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心中心法灌顶时之开示:心地法门


修心中心法,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作声。由于作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咱们修法首要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可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分,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不时,就要作声念咒,把那些失调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调入定。没有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分,仍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十至十二次。念的时分,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肠去念,要用耳朵倾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调将妄念摄住不动而逐渐入定。

咱们的六根耳鼻舌身意其间的意根比方山公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才智成道。因而大势至菩萨教训咱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诚笃恳切地以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捉住,叫它不要动,才调安靖入定。这六根傍边,以意、耳二根尴尬摄。双眼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可是人的耳朵最活络,很远很远的动态都能听见,隔著一座大山的动态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何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可。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榜首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傍边,不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仅仅咱们平常看不见。

有人说:咱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主见,一修法打坐倒有主见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有主见了?

不是。这是由于平常心乱,看不见主见在乱动,比及你心里略微静下来后,就看见主见在动了。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仅有的方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用耳根静听念佛的动态把妄念摄住,由于心无二用,专心听念佛,专心在佛号上,妄念就天然不动了。所以念佛要专心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阿弥陀佛四字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听得清清楚楚,才调把妄念摄住不动。一样,持咒也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调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否则你坐在这儿,嘴里念咒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坐

可是,最主要的仍是在心空。修举动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全部都要放下,才调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阻止,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工作多得不得了。所以,咱们不时要警觉,看穿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恋著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喫苦打坐持咒,细妄又难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串习,动惯了,一瞬间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主见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答理它,妄念天然化去。主见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著主见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时分最要紧的就是全部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主见一来就看到它,不理它,也不要厌烦它、束缚它。厌烦的自身就是一种妄心。束缚也不可,压是压不死的,比方搬石头压草,石头拿掉往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可的。纵或压死了,倒成为土木金石,不能重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束缚法,主见来了,只不理它,把咒提起来,妄念天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专心不乱的时分,咒也就天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是啥原因呢?由于咱们持咒的心仍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能所相对,都是妄心。相对的都是虚伪的,不是实在的;实在之心是绝对待而无相的,但凡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假定咱们真的持到专心不乱的时分,全部相对的虚幻的东西就都坠落化为乌有了。这时身、心和国际就统统空掉了,虚空也损坏了,而实在不虚的单纯赋性才会全体显露出来。

通过灌顶修心中心法,有一个拉肚子的进程,不要怕,这是法的力气发生效果的原因。这个法有极大的加持力气,叫你把污秽、垢染、习障都从粪便排掉,换一换肚皮,这是积德行善,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时刻后,看禅宗的东西,有点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了解没有多大用处。由于没有亲证,定力不可,道理尽管了解一些,可是工作来了就挡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存亡,一定要证悟,亲自见到赋性才有力气。见到当然不是双眼见到,而是心肠高眼亲证赋性,赋性是没有相的,双眼只能见有相的东西,那时分你人也没有了,还有啥双眼?还有啥看见?法身虽无相可见,但不是断灭空,它是实在的大功用,大能量,国际上举凡全部事相、境地都是它闪现、变幻的。比方电,眼不能见,但脱离它,国际就不能工作。又如海水中盐味,人能看见海水,海水里的盐味却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

咱们喫苦到缘心息下,国际都化空,便时到神知,心照不宣而见道了。所以叫做心肠高眼可以见道。见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许多人认为这样就成功了,不是的,没有成功,还差得远哩。刚翻开瑰宝见到一点影子,懂是法身边事,不相干,存亡犹不能了,还须竭力向前,除尽恶习才是了手时。基于此点,净土宗人常常说禅宗欠好:即便明心见性,存亡也不能了,还不如净土宗念佛稳妥,生到西方极乐国际了存亡的好。

刚刚明心见性的时分仅仅初悟,破本参,才跨过榜首道门坎,妄习犹在,存亡不能了。须勤于保护,历境练心,把多生历劫固执的妄习消除光,实在做到与金刚经所说凡全部相,皆是虚妄相应,处顺境而不喜,遇窘境而不恼,一点点无动于衷,才调了思惑而了分段存亡。金刚经说:以前、现在、将来心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还动啥?真见性的人只需这个觉性,其它全部都不可得,还须更向上,觉性与不可得也不住才为真了。若见境生心,随念而转,就不是见性开悟的人。罗汉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不是生心动念上区别的。初果罗汉在山林里,清净无染,可是,到城市里就难免眼花撩乱思念纷起了,这就是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对境生心,迷于事相之思维也,就是对幻境惑当实在,发生占有之愿望也。

打坐的进程傍边,有许多表象呈现,如夸姣的佛、菩萨亮光等善相,或丑恶的魔相,都不要答理它。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著相,就简略著魔。还有,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的时分要起一些改动:如身体没有了,或四肢和头没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气要断了、头要爆破了,也毋须惊怖,这是身心将坠落的前奏。一惧怕、一惊觉,即前功尽弃而出定了。比及火候届时一瞬间大爆破,内而身、心,外而国际一齐销殒,虚空也损坏,赋性即现前。不过你不能著相求这个爆破,一著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破,连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这个妤处,常常得佛菩萨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破声致使心里的爆破,可是千万不能求,想它啥时刻来,更不能将心等它或迎它来。打坐定境中的全部形象都不能答理,须置之不理。金刚经的警句须牢牢记住:凡全部相,皆是虚妄。全部色相都是假的,不理它就没事。一答理固执它,就有著魔之虞。

二果罗汉,前念才动,后念就觉。尽管能不住相而于觉后归家稳坐,可是念有起灭,仍是有生有灭。所以还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存亡,然后才调了分段存亡。因而,翻开正本之人并不是大事结束,还要好好地勤除习气,进入三果罗汉达遇事不动心的期间,更向上进入无为之境,达到阿毗跋致的境地,方为开端了手。有思维、有妄情、有做作都是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为,入八地才是无为。七地尽管已证到无为了,可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的影子,仍是不洁净。到八地,无为的影子才撤消。所以,咱们每个人要衡量一下自个,看看是不是对境心一点都不动,平常如还有妄心凹凸,那就不可,在境地傍边,若著境,更不可。全部时、全部处心空如洗,可以随缘重用,不固执,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开悟。

打坐以外,最主要的是平常喫苦。不时看著自个,主见一同就看见,不跟著跑。主见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可。禅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主见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著主见跑,就是存亡;跟著主见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实你将来存亡不能了。假定咱们能做到前念起,后念觉,不跟主见跑,就能受生悠闲了。受生悠闲不是已了存亡,还有存亡在,不过在存亡当头可以自个作主,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受业障牵连,随业受报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智慧

智慧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智慧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智慧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