迷惑了,“既然没有无明,那我现在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是佛还是众生?(众答:众生。)既然是众生, 就有无明,而佛就没有无明了。是有是无,全在迷与悟。 

在佛经里,有弟子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众生因无明而起,而佛消除了无明,所以成佛了。成佛之后, 还会不会起一念无明”?这是我们真正得解脱的理论基础,如果对这个理论不了解,不深入,就没法解脱。当然,这是从通途法门来说的,还没讲到净土法门。 

我们生死轮回的核心就是无明,无明导致烦恼、业力产生,贪、瞋、痴都来自于无明,这是根本。那么, 无明就是一念妄动,莫名其妙地就生起了,不知不觉就来了。无明生起之后,我们就解脱不了,就一直在无明当中生活。

 佛是觉悟的人,他知道没有无明,他觉悟了,无明就不存在了,永远消失了,彻底根除了。佛教有两句话,叫“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 这两句话要好好理解。

为什么“生死即涅槃”呢?其实本来没有生死,生死是虚妄的,其本性就是涅槃。佛经里有一个比喻,无明就像手拿火把在空中画 了一个圈,这个圈存不存在?它是虚妄的,不存在的。但是用眼睛看起来,又觉得是真实的,确实有一个圈。有智慧的人就知道这个圈不存在,愚痴的人就觉得这个圈很真实。

 再打一个比喻,年纪大的人,或者身体不好的人, 蹲久了之后,突然站起来,会眼冒金星。那么,那些金星存不存在?不存在。但是,眼冒金星的时候确实看到了金星,它们似乎也存在。

 这两个比喻就是对无明的形象描述。

 我们要知道,无明是不存在的,但是凡夫执著, 把虚妄当作真实,这就产生了生死。但其实生死是虚妄的,《心经》就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根本就没有生老病死。

但是, 凡夫看到有生老病死,一个人在这里出生了,一个人在那里死了,就看到这个假相,然后把假相当作真实的。就像看到用火把画了一个圈,就认为这个圈是真实的。看到假相,执著假相,于是就开始生死轮回了。如果我们知道这个相是虚妄的,不存在的,那就没有生死了。

所以,学通途法门,像禅宗讲“见性成佛”, 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论述的,如果见性了,很快就超越生死了。但是,众生执著假相的时间太久了,已经没办法超越了,所以一直在无明当中轮回流转。

我们天天都在轮回当中造业,起烦恼,生贪瞋痴,这些明明都是虚假的,但我们还在虚假当中追求名利、执着不舍。连我们这个有形的生命都是假的,那生命当中的名利是真的吗?当然,这个话题的范围就很广了,如果细讲,单纯围绕无明来讲,会有大量的内容可以讲,整个佛法都是从这里开出来的,今天就不细说了。 

(4)我慢心 

还有我慢心,就是骄慢心。所谓“我慢”,就是“我很傲慢”的意思,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超过别人,“我有知识,我有学问,我有金钱,我有地位”。每个人都有我慢心,只要有一点长处,就觉得自己超过别人。像有钱人,在没钱的人面前就显得很傲慢, 财大气粗嘛;有知识的人,在没有知识的人面前也很傲慢,轻视别人;有地位的人,在没有地位的人面前同样傲慢。 

学佛人有没有傲慢心?也有。比如,“我看的书多,学的理论多;你只看了一本书,只懂得一点点道理, 我读了多少书啊”!有时候大家在一起聊天,就问:“你看了几本书,学了什么?”对方说“我刚入门”,一听对方说自己刚入门,我慢心马上就起来了,“我都学佛很多年了,十年二十年了”。然后又问:“你学了多少东西啊?”对方说“我什么都不懂,只会念佛”, 一听对方只会念佛,就说“我读过《金刚经》《心经》……” 我慢心又起来了。

 所以,我慢心每个人都有,不论学不学佛。很多人以为学佛之后就好了,就没有我慢心了。其实,佛法也能滋长我慢心,此话怎么讲呢?就是把佛法当作知识、理论,和别人比较,这样它就成为傲慢的资本了。所以,我慢心人人都避免不了,只要没断除我执, 就很难断除我慢心。 

(5)自卑心 

跟我慢心相对的是自卑心。所谓自卑,就是觉得 “我不如别人,文化水平不如别人,修行不如别人, 道德品质不如别人”。像世间人,就觉得“我的地位、 钱财不如别人,在别人面前觉得低人一等。他有身份, 有地位,我在他面前说话都发抖”,这就是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负面情绪,让我们没有自信,不能正视自我,让我们着眼于虚假的表面。很多人之所以自卑, 就是因为看中外在那些物质、形相的东西,越看重那些, 自卑心越强。比如,看重名利的人,看到别人有名有利, 自己的自卑心就产生了;看重地位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就很自卑。 

其实,我慢心和自卑心都是因为过于执著外界, 只看重表面现象,所以才产生了我慢心、自卑心。卑和慢是同时并存的。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就产生我慢心;在超过自己的人面前,就产生自卑心。另外,有的人在自卑当中也会产生我慢心。比如, “虽然我的钱财不如他多,但是他算老几?他的钱来得不正当,不光明。我的钱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 这就是在自卑心当中又产生了我慢心。每个人都有这种心,这是负面的心,它会让人堕落,轮回,造业。

 (6)烦恼心 

还有烦恼心,这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其他负面的心,有些人或许会轻一点,如有的人我慢心就比较轻,也不觉得自卑。但是,只要是凡夫,就一定有烦恼, 而且表现得非常明显。

 我们有多少种烦恼呢?贪、瞋、痴是烦恼,我慢、 自卑也是烦恼,“烦恼”是个笼统的说法。烦恼会让我们不舒服,让我们烦躁不安。 佛法对烦恼的解释特别细,如果大家想了解的话, 以后有机会可以专门讲解。

 

那么,我们心中到底有多少烦恼呢?唯识宗讲得很细,从类别来讲,有根本烦恼,有随眠烦恼。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邪见,这是六大根本烦恼。还有二十种随眠烦恼,就是随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眠于根本烦恼之侧,如睡着的烦恼,如果被叫醒了,它就会暴发。“随眠”,就是说烦恼隐藏得比较深,比较微细。 

我们首先要知道哪些是烦恼。有很多人说,“我过得挺好,天天无忧无虑,不愁吃不愁穿,家里也没什么烦心事,我没有烦恼”。从表面来看没有烦恼, 实际上他在烦恼当中,不知道什么叫烦恼而已。包括学佛人,很多人说,“我挺清净的,念佛,诵经, 每天安排得很紧凑,我没有什么烦恼”。

但是,如果拿佛经的理论来对照,就会发现,即使天天都在诵经, 拜佛,感到很清净、很舒适、很安心,但还是有很多烦恼,自己都不知道:妄念是烦恼,起心动念是烦恼, 所有的执著是烦恼,还有很多在刹那当中闪现的念头, 那也是烦恼,我们都不知道。没有定力的人,很难观察到自己心里的起心动念, 因为每天从早到晚,我们的心都没有停止过,就像流水一样,一直往前走。所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们的妄念也是这样的,如同流水,前一个念头消失了, 后一个念头又生起了——所有的妄念都是烦恼。 

(7)恐惧心 

还有恐惧心,就是害怕不好的果报。佛教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有害怕的,菩萨也有害怕的。菩萨害怕的是因,因为菩萨相信因果, 他知道有如是因就有如是果,为了避免果报,所以先把因断掉。

众生恰恰相反,虽然也在因果当中,但是众生只顾眼前,只知道及时行乐,满足个人的身心欲望, 在满足欲望之后,果报也就跟着来了。于是,对果报产生了恐惧。这就是菩萨和众生的差别。 

菩萨和众生的不同之处,就是眼光、智慧不同。菩萨有眼光,有智慧,可以提前防范因,这样就没有果报了。众生没有眼光,也没有智慧,明知道有果报, 也天不怕地不怕,做了坏事,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好像做完了就过去了,不知道因果真实不虚,有如是因就有如是果。果报显现了,众生就会恐惧。 

众生的恐惧心很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对苦的果报不敢接受,像车祸、灾难来了,谁也受不了, 或者重大的病痛、烦恼和不顺来了,人人都有恐惧心理。第二,如果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就会对死亡产生恐惧, 这是一切众生最严重的恐惧心理。 

学佛人知道有生死轮回之后,最担心的就是堕入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那么,怎么避免呢?靠自力修行的人就是修五戒十善,这是最基本的,做到了,就可以不堕三恶道;再高一点的,就是求解脱生死, 靠自力断烦恼,出三界轮回,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对生死的恐惧。 

念佛人则是念佛往生,往生之后就不用轮回了, 就没有生死了,就不会担心“我以前造的恶因暴发了怎么办”。回想自己这一世,从出生到现在,杀了多少生命, 吃了多少肉,欠了多少债,说了多少脏话,伤害了多少人。大家可以算一算,了解之后,自己心里就有一本账。我们的所作所为,包括言语、思想、行为,都记录在这个账本上,这是没办法抹去的。

 蕅益大师讲过一个故事。在一个村里住着相邻的两家人,有一天,这家人晒谷子的时候,另一家的鸡来吃谷子,这家的女主人就扔了一块石头,把鸡打死了。她怕对方知道,就把鸡藏起来了,以为别人不知道, 这件事就过去了。后来,她丈夫到阴间代理事务,看到一个账本, 账本上记载,他妻子偷了邻居家的一只鸡,连鸡的重量都写得清清楚楚,有一斤十二两(古代十六两为一斤)。他回到阳间后,就问妻子,但妻子不承认,于是他就把自己在阴间所见告诉妻子,妻子见瞒不住,就说:“邻居家的鸡偷吃我晒的谷子,我失手打死了,怕邻居知道, 就把鸡藏起来了。”然后,夫妻俩把死鸡拿出来一称, 刚好是一斤十二两。所以他就知道,人在阳间的所作所为,阴间的账本上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个账本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心里。

我们的所作所为,在我们心里都记了账,比现在的电脑、会计师记得还准确。会计师还可能做假账,还可能出差错, 但我们心里的账丝毫无差。所以说因果丝毫不爽,“不爽”就是没有差错。这个人知道真相之后,就主动向邻居道歉,还按照市价给邻居赔偿。然后,他再到阴间一看,这笔账就没有了。 

凡夫对因果轮回不了解,就不会畏惧因果;等真正了解之后,对因果就有了畏惧。有了畏惧就会追求解脱,负面的就可以转成正面的。 

学净土法门就知道,阿弥陀佛让一切众生都往生, 都解脱,所谓“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所以,净土法门能让我们彻底消除恐惧,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8)轮回心 

还有轮回心。“轮回”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世间没有这个词。世间人都不相信轮回,因为不相信因果。轮回和因果有必然关系,有了因果才有轮回。轮回就是不断循环,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善恶互相转化。众生不断地造业,就不断地轮回:这一世是好人,下一世可能就变成坏人了;这一世是人,杀生吃肉,下一世就变成猪,被别人吃。这要有神通才看得见。 

有人说“佛讲因果轮回,是为了愚弄众生,为了配合世间国家的治理,而设定了这套理论,目的是教人做好人”。其实,佛讲因果轮回,不是配合政治、 配合社会。佛走出了世间,放弃了王位,他修行解脱之后,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世间的真相就是因果轮回、 生死解脱。轮回是凡夫的生命,解脱是圣人的生命。轮回的众生只要解脱了,就成为圣人;如果被贪瞋痴迷惑, 就会造业轮回:这是两种境界。

所以,佛讲因果轮回, 不是为了世间服务的,他是从真理出发,告诉我们真相。关于因果轮回,有理证、有事证。理证,就是“如是因得如是果”;事证,所有因果感应故事都是事实证明,从古至今的因果感应事迹很多,如果大家去看的话, 都能观察到因果轮回的真实存在。 

曾经听过一则真实的因果轮回故事,是前几年到华阳的时候,一个居士告诉我的。 

20 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成都华阳附近有一个小孩,他三岁时告诉自己的父母,说“我还有一个家, 就在附近一个村子里,我的父母就在那里”。他父母一听,觉得这件事很离奇,认为是小孩乱说,没理他,也没当回事。但是,这个小孩一直说,到了八九岁还在说,于是父母就有点怀疑了,觉得孩子不可能胡说八道。然后就带着孩子去找那个地方,距离也不远,就在他们村附近。一去找,果然有这样一家人。这个小孩从来没去过那里,但是他到了那个村子, 直接就往前一世的家里跑,他知道在哪里,路线也很清楚,周边的那些老人,他也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他来到前一世的家门口,把门打开,中间堂屋对 面挂了一张照片,就是他的前世。他说自己前一世是个女孩,十六岁左右得重病死了。因为奶奶很牵挂她, 所以家里一直挂着她的照片。 

后来,这件事就传开了,在当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派出所的人还出面了,说:“你怎么扰乱民心啊?讲一些神神叨叨的事。”他说:“我没乱讲,我讲的都是真实的。你们可以把我前世的家人都请过来, 我可以和他们对证,这样就能证明我没撒谎。” 他前世有个哥哥,在外面打工,当时不在家,他就说:“我前世还有个哥哥,我这一世没跟他见过面, 你们可以把他找来作证。”派出所就把他前世的哥哥请过来,他们一见面,这个小孩就能叫出哥哥的名字, 说起前世的一些事情,一一都能对上。 

这些事例在民间有很多,不学佛的人不太关注;学佛人就能听到,也会关注。从古到今,有很多人收集这样的因果感应故事,来说明因果轮回真实不虚。其实,只要有一个案例就可以了,不需要很多,一个案例就可以证明因果轮回的存在。 

有人问:“为什么其他人记不住前世?”因为绝大多数人一投胎转世,记忆就消失了,记不得了。民间有种说法,喝了孟婆汤就会失去记忆。其实不是喝了孟婆汤,是人在轮回的时候会迷惑颠倒,记忆消失。但有些人记忆力很强,还记得前世。通过了解佛法的理论,了解这些真实的案例,我们就相信轮回是真实存在的。众生的心就是轮回的心。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心里基本上就是那几样:有贪心, 小时候贪吃,长大了还贪吃,老了还是喜欢吃,这个心不断重复;还有名利心,谁都有名利心,这个心不会消失,可能在某个阶段会隐藏起来,但过一段时间又冒出来了。这就是轮回,心不断轮回,生命就跟着轮回。佛经里有一句话,叫“以轮回心,生轮回见”, 很多人都用这种心态理解佛法。

比如,有人问:“成佛了还有没有因果?还会不会受果报?”还有人说:“我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打扫卫生都可以,阿弥陀佛不要嫌弃我,我也没什么特长,给我安排打扫厕所就行了, 只要有一个位置就行。”这是什么心态?这就是轮回心。我们的知见都是轮回见,因为我们在娑婆世界形成习惯了,“只要极乐世界有我一个位置,让我打扫厕所都愿意”,在娑婆世界要打扫厕所,就认为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也就是说,用娑婆世界的状况来理解极乐世界,这就叫“以轮回心,生轮回见”。 

很多人对净土法门不理解,就是因为用凡夫的心来理解圣人的境界,理解极乐世界的状况,这样永远理解不了。蕅益大师说,净土法门是“唯佛与佛能究尽”,真正了解净土的境界只有佛。因此,凡夫有误解, 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学净土法门要仰信佛言,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信。如果把佛的知见、语言都放到一边,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净土法门,那就大错特错了。 

学净土法门,不能用我们的轮回心来理解。有人说:“为什么念佛就能往生?我念佛不多,还造了那么多业,吃了那么多肉,嘴不干净,心里不干净,行为也不干净,怎么就能往生呢?”这都是凡夫的轮回心产生的知见,用这样的知见来理解净土法门,是没办法入净土门的。 

净土法门是“唯信能入”,要相信净土法门,就不能用个人的思维来理解。学其他法门也一样,必须仰信,要相信善知识的话,相信佛菩萨的圣言量。这也是我们学佛的根本,不能以个人的知见为标准,要以佛的知见为标准。所谓学佛,就是依佛学法,以佛知见为己知见,而不是学自己的知见。 

(9)疑惑心 

最后就是疑惑心。众生之所以轮回颠倒,就是因为有疑惑,无知,没有智慧。有了疑惑心,其他种种负面的心都产生了。比如,两个人互相不了解,就会怀疑:“这个人的出发点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要骗我?”现在人都讲“你不能轻易相信别人”。尤其是父母教育小孩,“在外面别人给你吃的,你不能吃;别人给你带路,你不能去”。我们都会怀疑对方:“他的出发点好不好?有没有伤害我的心?” 这讲的还是世间的疑惑心。而最大的疑惑心,就是不相信因果轮回,不相信解脱,不相信念佛往生。

 《无量寿经》里讲到五恶、五痛、五烧,那里面就讲到关于疑惑心的内容,有的人不相信圣人的教典, 不相信佛法的理论,这就是疑惑心。凡夫最大的问题就是疑惑,对圣人的教典有疑惑,就会轮回,很难解脱。 

学净土法门,我们的业障反而不障碍自己往生,疑惑心才是最大的障碍。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修道的根本,是一切功德之母;疑就会障碍修道。在修行过程中,障碍我们功德的就是怀疑心。不论学哪个法门,都是如此。

学密宗,如果怀疑上师,那还用学吗?学净土法门, 如果怀疑念佛往生,那还能念佛吗?就像人与人打交道,都怀疑对方了,还能跟对方打交道吗?即便打交道,也不能坦诚交流。如果我们边念佛边怀疑阿弥陀佛,怀疑自己不能往生,这就叫表里不一,心口不一。嘴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却怀疑阿弥陀佛,那就很难信仰下去了。

 《无量寿经》讲“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我们之所以怀疑,就是因为固执己见,相信自己的,不相信佛说的。学净土法门要抛开自己的想法,完全接受佛的知见、佛的观点, 这样疑惑心才会消除。

 以上就是从负面来说明这个心,只是举了几种心来说明。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月影千江

月影千江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月影千江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月影千江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月影千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