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中的酒戒和戒酒的好处


五戒之中,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这四戒的必要性,咱们一眼就明。由于杀生、盗窃、邪淫、妄语所带来的损害,是清楚明了的。至于第五戒不喝酒,有的人则有所疑问:喝一点酒有什么关系呢?这并不会形成什么损害吧?何须把不喝酒作为底子的戒律呢?关于这种这种想法,当然是不正确的。

不喝酒,主要是不摄入“酒精”这种物质。酒精的作用能够麻木人的神经,使人迷乱,失去理性。引申之,像毒品这种物质,也是麻木神经的祸害,并且远远胜过酒精。人一旦摄入酒精和毒品这类物质,而失去理性,是非常可怕的。宣化上人为了阐明这种可怕性,列举了一个公案。

曾经有一个人受了五戒,刚开始的几个月,他持戒严谨,几乎没有什么遗漏之处。有一天他遽然想喝酒,所以想:“杀盗淫妄这四戒,明显很重要,但是酒戒似乎是多余的,彻底能够不守。”这样一思维,他就去买了一瓶酒回来,自酌自乐。酒喝到一半,有点醉意了,觉到单喝酒也无味,有一点下酒菜才好。

他的醉眼看到街坊的一只鸡跑过来了,他竟然欢欣地认为是大菩萨赐了一只鸡给他下酒。他所以抓住了鸡,将鸡杀了,当作了下酒菜。没过多久,他的那个街坊过来找自己的鸡;没有找到,就问他可看见鸡。他吃了鸡,有点慌张,就撒谎说:“我没有看见鸡呢,你去别处找找吧!”他此刻几乎彻底醉了,看到这个街坊是个年青的女性,并且生得很美丽,就起了淫念。他彻底失去了理性,就把女街坊奸污了。

上面的这个人,由于想喝酒而犯了酒戒。喝酒之后,酒醉而失去理性,其它四戒相继都犯了。可见,喝酒往往是犯戒的元凶巨恶,这正是释教将酒戒列为五戒之一的底子原因。故而关于佛弟子而言,必定要注重酒戒,不行看轻它。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喝酒引起的损害,也是相当大的。喝酒过度,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酒醉之后所引发的暴力事件、酒驾事件不乏其人。许多人由于喝酒,毁了自己的终身;许多家庭,由于一个人喝酒而幻灭。至于毒品的损害,更不用多说。

因而无论是落发众还是在家众,不喝酒都是最好的挑选。

酒本身没有罪,酒这条戒叫「遮罪」,遮是防备;由于酒后会乱性,犯杀盗淫妄,所以它是属於防备的性质。喝酒很容易出事,所以佛就在遮罪里把它列为第一条,绝对的制止。他说得这麼严厉,这便是看到多数人一沾到酒,他这个心就乱了,就没有办法约束,喝酒过量就会出工作。咱们看现前的社会,车祸很多,大多数都是酒后驾车。所以现在法律规定喝酒过量不准开车,也是把它订入重戒,这是同样的道理。

下面有开缘,这一条戒的开缘最多。开是开戒,开戒不犯戒,咱们自己必定要明了。『有沉痾者,医教以酒为药,乃暂权开听,非谓远程服食。』这便是开缘。假如是有病,医生必定要用酒合药,这是开缘。当你病好了,就不行再饮,病好了再饮便是破戒。用酒来看病,这是开,不是破。在中药里,有不少药是要用酒作配药,或者是作药引的,这能够用。中药有很多用动物的,也能够用。药用,这都是开缘,这些咱们必定要知道。

这个当地说得少,《戒经》讲得具体。还有一种,七十岁以上,身体虚弱,血液循环不好,酒能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健康有利益,这允许饮用少量,这是开缘。我初学佛时,有的时分也到寺庙,常常跟老和尚在一起吃饭。老和尚每一餐饭都有一杯酒,咱们置疑,酒不是佛门重戒?老和尚每天吃饭之前喝一杯酒,也不敢问。到今后才知道这是开缘,那个老和尚的确七、八十岁。中国北方天气冷,七十岁以上,身体虚弱,非皮裘不能保暖的,也能够穿皮衣服。所以佛法真是通情达理,并不是叫咱们死在戒条里,它是活活泼泼的。但是你不能成心犯,假如你穿棉衣能够保暖,你穿皮衣服就有伤慈悲心。你身体很正常,你每天喝一杯酒,尽管一杯酒不会醉,没有什麼大过错,你也犯了佛的戒律。

受五戒的在家同修,在现在应付宴会的交际场合中必定有酒,你能够饮一杯酒,决定不会醉,应付,这是开缘。假如藉这个机会多喝一点,就犯戒了。结罪是心境不同。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而不是死守在戒条之中。佛家戒很严厉,条条戒都有开缘,便是在某些条件之下,某种环境之下,能够开,而不是犯。应开就要开,应止就要制止,这叫持戒。应该制止不制止,应该开不开,都叫犯戒。所以年岁很大,气力很衰,药里能够用酒。不是药里用酒,不能够『远程服食』。

『若无病托病』,假装病,『轻病托重』,用这个理由去喝酒,『俱犯』,统统犯戒。所以戒律非常微细,要认真的研讨,用它做标准,改进咱们的生活行为,对咱们的德行、修持、健康必定有优点,不会有坏处的。

/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戒酒

戒酒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戒酒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戒酒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戒酒。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