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02嗨!出来!


抖音搜 影子先生,同头像。

阅前提示:

1.此文章将近20000字,是《楞严经》第二卷所讲的内容,其中五蕴的内容将会单独放在一篇来讲。因为篇幅很长,所以建议收藏起来,选择合适的时间看。

2.佛陀与阿难的辩论,为的不是辩论本身,而是为了破了阿难的妄想分别,所以读的时候,建议不要过于陷入争论的内容里面,这样反倒是对自己没有帮助。就如标题所说的:

嗨!出来!

前言:

在第一卷时,阿难寻找心在何处,通过佛陀的各种比喻、开示后,引出了“见性”。

01你的本来面目

所以在第二卷的开始,便针对这个“见性”展开了一系列的“辩论”。

文章中所说“见性”,还会出现“觉性”等其他说法,所谓“见闻觉知”之性,或者其他的称呼,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强名”,莫要执着

一、身会衰亡,见性不变

紧接着前文,这时候听法的波斯匿王出来问佛。

波斯匿王:

以前我还没有听您讲法的时候,我在别的人那听到的说法是,人死后什么都没了的断灭就叫做涅槃

我虽然听了您之前的讲法,但是现在还是有些疑惑,怎样才能证得,您说的这个不生不灭的心呢?

注解:

波斯匿王和我们现在的人一样,都是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现在听到佛陀说,这是颠倒的,是不对的,但是虽然听到了结论,心中难免有很多的疑惑,所以便来问佛陀,你说的不生不灭在哪呢?我怎么证的它呢?

佛陀:

你的这个肉身现在还在,那么我问你,你这个肉身会不会坏呢?还是像金刚那样常存不坏?

波斯匿王:

我的肉身终究会衰老变坏直至断灭呀。

佛陀:

你还没有灭去,怎么就知道会断灭呢?

波斯匮王:

我的这个肉体啊,虽然现在还没有灭去,但是我看到念头此消彼长,新的念头终会灭去,不会停留,就如同火焰一样,终究会烧完最终变成灰的,所以我知道我的肉身也是如此,终究会坏掉、断灭的。

注解:

佛陀反问,你的身体是不是生灭的,波斯匿王肯定的回答,那当然啊,谁都知道,人终究是要死亡的,即使他是国王,也是如此。

佛陀继续问,你还没死呢,怎么就知道自己终究会死呢?这一问还有个隐藏的意思,就是明天还没到来,你就开始操心、妄想啦?你的每一个当下都被各种妄想所障碍、牵绊着,如何能够自在呢?

波斯匿王因为执着啊,自然不懂得获得自在,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所以就顺着佛陀的问题而作辩解:那是自然啊,我看到了身体一直在变化,从年轻到衰老,虽然慢,但是他一直在变啊,那么肯定会老死的。那么不看我自己,看看别人,也能得出这个结论啊。

佛陀:

你现在年纪已经大了,你的容貌相比你小时候怎么样?

波斯匿王:

我小的时候,皮肤光滑润泽,长大成人后,血气方刚,现在呢,年老血衰,精神昏沉,皱皮白发,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哪里比得上血气旺盛的时候?

佛陀:

大王,你的容貌应该不是一下子就衰老的吧?

波斯匿王:

是呀,身体的变化很微细,很难察觉。但是一年又一年,就到了现在这般衰老了。

我发现身体的变化,大致是十年一大变,仔细观察,又发现它年年在变、月月在变、日日在变,甚至是念念在变,没有一刻停息。

所以啊,我觉得身体迟早是要断灭的。

注解:

佛陀接着问现在和小时候比,身体如何,这里的发问,是为了后来做铺垫。因为身体确实是会呈现“生灭”的“相”的,那么佛陀便先将什么是生灭的展现出来,然后再找不生不灭的去做对比,自然就能解释清楚。

波斯匿王其实也是很有智慧的。有智慧的人,一般都善于观察,观察是智慧的来源。我们看波斯匿王,他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从而发现每一个念头都是生灭的,都是不住的,没有一刻停息。

这就给我们修习“四念处”的同学一个很好的启发,什么启发呢?就是念头,你不要去“管”他,他本来就是生灭的,不需要你去干预让他消失,那你只要做到,观察到他就可以了。当然,这里是一个题外话,我们回到正题。

佛陀:

你看到了无常变化,迁移流转,不曾停息,所以你觉得终究是要断灭的。但是,你知道在你的身体变化过程中,还有个东西是不会灭的吗?

波斯匿王:

我不知道啊。

一看波斯匿王就没理解佛陀之前和阿难的辩论,那个“见性”,波斯匿王还没有体会到。那么佛陀只能继续开示。

佛陀:

行,那我就告诉你。大王,你是几岁见的恒河水呢?

波斯匿王:

在我三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带我路过恒河,那时候我就知道恒河了。

佛陀:

就像你说的一样,一年比一年衰老,那么你在三岁的时候见到恒河,到你十三岁的时候见到的恒河水有没有变化呢?

波斯匿王:

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到了现在,也没有什么变化。

佛陀:

你今天伤感自己头发也白了,脸也起褶子了,容貌必然比童年衰老。那么,你现在见这个恒河的“见性”,和小时候见这个恒河的“见性”有没有什么不同吗?

波斯匿王:

没啥不同的。

佛陀:

大王啊,虽然你的容颜衰皱了,但是你的“见性”并没有衰皱。衰皱的是变化的,没有衰皱的就是不变的。变化的事物会断灭,不曾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生灭的。

你能说“见性”会像你的身体一样无常生灭吗?那么你还觉得那些人说死后什么都没了的断灭,是正确的吗?

这里佛陀便将什么是生灭的、什么是不生不灭的展现在了波斯匿王的面前,清晰明了,也推翻了“断灭”之说。

听完后,波斯匿王非常高兴,明白了人死了并不是什么都没了,这么一推导,定然有一世一世的轮转,从旧的生命转向新的生命。

这一段,其实又是加强了在座大众,对“见性”的体会。

二、既无生灭,又何颠倒

这时候,阿难起座,合掌顶礼,向佛说道。(主角再次登场)

阿难:

世尊,若是我的这个见闻之性,没有生灭。

那么,为什么您说我们这些人遗失了真性,从而颠倒行事呢?

注解:

从第一卷开始,阿难就一直充当那个刁钻的提问者,每一个问题都是头脑意识喜欢分别妄想的习性之体现。您既然说他一直都在,为啥还说我们遗失了?说我们颠倒了呢?看吧,大脑是非常喜欢抠字眼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同是修行的人,之间会为了一些字眼而开吵,都是执着在“字眼”的内容里面,这个就是“迷”,他若是看清了,自然就停止了,并发觉自己丢失了“正念”,陷入了“名相”。

这个时候,佛陀用手指着下面。

佛陀:

你看我的手,是正,还是倒呢?

阿难:

世间众生都是认为这个是倒的,但是我不知道是正是倒。

注解:

佛陀也依阿难的“颠倒”一词展开,用更为形象的例子来阐述。那么你就来看一下这个手是正是倒?这个问题,放在禅宗,其实就是在考验弟子,然后看弟子如何作答,什么状态,一旦不对,一棒一呵。当然你若是“迷”,那么自然避免不了这一顿棒喝。

当然这里并不是主要为了考验,而是举个例子。但是阿难已经因为之前各种回答错误而失去了胆量,直接把锅甩给了世间众生,你看吧,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这下就算错,也错不到我的头上。

佛陀:

如果世间众生以这样子为倒,那么什么样子为正呢?

阿难:

您将手臂竖起来,将手向上指向天空,这就叫做正。

佛陀随即竖直手臂。

佛陀自然明白阿难现在的状况,也不点破,问的时候,也是以众生之见开头。也随顺阿难将手臂竖起,指向天空。

佛陀:

若是这样颠倒,那也只不过是首尾调转了个儿 而已呀。

世间的人全都是这样去看待事物,那么就会认为自己的身体 和 如来的清净法身也是这样的。便会说,如来的法身叫“正遍知”,自己的身体叫“性颠倒”。

那么你好好看一下你的身体、佛的身体,你们这个被称为 颠倒 的身体,是因为什么地方,你们才把他称为颠倒的呢?

在座的大众包括阿难在内,都是一脸懵逼,全然不知道身心哪里有颠倒。

注解:

手臂调转,便生出了所谓的“正与倒”的“颠倒相”,而本质只是手臂调转了头而已,又何来的正手和倒手之说呢,在手上的这个正、倒之义就这么凭空的变成了“实相”,那么你们也自然会认为佛与众生是有差别的,那么基于你们这种认识,你们到底是在哪里颠倒了呢?这一发问,全部蒙圈。

佛陀:

我说过色法、心法、心所有法等 所缘法(几个概念,具体参考—百法明门论),都是唯心所现。你的身、心,都是这个“妙明真心”所化现的。

你们是怎么遗失了这个真心的呢?

你们的认识知见是迷惑的,在这个昏昧无知的空无中,结杂了外界的尘缘而生妄想,便以这个妄想分别的相就是自己,心就被种种色尘搞得摇动起来,被外在的尘相吸引着四处奔走,总是昏昧、迷惑、不安的样子,以为这些就是心性。

那么真心一旦迷失,就会认为自己的真心是在色身之内,全然不知道这个色身外的山川、河流、虚空、大地都是“妙明真心”的显化之物。

就好比那清澈的百千大海,你把它给丢弃了,只认那大海中的小水泡,把它当成了整个大海。你们就是这种迷上加迷的人,和我将手颠倒交换一样没有差别啊!

注解:

这里很长的一段,所说的是,各种的道理(法)、物质的身体、意识心等都是那个“本来”的化现,但是因为你们迷失在了法、身体、意识心等诸相之中,才导致了你们忘掉了这一切的源头,而单单的认为那些形象才是本来的自己。

就如同自己本来是大海,因为大海波涛汹涌,大家伙儿渐渐的就迷失在了大海显现的各种景象,比如浪花,比如水泡,比如水沫,比如波纹等,每一个浪花都认为自己是浪花,全然不知道自己的本来是大海,我们世间迷惑的人,都是如此,因为执着于自己是浪花,所以非常害怕浪花灭去,争相崩腾。那么仔细想一想,浪花来源于什么呢?若是没有大海,又何来的浪花呢?浪花灭去,大海就不在了吗?(我这里做的这个比喻的延伸,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你们去体会)

三、缘心听法,不认真心

阿难:

我虽然听了您的开示,明白了这个妙明真心,本自圆满常住。

但是呢,您说的这个,我现在还是在用这个攀缘心来听,来瞻仰。我虽然明白了此心,但是却不敢承认它。希望您开示,让我不再疑惑,归无上道。

注解:

这里经过佛陀的再次开示,阿难似乎又明白了一些,但是心中还是疑惑。疑惑什么呢?就是我现在用这个意识心、攀缘心、分别心、思维心来听您讲法,我一直都是用的这个,如果没了这个能分别、能思维的心,那么自然会感觉到没有安全感,虽然您说的这个心好像“很厉害”,但是我却不敢认他。这里的不敢认,恰恰是“我执”的反抗,你说我是大海,我不信,我觉得我就是浪花,若是我不认为我是浪花,那么我就不存在了,这太难以想象了。

佛陀:

你们在座的,现在还在以“攀缘心”来听我说“真心”不生灭的道理。但是我说的这个“道理”,其实也是你们攀缘、分别的对象,并不是那个“真心”。

就好比,有人指着月亮告诉另外一个人什么是月亮,那个人想要知道月亮,就应当顺着手指的方向去看才能看到。若是认为那个手指就是月亮,那么岂不是既不知道月亮,也不知道手指?为什么这样说嘞?因为他把手指当成了月亮。

他不光不知道手,还不知道什么是明,什么是暗。为什么这样说嘞?他认为手指就具有月亮的明亮特性,岂不是不知道什么是明,什么是暗呢?阿难啊,你也是这样。

若是认为这个正在攀缘、分别、思维,我讲的法 的这个心 为你的本来真心,那么这个心在离开我说的话的时候,还应该具有它本身分别的性质呀。

就好像一个客人住旅店,住一段时间就离开了,不会常住。而旅店的主人不会离开去其他地方,所以才是“店主”。就好比你的真心,也是不会离开去别的地方的。那么它怎么会因为没有了我说话声音这个分别的对象后,就丢失了其分别的性质呢?

这里所说的,又岂止是因为声音而起的“分别心”。你再看我的容貌,若是离开了这个所见的容貌色相,那个分别的性质也不存在了。要是这样,离开所有 色声香味触法,什么分别都没有了,既不是色,也不是空,什么也不知道的境界,那些外道还糊涂的称为冥谛(就成了离开所有的法缘,分别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佛学开示

佛学开示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开示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开示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