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

佛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佛弟子若能持戒修身,坚持净戒,面对任何境界也不退失,最后定能趣向解脱的康庄大道。

一天,有五百位天人一起来到祇树给孤独园。他们至诚顶礼佛陀,佛陀亦為他们宣说佛法大意,最后皆证得须陀洹果。阿难尊者见五百位天人因缘如此殊胜,便向佛陀请示原因,世尊于是将过去的因缘娓娓道来。

迦叶佛的时代,有两位婆罗门跟随国王去拜见佛陀。这时,有位优婆塞就劝发他们说:「今日你们有因缘跟随国王来拜见佛陀,更应该把握机会求受八关斋戒。」婆罗门好奇地问:「受此斋法,有何好处呢?」优婆塞回答:「可以随意所求,必如所愿。」婆罗门听了非常心动,于是就乞请佛陀為他们两人受戒

受戒毕,其中一位婆罗门至心默祷:「愿此受戒功德,令弟子来世生為天人!」另一位婆罗门也非常诚心地回向:「愿此受戒功德,令弟子来生转世為王,威震寰宇!」结束后,两人便一起走回婆罗门的聚会场所。

其他婆罗门看到他们回来,纷纷热情地招呼他们吃东西。但是两人因為已经受持八关斋戒,所以只好将今天受戒的经过告诉大家,并且表明过午不食。其他人听了,惊讶地说:「什麼?受八斋斋戒?你们身為婆罗门,祭祀梵天,持守梵天教示的戒法已经足够,何必再去受佛门外道的戒法?」在大眾殷勤的劝请下,那位求生天者,只好随顺眾意,吃喝起来。

由于非时而食,婆罗门没有成就生天的功德,而随其业缘往生為龙。而另一位婆罗门却因一日一夜持戒清净,以持戒功德故,如愿转世為王。又由于当初两人共同受戒的缘故,所以这条龙乃投生于皇宫的御池之中。

一天,御花园的园丁在池水旁捡到一枚从没见过的奈果,异香扑鼻,芳美奇特。于是捧去巴结御花园的门监。门监收到这样的奇珍异果,自己也舍不得食用,将奈果转送给了后宫权大势大的黄门。黄门一看心花怒放,立刻呈献给皇后,表达赤诚。最后,这枚光泽鲜丽、稀有可爱的奈果,由皇后亲手呈给了国王享用。

国王吃了这枚奈果,顿觉身心清畅,百忧齐解,兴奋地问王后:「这颗奇妙的珍果是从哪来的?」「是黄门供养我的。」国王命黄门入宫报告这枚奈果从何而来,黄门一五一十地回稟。

于是国王召来门监、园丁,斥责他们以皇宫之物私做人情,并指示园丁,从此以后,每天呈送一颗。园丁扑通一声跪下,哭了起来:「报告国王,这个奇异的果子是在泉水旁捡到的,过去从没见到过,今后恐怕也不会再出现呀!」「既然捡得到,只要尽心找就不会没有,如果找不来,那就拿你的人头来替代!」

可怜的园丁一路来到御泉池畔,呆呆望著池水,愈想愈感到绝望,泪珠不住滚落。

「您為何如此伤心呢?」不知何时,一位青年出现在园丁的身旁。园丁抽抽搭搭地将事情本末说了出来,青年聆听后,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只见他忽然化身為一尾蛟龙,潜入了泉底,一眨眼的功夫,手捧宝盘,满满盛著五顏六色的奈果,连盘带果送到老园丁的胸前。

「其实,我是掌管御泉的龙。国王和我有前世之谊,我们同為婆罗门,同受八关斋戒。他因為持戒圆满,如愿转世為王,我却因為持守不全,随业转世為龙。」青年说:「这些奈果请為我送给国王,并转告国王这段前世因缘,请他為我準备一部『八关斋法』,令我受持,脱离龙身。如果国王不肯,我将以龙族的神力,化国土成汪洋!」语毕,隐身而去。

目瞪口呆的园丁一路捧著奈果衝向御书房,将此奇遇报告国王。

国王听完,良久不发一语。当时离迦叶佛末法时代已远,「八关斋法」早已散佚,而龙王却以家国相胁!国王召来最倚重的大臣,对他说:「龙王求索『八关斋文』,倘若未能如愿,就要毁我国土子民!现今你是全国唯一的希望!请你立刻出发寻访,一旦找到了,国家就有救了。」

「皇上,现在佛法已不住世,就算问尽天下人,恐怕也是了不可得!」

「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否则只好拿你的头来覆命!」

大臣回到家中,年迈的父亲观察到儿子心情凝重,不似平日。再三追问之下,大臣只好将自己危险的处境告诉了父亲。年迈的父亲听了,竟然毫不发愁,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家族从久远、久远前,即世世代代奉佛修法,直到末法尽时遭逢迫害才中断。

「儿啊,家里正厅的堂柱一直以来常常放光。你不妨挖开柱壁寻找,或许里面藏有什麼稀世珍宝啊!」

孝顺的大臣不愿拂逆父亲的心意,召集长工斩柱开壁。果不其然!常令堂柱放光的,岂非传说中珍贵难得的佛经!大臣打开层层锦布包裹的经盒,一部《十二因缘经》、一部《八关斋文》,正完好地收藏在柱壁之间。

喜出望外的大臣立刻火速返宫。国王将《八关斋文》恭置于金盘之上,亲自送到御龙泉畔。龙王感恩不已,将泉底龙宫的宝物倾囊赠与。

龙王获此法宝后,回到龙宫,与其五百龙子精勤修持八关斋法。命终后,如愿脱却龙身,投生忉利天中。今日这五百位天人,就是当时的五百龙子。眾比丘听完开示后,心有所悟,亦发菩提道心,欢喜奉行佛陀的教示。

修行应当亲近善知识,确立正知正见,勿受外道迷惑。须知烦恼不断,生死死生,报尽还堕,所以功德福业,应回向菩提妙果,勿贪求世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浅谈“禅定”初修——唐安古寺居士学修心得篇吕军涉足佛教的人,一听到“禅定”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总以为那是别人的事,自己没那个天份。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神秘..

问:阿弥陀佛!弟子的功课是早课《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圣号,晚课持大悲咒,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边说到: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关于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生活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生活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生活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