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孝顺,是一种温暖的责任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清早步至客堂,我拿出手机关掉了这首歌,眼前有点模糊了。

2015年春晚的一首《当你老了》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每当听到这首歌,父母渐渐老去的身影就会在脑海中浮现。谁都不愿老去,但自然法则谁也无法违背,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将面临行动能力下降、思维迟缓、听力下降、视线不清、疾病缠身等问题。不能在道路上快速的行走,在车子向自己疾驰而来时不知所措,听不清家人温暖的话语和关怀,看不清电视里曾经的相声小品欢声笑语......

我的爷爷前几天刚刚出院,趁着昨天挂牌祈福,赶紧也给爷爷挂了一个祈福牌位,祈福爷爷出院后快点恢复摆脱病魔。爷爷年轻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西北地质工作者,拖家带口支援西北建设,常年的风霜和奔波勘探没有打垮这个曾经硬朗铁骨铮铮的汉子,还独自挑起一个家庭四个孩子的支出,在大西北荒芜的土地上艰难的养育出让家族都为之骄傲的四个大学生,在九十年代初退休回到徐州后,爷爷凭借毅力戒烟戒酒,拿出积蓄帮助家乡修桥修路支援老家建设、资助贫困学生等,在淮海彭城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大家口中的老好人慢慢从满鬓斑白到步履蹒跚,却在几年前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折磨得不轻,在前几日又住进了医院。陪着病床上的爷爷,握着他饱受沧桑的满手老茧、文科出身的我找不到任何形容心里难受的语言,好在子女们相继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爷爷,爷爷的精神头也好了很多,让人不得的感慨、老人晚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来自儿女的关爱和体贴,孝敬父母不仅是道德意义上作为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还是世间温暖亲情的最直接的体现,它或许正如爱情一般,不可明说,却渗透在你的言谈举止,飘散于你的举手投足,你对父母的爱,尽在不言中。

但让人心寒的是现在很多人对待老人的态度,有可能都抱怨过甚至恼怒过、咒骂过。前一阵爆出的住院老人遭亲生女儿打骂,实在是禽兽作为,传统文化的缺失让人们不懂得孝顺,信仰的丧失更导致社会道德的下滑,你可知年幼时的你在父母的襁褓之中,受到了怎样的细心呵护,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你长大成人,曾经的他(她)也像你一样充满活力也曾经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也是单位的栋梁之才,也家中的顶梁柱、是一家之主啊!

自古以来就相传的传统文化敬老爱老,竟然在当今社会被世人慢慢磨平,真让心唏嘘不已。回顾传统文化精魄不妨看看孝顺父母敬老爱老在佛教的体现和传播,更发人深省一些,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财、物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才是最无上的至孝。

所以学佛必修孝道,克尽孝道,简单来说上述层次可以分为下列三点:

(1)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我们即使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供养,使无所缺。

(2)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约有五样:一是饮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悦亲。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

(3)孝顺必须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顺应从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扩充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使之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

作为常人的我们,可能达不到第三层次,但我们只要记着:要知父母恩,只看自己怎样养儿育女;要求子女孝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父母。真正的孝顺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不让父母担心操劳。真正的温暖是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陪伴,让家,充满温馨。孝顺不是别的,它正是一种温暖的责任。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关于智慧

智慧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智慧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智慧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