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虚舟禅宗概论3003 大知小知:超越知,化与悟


3003  大知小知:超越知,化与悟


在第一章当中,我们讲到了“有无”和“明暗”。上一节课讲到了认知、经验、逻辑、语言。


关于我们听不懂或者我们怎么修的问题,古人是怎么解决的呢?或者这些问题在中国文化里,它的源头是从哪来开始展发的呢?


如果不了解庄子,我们将无法理解禅宗。


如果不了解中国这一脉是怎么下来的,在禅宗进来之前是什么样的?然后禅宗进来之后怎么去融合成中国的禅宗。如果没有这个,很多深入的问题就无法讨论。包括:禅宗怎么展开。中国文化怎么重新让它显现于世。基本上是很难做到的。


庄子的第一篇是《逍遥游》,我们知道古人这个级别的书,它的第一篇基本是最核心的,它涵盖整部书的精神。如果第一篇你不懂,后面的内容基本上你也就是知识层面的了解了。


如果第一篇契入了,其实后边无非是对第一篇的展开。这也是我前面讲《楞伽经》,前面一直到百八问之前这部分是最难讲的,也是这个原理。


如果这部分不打开,其实后边就变成名相之学。打开之后,这个宗旨就已经出来了。那说到庄子,因为咱们这里也没有板书,也不是专业的学术课,我们还是以听故事为主,去理解这个事情的意思就好了。


庄子一开篇说:有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最后化为大鹏。所以第一点,它是“化”。


这个“化”在中国文化里面。前面讲中医,食物进来 要“化”,呼吸的空气进来要“化”,比如一个东西吃进来,它不化就是毒。学进来的东西不化,那么在思维脑子里也是毒。所以“化”在中国文化里至关重要。


为什么是“化”呢?我们想两种状态,一个像大鹏鸟,它起飞就要三千公里,扶摇直上慢慢爬升九千里,再到一个高空。


我们去把它想象成一个可见之物,比如波音747,起飞跑道要3000米,然后要爬升,爬升到万米高空,在平流层飞行。至少我们知道飞机的起飞和小鸟就不一样了。小鸟飞几步就可以落下来,从这个树飞到那个树,飞不过去没关系落下来,喝口水吃个东西再飞。


这不也很好嘛!何苦我要像大鹏鸟或者鲲鹏这样的一种转化呢!这里面就涉及到这个问题就是:小知大知,小年大年。



小年大年指的是时间,我们说:夏虫不可语冰,在这个时间尺度内的事儿,无法理解别的尺度的事儿。小知大知也是,在小鸟的层面的合理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这层面是不可能提出一个对“大”的发问,也不可能基于小鸟去理解“大”,它们之间不是线性的关系,不是从小可以长大。所以小知大知,中间是一个“化”。小年大年这中间也是“化”。


也就是我们不可能通过“我知道”这种线性的学习,来达到觉悟。或者是通过已有的经验认知,然后升级、拓展为一个更大的了悟、智慧。


我们仅就于以上这点来讲,具体的很多细节、文本,我们都不展开。


我们从这儿抓住这个要点:小知大知,小年大年。


前两天我就在一直考虑一个问题:学佛有什么用?(就是很简单,并不带有偏见,也不带有功利主义或宗教性)你学它总有点儿好处吧?你学了有什么用?它带给你什么了?你肯定有一个很大的利益,当然不是世间简单金钱、富贵呀,肯定有好处啊,谁也不傻。


那学禅宗,那我为什么我要学呢?我们来看《庄子》一开篇《逍遥游》,其实就是消掉这个“我”,才能“遥”,才能达到那个境界。也就是如果不能跳出“小知”,“大知”就不会发生。


那这个“化”怎么发生?那我怎么修啊?听这道理我意识到确实有这两个层面,那我怎么做呢?就是我怎么“化”的问题,这几个要点是这节课要核心呈现的。


我们看到第一篇,提出大鹏鸟鲲鹏之后,进而讲,一杯水是无法托起一艘船的。


那我去讲另外一个东西,可能跟这个关系不大,但是也当做一个玩笑来听吧。


有限而无穷,无穷而有限。


我们先讲:无穷而有限。比方说一只蚂蚁或者一个细菌在篮球上走,它是永远走不到头儿的,这个是无穷。但是这个无穷当中,实际上它的限度已经被篮球的球面决定了,所以它是有限的。


这个就像我们的生命。我们纵使像一个“小知”一样去生活、去探索,哪怕我们用航天飞机,用宇宙飞船,用望眼镜去看这个宇宙的尽头。在这个维度内你能看到的就只是有这些。就像在一个游戏当中,你在探索宇宙尽头,其实那是一个数学的问题,这个无穷实际上是有限的。


它是不会超过这个“面”的,因为我们这个小,在那个相对的大当中,它可以是无尽的。我们可以一直去探索,星星外面是什么?宇宙外面是什么?银河系外面是什么?



往里小,也可以一直小下去。在里面是什么?这个里面又是什么呢?一层层的像俄罗斯套娃往里面去看。但是终究这个“境界”决定了“这个”。实际上我们跳出来看的话,它是在一个有限当中,而且它是不可能达到“这个”之外的,那么这个就叫:无穷而有限。


轮回本身是一件无穷而有限的事情,这就是小知。我们在具体的处理具体的时空,我们想出办法去解决、去探索、去科学发现。探索有没有地外文明、有没有外星人。去按照人类这个生命体,这个维度的生命理解,他去探及生命,设定它是怎么样,条件是怎么样。


在这个层面意识不到,在不同的能量层,他有完全另外的生命。因为不在它的认知范围内。在它的这个能量层是无穷而有限的,这个就是格调、格局,是在它的格当中,这个就是小知 。

另外一个有限而无穷。


有限,比方从1到10,这是一个有限。从1到0.1到0.001到0.0001,我从1到10无限细分下去的时候,实际上它是无穷的。


像我从1到10,我“觉知”非常粗大,“无非就是这样了,然后就那样了。”那这就是有限。


当我们在一个事情上,我们不断的向内观,我会发现我的念头,它是无限杂多的念头,无限的聚合当中。这个1到10当中,可以呈现出无穷。也就是我们一微尘当中,见三千大千世界,当然这意思不完全一样。当我觉知细的时候,很多的空间会产生,很多的缝隙会被看见。


很多我们在1 2 3 4 5 6 7 8 9当中之间的一个个那个1 2,这样的个体,那么实在的个体,发现它里面是无限的空间,无限的细节。并不是那么简单。


也就是从1到10的解决方案,不说是无限种,至少是有非常非常多种。那么我们的认知,我们说“我听懂了”是1到10。这个听懂是没有意义的,我只有意识到我的觉知变细,我对所有东西微细下去,事情并非那么简单的,无限杂多的因缘,我们体会到空性。并不是从1,0.01这样分下去,我可以无限分,其实这个还是“小知”的思维,问题是当这个启动之后,我们意识到背后这个能够去从1到10,还是无限分下去的“这个觉知”是谁呢?这个能力是什么呢?这个能力是无穷。


这个能力并不在于1到10,人寿百年和人寿万年,其实到不在于此。我只是在一刹那当中,我悟了它就是无穷。我一年悟,还是一刹那悟,还是无量劫悟,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但是核心是这个,向内,意识到到底谁又知道这件事儿呢?到底谁在分这件事儿呢?而不是用只是什么算法,去计算这件事儿。用任何算法算,其实都是“小知”,而退到背后意识到那个是无穷,是大知。


那中间的不是线性转化,是“悟”、是“妙悟”,也就是我们基于“有”去看到“无”,基于“暗”来显“明”,基于“明”来显“暗”,中间这个节点就叫“化”。


这点是一个根本的分野。所以它不属“知”,属于“悟”。这一点是一个根本的方法的一种转化。这就是我们的课程,是创造这个转化的节点,而不是给予你一个转化的方法。那样一个固化方法,就属于小知。而这个节点,它才是“悟”的氛围。我们所有的都只是创造“悟”的氛围,这个转的点。只有每个人,每个生命自己去“转”。



那么这些课当中,如果我们始终在听这个课在说什么,就落在小知里。固然学了一些算法,学了一些逻辑,学了一些知识,这个就颠倒了。关键是不管是哪节课,都是在指向这一件事情。我们说“超其象外得其环中”。这时候我们要超过1到10的这个相,而是认识到,我们为什么要谈论这个问题,这个背后的那个“无”。


庄子一开篇的《逍遥游》,实际上就是指出了这个节点。后面的整个儿的内七篇,一层层的展开。后面会涉及到,包括我们具体的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怎么去用。


实际上到底中间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就那么学,怎么学都不对?“我按你的方法做了,我也听懂了”。就都不在点儿上。


那个在点儿上的,可能就一个词汇,比如“在在流过”,瞬间好像意识到什么,好像有什么在被触碰,那是你从没感知到、从未被你觉到的那个部分。它似乎在松动,好像这个中间,好像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活动的,是可以改变的,那么这个就是轮回在消解的一个开始。


也是我们课程所要完成的部分,我们只有意识到这点之后,基于这个点,我们翻过来说怎么修行才有意义。这时候,又可以居于每个人具体的生活、身体状态、生命的节奏,我们会给予不同的方法。但是核心就是我们一定由见地,由转的点的“化”,这个“无”的显发,返回来我们一起来探讨方法。


这就是整个儿《参同契》的要点,他不是一味地给你讲玄虚,或者给你一套方法。“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既有“鼻香舌咸醋”这种生活经验。但是关键要体味那个“理”,那么中间这种,我们说“参”也好,说“悟”也好,“回互”也好,“明暗”也好,“理事”也好,都是这个“化”的点。


只有我们不限于1到10,或者是猴子,还是昭君,这个点开始。后边我们可以讲到很多艺术,比如去看八大的画儿,你才意识到,你看到的他画的是个鸟吗?画的是石头吗?画的是山水吗?或者中国文人画,画的是什么?书法在干什么?


那实际上,这些整个儿的点,都是从庄子这流下去,我们才会接的得到这个脉。才能意识到,到底中国文化它牛在哪?你会看到中国的禅宗和这些,它是一脉相承,非常灿烂、非常有意思的世界。


那么回到我们持咒也好,去从书法去证悟,从茶上去证悟也好。到底什么是节点,什么是我们真正在当中。那个“是”和“不是”,“对”和“不对”,“在点儿上”和“不在点儿”上的节点是什么?就会清晰的呈现出来: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月映虚舟”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国佛教网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国佛教网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国佛教网。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