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这个观念还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才能公众号后台回复“问道南师

获得今天与你有缘的一段“南师嘉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四句话是中国文化的原则,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我们中国文化,东方文化,最喜欢讲因果报应。如果过去没有研究过《易经》,便以为这是来自印度的佛家思想,事实上中国、印度、东方文化都建立在因果报应基础上。由此我们了解,中国过去五千年文化思想的教育、政治、道德等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因果基础上,所以大家都怕不好的报应,乃至做官的人要为子孙培养后福,都是怕因果。

我们要注意“余庆”、“余殃”的“余”字,余是剩下来的,余是有变化的,并不是一定报在本身,这是中国人对因果报应的看法,中国文化一切都建立在这因果报应上。

由此看来,刘备在临死的时候,吩咐他儿子两句话:“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以刘备这样一位枭雄,对自己的儿子作这样的教育,都是从中国旧文化来的观念。我们看历史传记,常常提到某某人的上代做了如何如何的好事,所以某某人有此好结果。将来中西文化汇合以后如何演变?还不知道。现在据我所知,最近在美国对宗教的观念,自哈佛大学开始已经有了转变,主张宗教不能分家,提出“宗教一家”的口号;其次,美国的一般学者、知识青年,也非常相信三世因果,所以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要注意,尤其现在为父母的人教育下一代,为了国家民族文化,这个观念还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易经杂说》东方出版社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整个体系,甚至古今中外的整个文化体系,没有不讲利的。人类文化思想包涵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于人生的艺术、生活……没有一样不求有利的。如不求有利,又何必去学?做学问也是为了求利,读书认字,不外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方便或是自求适意。即使出家学道,为了成仙成佛,也还是在求利。小孩学讲话,以方便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也是一种求利。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

再从我们中国文化中,大家公推为五经之首的《易经》中去看。《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中的卦爻词,以及上下系传等,谈“利”的地方有一百八十四处;而说“不利”的,则有二十八处。但不管利与不利,都不外以“利”为中心在讨论。《易经》思想最主要的中心作用,便是“利用安身”四个字。

所以《易经》也是讲利,而且告诉我们趋吉避凶,也就是如何求得有利于我。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德因果律,也是告诉人们以积善的因,可以得到余庆的果。相反的,积不善因,便得余殃之果。所以,积善是“利用安身”最有利的行为。

如果探讨孔孟思想的文化源头,绝对离不开《易经》。所以说假如孟子完全否定了“利”的价值,那么《易经》等等我国的所有传统文化,也被孟子否定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此,我们研究孟子,首先就要对义利之辨的“利”字,具有正确的认识。

——《孟子旁通》东方出版社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东方读书会”微信群,

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南怀瑾东方讲堂

东方出版社南怀瑾项目组官方公众号

南师有声书喜马拉雅主播:南怀瑾大学堂

人生难题问南师

第一时间发布东方社南师新书、有声书消息

每日更新南师文章,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南怀瑾东方讲堂

南怀瑾东方讲堂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南怀瑾东方讲堂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南怀瑾东方讲堂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南怀瑾东方讲堂。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