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间,有无限灵感


《西藏生死书》在国际上非常出名,而这里面的很多理论,都来自莲花生大士的《西藏度亡经》。

 

《西藏度亡经》在1927年被首次译成英文,一经出版,便在西方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其受欢迎的第一个原因是它的内容——生活中从未有过的发现;第二个原因,与弗洛伊德的大弟子、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荣格有关,他为这本书作了前言,并讲道:“《西藏度亡经》是最具有大乘佛教慈悲内涵的一部宝典。我将这本书一直随身携带,它是我最好的朋友,是我很多发现、灵感、创意的源泉。”

 

从佛教的理念来讲,他的这些感受,就是《西藏度亡经》加持、力量的体现。



 
 


 

 



生与死,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很关键的问题,因此,在座的各位都有必要研究一下。那我们要怎样研究生死、面对生死呢?按照莲花生大士的教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前对死亡有所准备。

 

人从出生到死亡,再到转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被称为四种中阴——住世中阴、临死中阴、法性中阴和转世中阴。

 

虽然这里有些密法的教言不能随意公开,但在座的各位终究要面对死亡,我觉得大家应该趁着年轻,早一点知道如何为死亡做准备。此外,对很多人来讲,这可能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因此我也想借这次机会,在尽量隐藏中阴窍诀的前提下,以比较理论的形式,向大家讲一些可以公开的道理。

 
 






 

第一个阶段是住世中阴,指我们从降生到这个世间,一直到出现死相之前的过程。这个阶段的教言是“如燕子入窝”一般。燕子会仔细观察适合筑巢的位置,只把巢建在安全的地方,比如房檐下或者悬崖边等不受人类威胁的地方。筑巢之后,它们随时都可以飞回自己的窝,保护自己免受侵害。

 

同样,我们应该从小就依止善知识,依靠上师的教言闻思修行。这样的话,不论自己何时面对死亡,都会有所准备,不会有怀疑、恐惧、伤心等等。虽然你们现在还很年轻,但也要提前做好准备,有了这样的境界,死的时候应该能够胸有成竹。

 

本届世青会中,很多演讲嘉宾年纪很小,才二十几岁,但他们在演讲中自性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受,这一点可能比我们这些老和尚还强。(众笑)我们有些出家人已经成了“老油条”:虽然经常听到无常,但当自己面对死亡时,却没有丝毫把握。我也经常思考:虽然自己为别人讲过很多次无常的道理,但死的时候一点把握都没有的话,那就太羞愧了。总而言之,在死亡来临之前,我们一定要多多思考和死亡相关的道理。

 



 

 



 

第二个阶段是临死中阴,指临终出现死相的阶段。虽然有些人可能遭遇突发的车祸、地震或空难而横死,来不及观察死相,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遭遇这种情况。一般来讲,人在临终时,看到的景象是模糊的,听到的声音也隐隐约约,也就是说,六根虽然接触六境,但并不会引起强烈的感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死相,是在身体的地、水、火、风等四大慢慢隐没时,出现口干舌燥、身体下堕等感受。

 

这时,你应该回忆自己以前所听过的佛法教言。如果实在想不起来,也应该让旁边的人为你指点,或者以念佛、念经的方式帮助你,这些都很有必要。

 

这就是临死中阴“如美女照镜”般的教言。就如同美女可以在镜子中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有些修行人在活着的时候有很好的修行,因而在临终时能清楚地了知该用什么样的方法。

 
 



 


 

法性中阴的教言是“如子入母怀”。就像世间的一对母子在人群中走散了,当母亲出现在人群中时,孩子肯定会立刻认出母亲,毫不怀疑地奔向她的怀抱。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生前对自心、觉悟等方面有很好的认识,那在法性中阴时,就会认出自己的本性。特别是当我们断气之后,由于四大紊乱导致身体上出现一些变化、看见许许多多的景象、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如果我们能立刻想起生前所学的教言,就能直接从法界本性中获得解脱。当然,这是非常利根的人才能做到的,一般来讲,很多人可能都不会发现法性中阴这个阶段。

 
 



 


 

转世中阴的教言是“如引水入渠”。就像在一条河流上修一座水闸,接上水渠,需要灌溉的时候,就让水沿着水渠输送下去。

 

一般来讲,转世中阴长达七七四十九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要为亡者念四十九天经。我问了一些南传佛教的大德:“你们这边有没有为亡人念四十九天经的习惯?”他们说:“有啊,这里有念四十九天的,也有念七天、五十天、一百天的。”可见,这一传统,各地大同小异。



 

人在中阴的四十九天中会出现很多选择,你可以选择投生人道,甚至选择投生在像泰国这样有信仰的地方,因为人在中阴阶段的心态很容易改变,而生前的修行就能够让你在此时自主选择。当你下一世获得人身,并进行修持的话,就能够从轮回中解脱。

 

可能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更好地面对死亡,但真正的面对死亡,并不仅仅是在安详中往生,最关键的是,你来世能成为一个有信仰、不造恶业、深信因果并皈依三宝的人,这样的话,你的前途一定会很美好。

 

以上是简要地为大家介绍了藏传佛教中最精髓、甚深的教言。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中阴,还有梦中阴、禅定中阴,共计六种中阴阶段,这些在相关的教言书中都有详细解释。

 
 
— 摘自索达吉堪布 —
第五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演讲
《怎样看待死亡》

   死亡,是一本教科书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索达吉堪布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索达吉堪布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索达吉堪布。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