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不要介入道场的是非


居士会被卷入道场的是非之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师兄之间因琐事不各或观点对立,一种是对师父的怀疑,特别是见到师父有让你”不满意“的言行。

是非就会充斥到道场的每个角落,当事人要么退出要么对立升级,而剩下一些不明就里的居士,开始怀疑开始纠结,在这种气氛不利于修行,躁动不信任,让同修的心灵频率混乱。

做为一名居士,为什么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看到别人的不足和错误,耳朵总是听到这样那样的是非,这只能证明你的修行还没有进展,修到的福还不足于让你安静地修行。

在你看和听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心象一只笼子里焦躁的猛兽,一不小心就被它恐吓,被它伤害,你根本管不住它。是非将你缠绕,你在怀疑徘徊之中,烦恼无尽!

当夜晚你想用打坐的清静战胜你烦乱的心,你发现你会节节败退。一个烦燥的白天不会带来一个宁静的夜晚,你的等流心识一直主宰着你,烦恼一次一次被你强化,每一次对境你都能体会到一种无奈,你不想烦恼,你不想听到是非,不想参与是非,可你无所适从。

当你意识到这些问题时,应该去请师父开示,或翻开佛陀的经典,用正法引导你静下来,安住在佛号之中,或疑情之中。静静思维人生无常,修法如救头燃,远离是非,因为有福气的人是听不到是非的,反省一再反省!

自己的眼睛,自己耳朵,自己的心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被是非主宰,被烦恼击中。当你不能正视是非时,你可以远离是非,但必须铭记,如果你不改变自己,在哪里你都会被是非淹没。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在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菩萨要这么修?我们学佛学菩萨,不照佛菩萨学,学什么呢?当你用六度代替是非,怀疑、贪心、嗔心、愚痴、慢心时,是非在哪里?

当你用绵绵佛号忏悔自己的过失时,哪里还有别人的过错,当别人没有了过错,是非从何而起。没人给得了你是非或烦恼,只有你自己能给自己这些负面的东西。

不管是上师还是同修,哪怕路上匆匆而过的行人,没有过失,一切都是你的业你的缘,安忍于好或不好的事情,像看一部电影一样让该上演的剧情一 一演出,而你清楚自己只是业力支配的一个演员,演出的原则就是众善奉行,诸恶不做。

人生的目标就是奉献,一再地将自己奉献给别人,让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弥陀佛慈悲广发四十八大愿,救护众生,我们很平凡能做的很少很少,但向阿弥陀佛学习,从因地上不断与阿弥陀佛相应,那么我们才有资格念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再是换取福报的祈求,而是诚心向佛学习的决心,诚心。少善根福德不与佛相应,不得生极乐世界,不是佛不要你,而是你没坚守佛的教诲。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总不自学地说一句“菩萨保佑”,别忘了我们也要下决心成为别人的菩萨,在别人痛苦失意时伸出我们温暖的手,展现一个温柔的笑容,当别人陷入是非,不能为护持道场时,要尽快摒弃自己的怀疑和烦恼,用智慧观察。

如果本身就是个是非道场,就安静离开,如果不是,就用安忍,就用不断增加功课量,念佛的数量,让自己更清静,一切都因缘聚因缘散,唯修行是自己不变的目标!

所以居士不要介入道场的是非,自己更不能成为一种是非,注意自己的言行,管不住自己的嘴就止语,管不住自己的行为就悔改,用佛号充满自己的世界,时间一长,一切都会安静下来。

佛菩萨的教诲就是道场,一个清静心就是道场,一声声佛号就是道场,诚心所感你的善知识会一直在你左右,对你不离不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关于佛教知识

佛教知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知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知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知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