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和培育慈爱心


我们基于什么样的因缘接触了佛法?学习佛法到底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佛法能给我们什么帮助?

从现实问题来看,首先是以佛法为镜,以五戒十善为道德标准,真正全面地检验自己和认识自己。基于因果观念,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为自己负责,从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成就健康的心态、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生命品质。

然后,通过佛法的轮回观和缘起性空的原理,从高维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就不会再纠结一时得失,从而接受无常;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得意时不执著,失意时不在乎。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抱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超然心态,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遇到逆境时不抱怨,而是修忍辱和福报。遇到顺境时不自满,而是修大爱和布施,从而真正自在地游戏人生!

从永恒问题来看,佛法让我们了解死亡的真相后不再畏惧。如涅槃往生和菩萨道等理论,解决了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们的本性都如佛菩萨那样美好。如何一步步地找回自己?需借助佛法开发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向内探索。基于空性的体认和无我智慧的开发,不断超越我执和贪著,从世间有条件、有分别的小爱,逐渐升华为佛菩萨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生命品质,最终走向生命觉醒,达到无我无限的生命状态,并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觉醒,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我们的觉醒目标是开发本自具足的生命品质,如何开发呢?本人的方法是,先依照五戒十善的标准对照自己,是在哪种业力习性上,使得命运不断轮回流转的。习性引导生命延续,造成了我们不同的因缘。每个人业力习气的主要特点不同,因缘所好不同,突破口也不一样,然而殊途同归,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让我们证得本自具足的自性。今天,我想从人间情欲的习性角度来分析,通过对同频一体的观想,探索如何从欲望的小爱转化为有智慧的大爱,升华为大慈大悲的高尚生命品质。

我们每天在修习《慈经》,要如何打开我们的心量?又如何培育慈爱心?在如今这个人人匮乏爱而贪爱、恐惧爱而欲掌控爱的浮躁时代,组建婚姻不是为了成就对方和圆融自己,生儿育女不是为了帮助孩子成为他(她)自己。同理,我们对父母呢?我们对朋友呢?对身边的众生呢?对自己呢?由此造成我们带着各种不平等、各种分别心去对待身边的种种因缘。

学了佛法之后,我在思想上初步认识了空性。从生命的起源来看,一切众生本质相同,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缘起性空没有差别,没有边界,所以我与众生平等,本来一体。这可以让我们不考虑自己,先去帮助別人,大爱实现了,自己的小爱也就顺便实现了。但目前,我们还无法体认空性的智慧,对众生一体的理性认识还不够深入,直接迈向大爱有点困难。相信随着不断地学习,会在空性智慧的指引下,真正打开我们的大慈大悲之心,走在菩提道上。

从感受同频的角度看,通过对一体心的观想认识,探索如何扩展到慈悲大爱。感知力来自于我们的心,所以打开心量也在于此。感知力若封闭的话,是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的。我们之所以执着于小爱,是因为没有契入点,没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困住了自己,被边界束缚住了,释放不出大爱。但我们每个人都有大爱的能量和潜力,这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天性,当我们与一个众生同感一体的话,是小爱;当我们能感知到和一切众生一体,就是大爱了。

《慈经》给了我们方法,先从自己开始,再扩展至众生,若我们还是对众生无感怎么办?我想,每个人有自己的练习对象,可以先从自己崇拜恭敬的人开始,练习同感同体来打开自己的慈爱心,之后扩展至自己的孩子,再到夫妻之间。

一体到底怎么感受?最容易联想的是世间男女情侣之间的爱的同频同体。我想到了恋爱时的男女双方会有一种失去自我的状态,让人不在乎自己,忘了自己,有无比的动力去勇敢为对方无私付出。当然真爱需要智慧,爱的背后一定是理性,要爱一个人,就要有能力看到对方的需要,知道如何给予帮助。

很多赞叹爱情伟大的作品如《泰坦尼克号》中的男女主人公,从双方的小爱最后升华到为对方付出生命的大爱,尽管有点悲壮,但实现了与一个众生的一体融合,即大爱境界的升华。在转化期间,有与对方身心合一的过程,比如“you jump,I jump”你跳我就跳的心灵体验与美好,体现了我与你同在,我与你生死与共,我与你生死相随。其实就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与你一体的境界。又如我们听说的灵魂伴侣(这里不一定是异性之间,也可能是同性)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体圆融境界,当两个人心灵感应在一体同频的时候,对方就如自己不可缺失的另一半,又如另外一个自己,非常相似又互补,没有比他更了解和更懂自己,只有融合一体才是完整的自己,不可分割,就如同来自于同一个高纬度的灵魂。当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时间是一种幻象,貌似历经了千百世的轮回,一旦融合就会成为永恒和无限。这种经由爱情的激发,双方意识向上提升,就会转化升级为更高的生命本质。最后,借助这种体验再扩展至我们与众生在无限时空背景下一体的观想,那么天下众生皆是灵魂伴侣!

婚姻家庭同理,若我们能无条件地包容和接纳对方,智慧付出,修到成就对方,圆融自己而不是我执式的索取,就不会有那么多以修行失败告终的婚姻破裂。我们对孩子、对父母这些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会逐渐打开真正的慈爱心。婚姻家庭是人间修行大爱的一个突破口,是修行道场,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个人类才有的福报,逐步往上修。

所以《慈经》的观想练习,可以先从一个最崇拜恭敬的人开始,去感受与他同频同体,从一个人身上突破我执,再去扩展至身边的众生。只有将我们的心量打开,自性中的其他高尚品质才会逐渐显示出来,有大慈大悲就会有大喜大舍。当然,要普度众生,更需要圆满智慧。

真心祝愿自己和各位同修,早日以智慧超越我执和贪著,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爱,取代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爱!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如理思维

如理思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如理思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如理思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如理思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