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谨》----『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将上堂,声必扬』。这个我们早上也提到,你到别人的家里去,假如人家还不在,一定要先喊一下有人在吗?绝对不能跑进去逛一逛,这都要谨慎。不然到时候人家家里刚好不见东西,一走进来,刚好又碰到你。你到时候就百口莫辩,就麻烦。人一生要很注重自己的名节,还有信誉,不要一不小心受到污点,那就不好。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这句话就是跟人家交谈,比方说打电话,拿起来:你好,我叫某某某,我是蔡礼旭。这样人家马上知道是你打来的。现在有时候接电话,喂!请问你是哪一位?是我,你不知道吗?你把我忘了吗?我们可能还在那边处理事情,在那里跟他瞎折腾,心情也很紧张。想半天确实想不出来,这样就很失礼。


所以当我们打过去:你好,我是礼旭,你现在讲话方便吗?处处替对方着想,就会让人家觉得很舒服。所以这也要教小孩,比方说小孩在按电铃,上面的人讲话:哪一位?我啦!人家怎么知道我是谁?所以「吾与我,不分明」,这些细微之处都要多加提醒。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小孩你没教他的时候,他是非善恶还不是很清晰。所以他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看,他顺手就拿来看一下。我们要适时把这个经文告诉他。刚好有一对姐妹,有一天姐姐骂妹妹,骂完以后,妹妹很委屈就在那里哭。一边哭,就到厨房去找她妈妈。就跟她妈妈说:妈,姐姐骂我。


诸位朋友,怎么处理?你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姐姐过来,怎么可以骂妹妹?凡事要讲理,要先把对错搞清楚,不能说大的就不对,大的就要让小的。这句话对不对?不全对,还是要先判断是非。结果这个母亲也不急不徐,一边炒菜一边问她:那为什么姐姐要骂你?


她就说,因为我拿了姐姐的玩具没有告诉她,结果她就骂我。这位母亲接着说,因为这孩子都读过《弟子规》,所以母亲接着就说:用人物。小女孩就说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结果她那个「偷」一讲完就开始哭:我不要当小偷。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共通的语言,共通的做人标准,那你就很好跟孩子沟通。就是孩子已经熟读了《弟子规》,所以一引出来,又有这样的情境,所以那句话她会记多久?你看二、三岁就记一辈子,对她一生莫大的益处。

所以小孩我们要教他「用人物,须明求」,那当然我们大人也要做到。所以上一次课程也提到在大陆一个外商公司,已经一大堆的人来考试,删去了一大半,只剩下几个人进了复试。结果这个老板说:我临时有事,十分钟以后再回来。


结果一出去,这些已经经过初试的年轻人就开始翻这些档案,「用人物」怎么样?「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后来全部没录取。结果这些年轻人说,从小又没有人教我们,所以他也很冤枉,因为他没学过什么?所以我们有责任给他们传递圣贤的教诲。


而且当我们要用别人的东西,你可不能,比方说把这一枝笔拿起来,这一枝借我好不好?说不定那枝笔是她男朋友送她的,只有她一个人用,那你又已经给人家拿在手上,对不对?那她只好:好!所以借东西不能这样借,借东西是要人家亲手拿给你,这样才礼貌。可不可以借我一枝笔?那他欢喜借你哪枝笔,让主人自己拿。所以在这些细节之处,我们也要保持为对方着想的心。「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点击下方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在看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吃素护生

吃素护生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吃素护生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吃素护生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吃素护生。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