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同山


唐太宗贞观年间,天台山国清寺的住持名叫丰干禅师。丰干禅师一次云游,去赤城山,俄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哭声。四野无人,禅师匆促奔向前去,见是一个年约十岁的男孩在抽泣。禅师问∶「小菩萨,你是谁领出来的?父母在哪?家在什麽本地?」孩子答复说∶「我是个孤儿,无父无母,贪玩迷了路,家也不知在哪里了。」丰干禅师见他意外,便领回了国清寺,交给和尚抚育。因这孤儿无名,又是丰干捡来的,和尚们便称他为「拾得」,天长日久,拾得就成了孩子的名字。

几年岁月一过,拾得从一个稚弱童子变成了硕壮少年,能够干些杂活了。丰干便派他去厨房帮助,择择菜,烧烧火,好替和尚们减轻一些日子压力。这位拾得人倒勤快,只是有个怪缺陷,每次干活总将一些剩菜剩饭包好,放到一个竹篓里。这些东西是他为寒山准备的。寒山是谁?国清寺的和尚都知道,他便是隐在山顶「寒岩」的那位怪人。寒山穿著乖僻,僧不像僧,道不像道,又喜爱诗文词采,常常随手写上几句,或随口吟诵几声。但他不像通常诗人那样准备文房四宝,也从不堆集文稿,只要兴趣来了,便在屋壁竹石之上随手刻下。时间一久,寒岩附近的山石树木、村舍墙面之上便布满了寒山的诗文。拾得对寒山非常敬仰,很想学得寒山的风仪文采,便每日收积国清寺和尚用剩的饭菜,供养寒山。寒山每次下山来国清寺,他必有一竹篓的饭菜送给寒山,由寒山背上山去。

和尚讲究慈悲爱物,自已用不了的东西送给别人,对和尚来说是常事,所以,国清寺的和尚们对拾得的作为也不放在心里。但是,有一件事却令众僧非常难以忍受,那便是拾得常常在深更半夜狂呼乱叫。国清寺地处天台山脚下,附近村民很少,夜里极点安静,拾得俄然大喊大叫,犹如平地惊雷,实在吓人得很。众僧无法忍受,便走出来批评他、驱赶他。拾得也不辩驳反击,总是抚掌大笑,拂袖而去,好像是成心要打破幽静之夜,打乱和尚的清修。

三番五次之後,和尚们见拾得屡教不改,只好禀报丰干,希望丰干出面管制一下。丰干却对拾得怂恿得很,向来不加劝阻。他自个也和拾得差不多,常常在深夜歌唱自娱。这是为什麽呢?正本,丰干不是常人,他知道拾得也不是常人,寒山也不是常人。他们到底是谁呢?正本是三圣菩萨化身

却说当时的台州刺史名叫闾丘胤。闾丘胤初来台州时,路上突患头疼,疼痛难止。正巧遇上丰干自天台山外出游方路过,丰干便含一口水喷在闾丘胤的脸上,立即治好他的头疼。闾丘胤随即问道∶「天台山有什麽高贤吗?」丰干答复∶「贤人当然有,只是见到他们的人并没实在的知道他们,实在知道他们的人无缘见到他们。你如想见到他们,千万不可以貌取人。寒山是文殊化身,隐迹天台;拾得则是普贤菩萨,看上去却像乞丐。这两位都不是俗人。」板丘胤闻言,随即上天台访问贤者,匆促之间竟忘了问问眼前这位高僧的名字,因而不知道他便是大名鼎鼎的丰干。

板丘胤来到国清寺,按照礼节,先求见丰干住持。寺僧将他领到丰干的禅房,丰干当然不在。阎丘胤又要见寒山和拾得,寺僧便领他来到寒山隐居的寒岩,只见有两人坐在成堆篝火前面,正不知为何事而纵声长笑。闾丘胤上前施礼,说明来意。寒山、拾得大声喝道∶「丰干多嘴多舌,把我们说出来干什麽!你这人也是,遇上了弥陀佛都不知道,还来找我们干什麽?」说罢,二人抚掌大笑,牵手走到山林深处去了。从此,人世再没见到寒山、拾得,丰干也不见踪影了。闾丘胤随即派人将寒山刻在石木墙面的诗文抄录下来,共有三百馀首,这便是撒播於世的《寒山子文集》。

在江浙一带,寒山、拾得与丰干的故事几乎是尽人皆知,人人尽知。大家信任,他们便是三位菩萨的化现。

上一篇:采薇少女
下一篇:布袋和尚的故事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关于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人物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人物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人物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