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多用心远离贪嗔痴,福慧双修


“十善”是五戒的延伸,乃身、口、意三业所行的十种善业,与“十恶”是相对的,离十恶则成十善。

十善包括:“身”三善法——以“护生”离“杀生”,以“布施”离“偷盗”,以“戒淫”离“邪淫”;“口”四善法——以“诚实语”离“妄言”,以“柔软语”离“恶口”,以“调和语”离“两舌”,以“质直语”离“绮语”;“意”三善法——以“不净观”离“贪欲”,以慈悲观”离“嗔恨”,以“因缘观”离“愚痴”。

以不净观离贪欲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的原因,在于“明争暗斗”,民间如此,官场也是这样,多数都在争斗中生存,这实在使人感到心痛。为什么争斗呢?原因就是一个字“贪”。因为贪图财色、名利、地位,所以你争我夺,不得安宁。

世间大部分都是为满足“身躯”的享受而产生贪念——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好的。用要用好的;为了这个污臭不净的身躯,不知造了多少恶业。

为何说身躯不净?水忏文中有段话:“九孔常流不净物,”人身就是一层皮肤包着骨肉脓血。从九孔流出来的,都是屎尿痰涕。大家想想,人身有哪处是干净的?何必为了它与别人斤斤计较,造作恶业?

身躯虽是不净之物,但是人人心中都有一块非常清净的宝地,那就是“佛性”。此身能造恶,亦能修习善法,所以学佛者应该时常“观身不净”来摒除贪念,并且利用这个身躯积极地布施行善,开启心中的“佛性”。

除了身外财物的布施,这个身躯也能布施。佛陀生经中有割肉喂鹰的故事,佛在《无量义经》中也说:“头目髓脑悉施人。”现在医学非常进步,不仅可以在往生后捐赠器官或遗体,活着时就能捐血或捐髓,既能救人又不损害自己身心的健康。我们一直在呼吁器官捐赠、骨髓捐赠,以及遗体捐赠,因为这个身躯迟早会败坏,何不在它有用的时候布施出来帮助别人呢?

学佛要看淡名利、地位、修行是为了众生,一切劳动都是为了众生;心中常存此念,就不会产生贪欲。

若执著于此不净之身躯而作种种恶业,实在可悲可怜,唯有善业利用此知,积极行善,精进修行,才能提升人格,增进道业,不枉来这人间走一回。

以慈悲观离嗔念

佛陀说:“当知嗔心甚放猛火。”人时常因为嗔怒而乱了行为,一发脾气就六亲不认,损人又害已,如果希望自己不论遇到什么状况都不会动怒,时时予人亲切和蔼的感觉,则必须有非常柔和的心念,而柔和的心念源自于“悲”。

一天,佛陀的弟于舍利弗和罗睺罗出去托钵,受到一群无赖戏弄,有人把泥沙放进舍利弗的钵内,有人打罗睺罗一拳,血从面颊流了出来。但他俩都不会理会那些无赖的欺侮,径自走了,舍利弗告诉罗睺罗:“你不要生气,我们要怜悯众生,起慈忍心,这是佛陀教我们的,这是我们修行的逆增上缘。”

罗睺罗流着泪回答说:“我没有生气,也没有埋怨,我很感谢佛陀教导我们慈悲心念与忍耐的功夫。佛陀一生为了众生辛勤地教化,而众生却仍如此顽劣,心中充满憎恨,逞强欺弱。社会的动乱与天下的灾祸,就是起因于众生缺少慈忍心。我是因为悲悯他,才流泪啊!”

学佛者若像他俩一样,用慈悲心看日常生活中的人、事,自然能够拥有非常柔和、清明的心念,即使面对逆境亦能忍耐,不现怒容,不出恶言,并且怜悯那些作恶业的人,而不生怒之心。

若社会上人人以慈悲心与忍辱的行为相互对待,哪还会有动乱与灾祸?必然是人人幸福、处处吉祥啊!

以因缘观离愚痴

世间一切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成,建于因缘,则随着业力流转六道之间:觉察因缘,则能放下执著,解脱烦恼缠缚;把握因缘——珍惜并善加运用修学法与救度众生的因缘,就是福慧双修的人间菩萨。

许多人学佛只是为自己考虑,只在意自己能不能得度了脱生死,没想到应该学习佛陀的慈悲与勇气——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以救度娑婆世界苦难众生为修行的目标。如果每位学佛的人只想自利而不愿利他,如来家业就无法延续下去,苦难众生就无法得度。

唯有启发心中的长情长爱,把握帮助众生的因缘,才是彻底远离愚痴,得到真正的智慧

远离十恶,奉行十善,会很困难吗?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到,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必须“多用心”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动,语言及思想,审慎思维是善还是恶?若有恶的成份,赶紧改过来,朝善的方向去做。只要能够持续不断努力,身、口、意,就会愈来愈清净。

一个真肯用心的人,才能深切体会佛陀的教法,并且以坚强的决心与毅力身体力行,逐渐“超凡入圣”;而不肯用心的人,日子过得迷迷茫茫,造了什么业,自己都不晓得,这样的人生不是很可悲吗?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禅理

禅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禅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禅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禅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