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3005 圆觉经文殊菩萨:禅宗的修行方法



3005 圆觉经文殊菩萨:禅宗的修行方法


从上节讲第八识、分别事识、现识、真识,我们一步一步契入到修行。尤其说禅宗的修行到底和一般的修行差别在哪里?我们逐一地开始讲解。我们依照的是《圆觉经》,《圆觉经》的第一章是文殊菩萨品。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我们结合前面的课程来看。面对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在不同的修法当中会怎么面对?那么禅宗的不一样的方法在哪里?


就一件事情,我们会生出念头:我不想……,我想……。基于这个身,我来做出的判断。我的第七识,是这个取舍。我不想承担后果,或者我压根儿这些事儿就不想面对。真实是怎么样,我不关心,我就想这么待着,或者就想怎么样……


如果按照小乘的修法。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知道轮回的过患,思议梦幻空华,到死什么都捞不着。观因缘,缘起是空。我们应该出家修行;我们应该专心修持佛法;我们应该去累积善业。不造诸恶,做善尽心。我们还是出家,按照佛陀的修法,这个比较偏于宗教。最好还得上学,知识改变命运,你乐意不乐意也要去上学,你还得去幼儿园,这是一样的道理。


它是一种深层的价值取舍:不要这个!要那个!我们通过持戒的方法去做。这是小乘的方法。


大乘就从深层认识到,然后从内在的见地转化去做这件事。外在的逼迫可能会弱,自己做出抉择。会转化我之前的判断,会认识到因为我昏沉、因为我的怠惰、因为心识有业障。所以我应该去念念仪轨,我应该把我的功课做完,然后去转化我的业。通过转化这个业,使得我能生出善根,使我能够……,这也是一种方式。


那么禅宗怎么做呢?我们看《圆觉经》。刚才这一段,文殊师利菩萨。那么我们讲了八识,我不管做什么抉择。现识是什么?我的反应,我的烦恼从哪来?


我现在烦。那你就知道你不是面对事情怎么样。这件事该做就去做,困了睡,饿了吃。但是我分明在面对的是一个情绪、一个态度、一个价值。那么要认清楚这才是烦恼。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我憎爱的时候,这个烦从哪儿来?这个方法是不一样的。


我这个烦从哪来?从“我不想”后边的“我”。那这个“我”在哪儿?


有一个我看到了“我不想”。深层有个声音说:我也知道,但是“我”还是“不想”。


那么这时候怎么做呢?我们这时候要知道这个是“幻”。不管现在“是想去,别拦着我,我就想去”。我们都回来,断掉这个“念”。


就是不在这个事儿上,这个事儿且不论,这个抉择且不论,我关键是我这样的一个状态,这是轮回。


不是在这件事儿上,我做了抉择。换哪件事儿上我都是这个机制,我现在核心要去解决我这个“机制”的问题,这个机制问题不解决,我会一直在轮回当中,被这个去左右。我会一直在这儿上面,再放大各种的业。所以我们要去面对这个心,我要承担这个自我,我这时候要做主,不要随它跑。


做主是什么啊?并不是要做,还是不做。而是这一刻的安住,和切断我们的妄念之流。怎么切断呢?就是不把它当真,它是幻。


但是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知道”是什么呢?这背后“这个”,怎么让它显现出来呢?这时候这个“业”出来,就不会推着你,被它推推搡搡的,你在这儿很难受。还是,“哦,我知道我有个念头。没有什么,我不理它就完了。”这一点如果我们还做不到,那么我们用持咒也罢,大礼拜也罢,关键是这个“断”。


我们说:断法,断法,断我法,断境法。断我,断的是后边的这个受者。我见人见的这个受者。断境法,是这种抉择的状态。我遇到抉择的状态,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境由能境,这个境显是因为我有这个心,所以我每回遇到这儿,就会有这个困境。这个境是由我这个心识的惯性和业投射出来的。境由能境,由我这个“能”,去显示这个境。所以我躲不过我自己,只要这个不解决,遇什么到事儿就会显现。


境逐能沉,我不是要息掉外边的事儿,而是要切断我这个“执念”的心。境逐能沉,它随着“能”沉。那么这个“能”在这儿跳,我不理它。我只管念佛,“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我们不需要学另外一套殊胜的佛法,学另外一套更高明的见地。然后去告诉我自己,我应该依照那个见地。我们不管它,而是“本来清净,本自具足。”这个菩提是什么呢?


我现在是被“无明”障蔽,所以“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它是一个幻,我知道我的身在这儿,虽然我这一刻,是完全被裹挟,完全被绑架的。那我就要去皈依三宝,我要呼叫救援。那回到我自己的心,让我自己做主,醒过来。那么关键是在“这儿”,不在事儿上。只要落在事儿上,这件事已经没得聊了。


这是前面的所有的课凝聚到这儿,我们来看修行的节点在哪里?


这时候“在在流过”,念诵阿弥陀佛,还是嗡玛尼贝美哄或者是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者大礼拜,我安住在这儿。这个:在在流过,我不去跟这个事儿打架,我只是回到这个“在在流过”,让我本来清净得以显现。


那么业力,实际上它只是一些“种子”。当你不去跟它互动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力,一种应力。是我们以往所凝结的应力。


这当中:“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无明实性既佛性,幻化空身既法身”。不用去求个“对”,我只管念佛,只管打坐。这时候那个力量,会随着“照见五蕴皆空”。我在这儿,你就看着它。两个龙。一个善,一个恶,两个念头打架,你到底怎么办?老僧只管看。


这时候我们就在这儿,“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一朝风月”,我不管你。“万古长空”,我就在这儿。那么这样去修,这个才是节点。从一开始就不卷入,卷入就输,所以叫断。它只是断,断掉什么?断掉幻,断掉我和幻的“互动”,我并不是消灭它,而是我不跟它互动。


那么这个时候,“能断”的这个是真,就是我能够停的,这是我的明觉。而这个“能变化”本身是空性。如果它不是空性,这已经是定的事儿了,你改变不了,铁不能变成木头。


所以我们是把金子当金子看,因为它本来是这样的,所以我安住于它,让它得以显现。这是完全不同,从一开始就是承认这个“本来”,从这儿来做功夫,我们这个就是:断、断、断,一刹那一刹那地去断。


因为我们心是相续的,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唯有珍视:当下,这个当下之心。在在流过,我们回到这一句,回到修持,切断、切断、切断,这个就叫如幻。前面,我们知道那个是幻,幻的对面是真。所以我不跟幻互动,我承认这个真。哪怕我现在看不到,但是我看不到,我分明在做的这个不就是嘛,这个念佛者是谁呢?这个念佛者分明是佛,不管我前面投射出地狱,投射出天宫,这个念佛者是谁?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这既是我们修行,就是这样的去断。


要点:不要在事儿上打架,往回走,回到这个当下,不跟它互动,不理他,二龙相争,老僧只管看。


一念觉,一念佛。一念迷,一念众生。念念觉,念念佛。所以我们去看,释功德净土,这样去做功夫。


这就是文殊菩萨这一品,告诉我们的修法。我们从这儿去讲到了禅宗的修法和小乘、大乘的不同。“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这就是文殊菩萨这品。


下面我们再说普贤菩萨,一个一个的,就是清晰,到底功夫是怎么做。所以从整个儿前面的课程是“见”,这部分的课程是“修”,再下一步的课程是“行”,行会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课程会不断的这样展开。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国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国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