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与不知足


一、多欲为苦

众生三界六道轮回,存亡死生,受著无量的苦迫,这都是由贪欲而导致的,故多欲为存亡的底子。苏东坡说:人之所欲无量,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出曜经》说:天雨七宝,犹欲无厌,乐少苦多,觉之为贤。科技进步,物质文明并不能令人少欲满意,愿望多了,苦自然也就多了。所以,《佛遗教经》说:多欲之人,多求利故,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二、满意为乐

满意,谓对既得之物,不嫌其少,不生懊悔,为守道之底子。人间的罪恶,人生的祸患,都是由于心无厌足而来。《萨遮尼犍子经》说:贪人多积聚,得不生厌足,无明倒置心,常念侵损他,现在多怨憎,捐躯堕恶道,是故有智者,应当念满意。所以,佛教认为人生最大的高兴不在取得多少,而是关于现已具有的能爱惜几分。《出曜经》上说:满意榜首富。能满意感恩的人才是人间上最赋有的人。可以满意,不忮不求,即是至上的幸福。勿羡别人富,勿悲自个穷,满意心常乐,无求品自高即是这个道理。

三、满意者的国际

一个满意的人,能以无为有,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空为乐,不比较、计较,不悲不恼,山河大地、世界星斗、花开花谢、鸟啼虫鸣,这一切莫不为其所有,是一个真实高兴赋有的人。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佛陀的弟子大迦叶,在山林水边塚间,过著梵衲苦行的日子,却乐此不疲,不认为苦。日本良宽禅师虽是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依然是夜雨草庵里,双脚寻常伸,何其清闲满意!

迸德先圣之所以有这种恬淡狷介,陶然自得的胸襟,最主要的是他们精神上的赋有,已不需求物质上虚伪的享用。满意即是他们富乐安隐之处,所以《佛遗教经》说:满意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泰;不满意者,虽处地狱,亦不称意。

四、不满意之苦

在人的心里,关于这尘劳的人间,永久没有满意的时分,金钱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万,名位做到县长想当省长,当了省长又想做部长。有一首不满意的歌,形容一个人心无厌足是十分恰当的。歌云:

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又思农,衣食两般皆具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娇妻并美妾,收支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地步不广用支虚。

买得良田干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官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时,称心如意为皇帝,更望万世死无期。

总总梦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憾归。

不满意的人,即是像这样日子在功名赋有永无满意的愿望里,苦烦恼恼过了名贵的人生。《佛遗教经》说:不满意者,虽富而贫,满意之人,虽贫而富。固然也!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关于般若

般若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般若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般若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般若。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