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跟着拜万佛忏(第一节课)(音频)


音频已失效



为了方便大家在家里也能拜万佛忏,所以说我们专门儿就是在一个万佛忏法会上录制了这么一个音频,历时20多天,每天录好几节课,一共大约有80多节课吧,希望大家能够跟着拜拜。每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是四十来分钟,大约有100多佛,最多的有200多佛,希望大家能够把这11000多佛能够办下来,功德无量,就跟亲临现场一样!

如果说现在一个家庭,如果说离开家庭去寺院拜20天万佛忏,有这样条件的人真的不多,所以说方便大家能够在家里拜,我们把这个录制下来了,哪怕你一天拜一节课,那么我们要用80多天能拜完,坚持就是胜利。

拜万佛忏的方法,在家里边儿,如果方便在佛堂里边燃三支香,然后把这个音频打开,然后呢,恭恭敬敬的,如果家里有条件,先沐浴更衣,换新衣,最好能够穿海青,受戒的可以搭缦衣,嗯,恭恭敬地去礼拜。这个佛号呢,在寺院里拜,这个万佛忏呢,是一个佛号,唱两遍,一个是东单,一个是西单,两边唱是同一个佛号,所以说,大家在家里拜就拜一下就行啊,一个佛号一拜,

拜万佛忏的功德是说都说不尽的,如果大家真的有条件的话,在家里边能够把一个完整的万佛忏拜下来,大约需要20天,每天拜四节课吧,大约需要20天。一天拜一节课,那么我们要用80多天能拜完,嗯,真的是功德无量,业障消除,智慧增长,福报增长,大家不信去拜一下,但是前提是必须要虔诚的心。惭愧心及求忏悔的心!


明天第二节课不仅有音频而且有文字佛号,方便大家听懂看懂明白

万佛忏出自《佛说佛名经》


乃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所译。佛在祗园无问自说。共佛菩萨及辟支佛名,一万一千九十三尊。所以又叫万佛洪名宝忏。

一、拜万佛忏的功德

夫欲礼忏,必须先敬三宝,所以然者,三宝则是一切众生良友福田。若能归向者,则灭无量罪长无量福。经云:“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况万余洪名!如若

我们至诚忏悔心礼拜万佛,即可依仗佛菩萨功德加持,消除宿世罪业,永不堕恶道。正所谓“累积德本”,礼拜万佛忏正是累积德本的一个过程。

经中有云:尔时世尊告诸大众。汝当谛听。我为汝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诸佛名者。是人现世安隐。远离诸难。及消灭诸罪。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十日读诵思惟是佛名。必远离一切业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心受持读诵彼佛及菩萨名。是善男子善女人。超越阎浮提微尘数劫。得陀罗尼。一切诸恶病不及其身。若善男子善女人。与一切众生安隐乐。如诸佛者。当读诵是诸佛名。

善男子善女人。若有得闻是诸佛名者。永离业障不堕恶道。若无眼者。诵必得眼。若善男子善女人。十日礼拜读诵是诸佛名。远离一切业障永灭诸罪。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诸佛名。一阿僧只劫超越世间不入恶道。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是贤劫千佛名者。必见弥勒世尊。及见卢至。远离诸难。

《增一阿含经》云:礼佛有五种功德:(一)相貌端正。(二)得好声音(三)会很富有。(四)生处高贵。(五)可生天上。

二、求忏悔的三种罪相

无始以来,众生所作罪业如须弥山之大。《佛名经》云:“弟子今日所以忏悔者,正因无始以来在凡夫地,莫问贵贱,罪自无量。或因三业而生罪,或从六根而起过,或以内心自邪思惟,或藉外境起于染着,如是乃至十恶增长,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然其罪相虽复无量,大而为语,不出有三。何等为三:一者烦恼障,二者业障,三者果报障。此三种法,能障圣道,及与人天胜妙好事,所以诸佛菩萨教作方便忏悔,除灭此三障者,则六根十恶乃至八万四千诸尘劳门,皆悉清净。”

三、何为宿世今生的业障?

业障的“业”,就是吾人一切善恶思想行为之意。今生的根器(即躯体)是延续前世重大的宿业而来(如身体残缺,六根不全、白痴、重病、天折等)。今世也延续了前世的个性、生活、饮食习性等等。

今生很多业障,都是今生承续前世不好的习气(如贪、嗔、杀盗、名利、睡眠、淫欲、嫉妒、诤斗等心)再造作的。在现实生活中因缠结恶缘,遭遇各种病痛、灾难,皆因造作种种恶业所得。

四、用七种心忏悔

《佛名经》云:“欲灭此烦恼障、业障、果报障三障罪者,当兴七种心以为方便,然后此罪乃可得灭。何等为七:一者惭愧心,二者恐怖心,三者厌离生死心,四者菩提悲智心,五者怨亲平等心,六者念报佛恩心,七者观罪性本空心”。

五、灭罪业的四种观行

《佛名经》卷十八云:“当礼忏者依前述七种心至诚发露忏悔,达到身心寂静、无谄无障的程度,便是内心黑暗去除,善心生起,以新生之心迎向光明的时刻来临了。此时更当做四种观行,以为灭罪作前方便。是那四种呢?一者观于因缘,二者观于果报,三者观于我身,四者观如来身”。

正心诚意,反省、忏悔改过过去及现在因杀盗淫妄所犯未来无量生死重罪而造成今生及来世的种种逆缘现前。发露悔过,修习称念佛名,至诚礼忏,求佛摄受。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已亡。心灭罪亡两俱空,实则名为真忏悔。”“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远离贪嗔痴,真诚求忏悔。

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已亡。心灭罪亡两俱空,实则名为真忏悔。”“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远离贪嗔痴,真诚求忏悔。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众善奉行

众善奉行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众善奉行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众善奉行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众善奉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