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师 |何谓大忏悔?既然念佛可消宿业,为何还要忏悔业障?


念念之间告诉自己:因为我过去在种种感受、念头现前处,我从来不依佛住,不依诸佛知见,所以我堕在种种众生业感。
今天我在佛前礼忏,我不是委曲希望诸佛帮我。我在佛前礼忏,愿诸佛庇祐我,我念念之间开佛智慧、开佛知见。
要不开任何佛知见,再说有去什么样的安乐处,弟子都不必、不要,只取毕竟。
——自然法师

刚好有法师问:有一句话说「念佛方能消宿业」,既然念佛可消宿业,为何还要忏悔业障?

念佛要消宿业,这就要讲到觉心的不可思议。

因为都是觉故,所以今天虽然在凡夫的体态、形态上面,业感上面、业执上面,你还是没有离开过大觉,因为觉心还是如实为你这样子不断的作用。

所以你拿着过去虽然还是堕在凡夫的业感,但是觉心不昧故。你拿着这个业感去面对大山,大山居然他还能够转换业执,因为觉心他就是能帮你如是呈现。

因为你已经堕在业感,所以在转换业执时,既然叫做转换,还有那个业执,所以他还是业感,他就是善业。

你将来就算你证到这个觉心时,事实上在你觉心所现的一切作用上面,你还不能闇昧了种种业性上面的作用,因为觉心起处就是一切业嘛。
过去在业中,大家都是随着业感的势力流转处。将来你在觉心看到这一切世间的种种成就造化处,那些业力上面,不过名字而已,就是清明,名字而已!
你怎么会不知道业呢?镜子会不知道黑,不知道白吗?不知道黑会成就什么样的作用?不知道白成就什么样的作用吗?
但是你在镜子上说这些作用时,没有流转,没有过失。你在镜色上说这些作用时,全属流转,全是过失;这绝然不同!

既然觉心他能够为你成就如是的作用,所以念一个圣人的名字,你心中所起的作用、性用就会不同。既然不同,所以这里面就要讲到忏悔时,还要分初中后,都属忏悔。


所以因为你至诚念佛,所以你才能够在心中,才能够慢慢不断的发现自己为什么还甘心遗留在种种尘中流浪?!最初忏悔。所以那个叫做最初忏悔相中,也叫做「好乐往生」。

好乐往生不是我要往生到哪个国土,所以这个国土相都不要解释错了,国土就是你心性的领域。你看不到你心性的领域,你哪里看得到国土啊?这就是我讲的,你永远是个可怜人,就算把你拉到天上,你永远不能够感受天上的福德、欢乐;

为什么?心性不是故!


所以刚刚讲国土就是领域。所以真正的「往生」二字,汉传佛教讲往生,往者趣向意,方向的向,一个走、一个取,趣向意;生者性德意。所以叫大德曰「生」。
你能够趣向如是性德,照见你本来的性德,将来你就能够看到,从乘如是性德所呈现的一切国土。但你这个性德是从哪里建立的?依佛建立,依无量寿、无量光建立的性德。

那什么叫依?佛门中讲的「依」,不是世间讲的依,世间讲的依都成什么?都成依赖,都成攀附。

佛门讲的依都是什么?都是现在的假说方便。那是根本心性之中的潜移默化,当下的提携。因为是潜移默化跟当下的提携,所以说接引法门,叫接引。


因为觉心他一定能成就接引,觉心若是不能够成就接引的话,世间就叫闇昧。你看到大山,大山不能接引你;你看到感受,感受不能接引你。就是觉心能够成就接引,所以在善法中说「接引」,在恶法就叫「沉沦」。
你看到恶人,恶人不就把你拉走了吗?那不叫接引,那叫拉。但事实上就有接引相。你觉心就是这样做,他就能够成为这样子做。

所以你在最初能够惭愧、忏悔为什么流浪这个世间,所以你起成什么?起成惭愧,起成忏悔。然后你懂得过去的业力,连你最初那一念懂得回头忏悔都是因为念佛来的,所以念佛当然可以消旧业。

那为什么还要忏悔呢?因为消旧业故。那消旧业不是一下“嘣”消了!那消旧业就在念佛之中不断的潜移默化里面,你能够慢慢明白你的旧业,过去的业感。
因为慢慢明白过去的业感,所以在你心中都有起那个忏悔的作用。那个忏悔的作用又从哪里来?就是念佛中对照而来,所以能知忏悔,所以念念之间再也不甘心随他而去。
但是不甘心随他而去了,但是念念之间过去的势力太强,怎么办呢?
所以行者他就会用尽种种方便,帮助自己坚实如是忏悔,所以如是拜忏、礼忏、佛前忏。
这个忏,我再也不跟过去一样,我是乞求前面的佛,种种神力能够帮助于我;而是我念念之间告诉自己:因为我过去在种种感受、念头现前处,我从来不依佛住,不依诸佛知见,所以我堕在种种众生业感。

今天我在佛前礼忏,我不是委曲希望诸佛帮我,我在佛前礼忏,愿诸佛庇祐我,我念念之间开佛智慧、开佛知见。要不开任何佛知见,再说有去什么样的安乐处,弟子都不必、不要,只取毕竟。

那为什么他能够起成这样的思惟?或起成这样的行为呢?这也是因为念佛消宿业故,你起成这样一连续的动作。

甚至于你安排拜忏、礼佛都是因为懂得忏悔。为什么懂得忏悔?因为念佛故。
佛从觉心之中,能够从那个大觉清明之中,能够照出你自己的惭愧。那都是念佛啊!因为你念到那个觉体时,觉体他就能够在你现前,为你过去的业力起成变化,那个变化的名字最初就是忏悔、惭愧。

所以为什么念佛可以消宿业,那为何还要忏悔业障呢?

因为念佛消宿业,所以正在消处,都叫忏悔业障,正在消处都是忏悔业障,所以他一定要知道忏悔业障。
所以你要是念佛时,念到说突然看不到,不是突然,要念念都没有感觉忏悔业障的心,你就没有好好念佛。
你要是在念佛时,你感觉到任何眼睛见色、耳朵闻声,你都能起成惭愧,甚至于看到不和乐处,你跟别人挤个鼻子、瞪个眼,你都觉得自己有愧于觉体,有愧于无量寿、无量光,你有好好念佛!
这个觉心在你心中有作用,这个觉照在你心中有作用,所以这叫念佛可以消宿业。忏悔就是如此,忏悔就是如此。


所以第二问题:我读《地藏经》有提到,读《地藏经》就可以忏悔,为何还要拜忏?
所以这个拜忏,也是跟我讲的一样,忏悔跟拜忏一样,他不是一相,不是一行、一法,他是在你心中,他也有初中后的。
所以因为你知道忏悔,但是不是因为忏悔马上就断恶,因为知道忏悔,才会看到过去的业感的根深。
因为感觉到业感的根深你就会告诉自己:不是那个念头之中有忏悔就行了,他还要摄什么?摄他身、口、意。身口意全摄,他才是一心啊!所以这个行者他自然就甘心佛前礼忏、精进礼忏。
他为什么有如是的甘心?有如是的行为?这个是真正懂得要在心中建立时,真正心中已经发起如实的回光觉照处,他才甘心啊。
不然一般过去我们要是不懂得回头时,你虽然在拜忏,行者在拜忏,每天知道说要拜,刚出家都要拜忏,其实拜得很不甘愿。不知道天天拜在拜什么?
每天这样拜!拜到最后就偷懒,本来还可以身体都要伏在地上,那头要叩首在地上,结果就慢慢就在混了,只要手摸地就算一个了,就一个了!你不算一个我也撑不起来了!心里不知道为什么!
所以心里面都是茫然,不知道拜忏最后要拜到何年何月,你才能够真正心中能够叫做成佛,才有成就。所以那心里面老是就在这边不断的攀缘妄想。所以不会,心里面不会踏实。拜久了我们就会发现,还是没用啊!我拜那么久还是我,我还是我!
你那个前面的拜忏,只不过是种了一些想要忏悔的行为的动作而已,激发了一些忏悔的动作。你将来真正是在道理上、理路若是通时,所以《楞严经》讲:「理须顿悟」,当你理路真正通时,也表示一个行者念念之间志向大明处啊!
当你志向大明处,你自然就会摄尽种种方便,用身口意、用种种行为,能够不断的甘心种种劳苦,就是什么?就是为了历练此心嘛。不要说心了,历练此志,志向的志,一个士、一个心。
历练你的志向。因为你知道,你要是没有那个志向,生生世世饱受流转,必定保证你流转!
你有那个志向,而且有一个出家人、修行人的志向,不管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你只要真的发生了,近事男、近事女的心,就是念念之间观想自己,虽然身不能够出家,但心已经好乐、向往,能够发生这个心。
我告诉你最后这一个种,过去不是讲往生的时候,业力强者牵,这就是你的善业。光这一念心,保证就在人间,你若不到西方,都在人间。
那你说:为什么?我要去西方,为什么要到人间?这就是平常的曲解。心在西方,报还是报在世间。报还是报在世间。

但是你报在世间,你是过去世间人吗?不是啊。那你是什么?
你是「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你是在任何世间之中,就是修集、就是供养如是觉照,不是吗?直至圆满,直至花开见佛。
什么叫花开见佛?智慧华开,心华开发。你念念看到哪个不是佛?通体是佛。通体是佛才是无量寿、无量光。
所以当你报在世间时,你已经是出世人的那种气氛,你感觉的世间作用都不同。过去恶人看到是娑婆,你看到就是道场。你看到那个道场,道场都在哪里?你看到道场都在莲池之中,都在你的莲池之中。
你有一念,你有一个心中的光明的智慧,他正在如是的道场的莲池海中,已经塑造那种智慧的德相;但是因为智慧未开,所以那叫做「花苞托体」。不是你投在那个莲池,你躲在花苞里。
你躲在花苞里面,人家以为你是那个花的虫。你躲在花苞里干什么?那是讲心相,心中的那个相。相就是花苞,那就是花苞,那是华,称为华,莲华,那心中的作用。
所以你要是知道时,那一个连拜忏你都知道,那是一步一步心底为自己不断的增上,在身口意中不断的增上。

所以你为什么能够在读《地藏经》时,你知道能够忏悔,而且你要去拜忏呢?是因为你真忏悔故,你就会用尽方便,督促自身。你用尽行为、行法来不断的历练自身。

你用尽身口意,所有的一切动作,来告诉自己,长养如是忏悔心,长养。
虽然是长养如是忏悔心;你为什么会发生要长养如是忏悔心的这一句话?这一个念头?因为你读《地藏经》,已然知道忏悔。
已然知道忏悔,所以后面就可能忏悔不是一项,所以他后面就可能知道要长养忏悔心,要坚固忏悔的行为,这都是忏悔相。所以《地藏经》读完了是要忏悔。那为什么还要拜忏?
因为《地藏经》读完会忏悔,所以他就会拜忏。后面的解释比较直接,但是前面要是这样讲的话,大家都,哼,这叫什么解释!就是如此,心中就是如此。

所以:昨天你提到忏就是觉心。如果心中有觉照力提起,是不是就不用拜忏?
这个已经讲过,有觉照力提起,所以你就会善用一切方便,你比别人做的还精进,不会有「不用」。
你要知道不用是谁?还是觉啊!我在觉中不用现前,这二字现前时,我居然不能用在觉心中担当他,为什么?因为过去流转在每一个心念起处,流转的那个业力太深了,所以才会用「想要不要拜忏呢?」
所以光为这句话我要赶快拜,怎么还堕在上面,还不知道是觉呢?
要赶快拜!光为这一句,行者应该拜了,应该去拜忏!
然后念念之间,要在身口意之中。身根清诚、口中常念、意中思惟,你将来才能够具足那一念至诚的忏悔心。那个忏悔心就是念念之间向觉的方向,因为背觉故才能忏悔的。
忏悔的目的就是向觉,方便用,名字不同而已,或许说精进,或许说持戒,或许说忏悔,但都是告诉你现在心相中的作用而已,心相中的作用。

所以:昨天你说的大忏悔,要如何忏悔呢?可否将忏悔的方式讲一讲?
这个忏悔就是用到现在大众所有一切忏悔的方式,总摄身口意都是世间这种行为。但是什么叫做「大忏悔」呢?
你再也不是过去凡情委委曲曲在佛前求受一切保佑,这种就叫做世间的委曲忏悔。或者你幻想,你只是幻想我只要礼忏,忏悔时我只是要求得自己的,自己在红尘之中智慧的超脱,小忏悔。
大忏悔是在圆觉体上说忏悔的。哪一个圆觉体不是根本的众生界?哪一个众生界你不能摄他回圆觉体?所以弟子不证如是智时,这个智慧时,我绝不离开念念忏悔,叫「大忏悔」。
所以佛前发愿,在佛前一拜,你都要告诉自己:我若是不能证得诸佛知见;那诸佛知见在哪里?就普立一切,所以经中都在讲「菩萨跟末世众生」。
这个经中不是每一段中、每个章节,都告诉你「末世众生」。末世众生只要看到你要能够达到所有一切觉后、觉末,觉末就是众生相。所以讲佛即众生,不是吗?就是众生。
但「佛即众生」你不要以为他就是我们流转的众生相,大觉现前处就是一切众生相,可是你忘记觉,众生就成了根本凡夫,众生流转。
将来你在哪里看到大觉?就在众生相中。所以你能够在一切众生相中,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还归自觉,大忏悔啊!那才是大忏悔。
同样的一瞻一礼,同样都是身口意摄受,都是在那边礼,可是发的心向,方向的向不同,方向不同,你将来的果地、果报不一样,那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讲这是「大忏悔」。
那大忏悔有什么样的方法?就只有这个心中立的方向要明确,念念不疑!
你不要怀疑说:我能吗?这是有可能吗?不但是有可能,我们这样心中会有这样的疑虑,现在听到外面有很多的这种声音啊!电视台上的法师出来就跟你讲:根本不可能有人行菩萨道!这种声音就是行者你从来不在心性上参嘛!
怎么叫不可能呢?你天天都在用菩萨道,你知道吗?你觉得根本不可能这句话时,都是菩萨道,就是大觉有情现的。
你没有那个觉心,你怎么知道有这句话?你没堕在现前的这句话叫有情,你怎么能够讲出这句话?你天天都在用啊!你正在讲出这句话时,你那个觉心也从来非如是这一句话,那叫大觉啊!
所以随你的因缘,你抓的小,他就现小;你抓的大,他就现大,那叫「有情」啊!谁讲不可能!你天天在用,怎么会不可能呢?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也就会在行者会怀疑:我这样发愿可能吗?可能吗?
你只要告诉自己:「觉得可能、不可能都是觉,我只要念念之间观想觉体,回向供养诸佛。我不在任何的念头所起的困惑之中,还在不断在那边穷搅蛮缠,在那边解释。」你能够发出这种决定心,这叫做截断过去生死恶流。

因为诸佛讲尽种种经文,就是告诉你的心中本来就是这样子。因为你知道本来的道理,所以你当然甘心截断。

你只要认觉,你只要认觉的时候心中不会有疑惑,不会还有过去那种只要知道是觉吗?只要知觉,其他都不要知吗?
那你这个觉,不要说你在这个觉性上解释不清楚,你连这个文字、这个国字你都没解释好。觉就是觉嘛,怎么只要是觉吗?只要觉,其他都不要知道了吗?你觉了以后才知道嘛!不是吗?
你连国字都会解释不好,考国文都可能要被扣分。那你还怀疑什么?那当下就能截断生死恶流!你直接就在觉心上提领,那叫大忏悔!
所以早晚拜佛,礼佛三拜就要发大愿就是:「弟子一瞻一礼念念之间,要将来证得诸佛知见、开佛智慧。唯此一事实,其他的所有一切,世间所有一切意识的小法,意识的搅遶,弟子绝不在上做任何的妄想、盘旋,有任何的妄想都不在上面执取他。」
你能够发这一念心,这一念只取的作用,你心中就会有二种性德现前。刚刚讲的《地藏经》,我告诉你《地藏经》中有两个小国王,一个叫做智成就如来,一个是地藏菩萨。我告诉你这二个小国王合在一起才叫「一心」!
你那个心底深处,理体上面要念念成佛,叫「一切智成就如来」;但念念成佛处,你不失现在的行为吧,现在的行为还在表现,所以现在的行为还在世间哪,那叫「地藏菩萨」。
那二个小国王,你不要以为,所有的人说,那我就先不要成佛,我要学地藏,我不要成就一切智如来。你没有那个成佛的心,你哪能够起成地藏的威德!

节录于上自下然法师《圆觉经》070讲



往期精彩回顾

自然法师:讲经时,法师和供养主彼此应该有的角色

自然法师:先成佛还是先度众生?(略解地藏经二王喻)

自然法师:谈安那般那数息 | 念「阿弥陀佛」真调气

自然法师:为何末法众生一定要以持名念佛为要?

自然法师 || 重讲《大佛顶首楞严经》0001

略講宗鏡錄序(第一集)上

自然法师讲《圆觉经》| 070讲

微信公众号:大乘佛法学习

欢迎关注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大乘佛法学习

大乘佛法学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大乘佛法学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大乘佛法学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大乘佛法学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