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许愿“心诚则灵” ,这是真的吗?


都说“心诚则灵”,可是,怎样才算心诚?是愿望本身的强烈程度,还是对佛菩萨虔诚程度?佛菩萨又会怎样帮我?让我直接快速实现心愿吗?


你认为的“心诚”是什么?


“心诚则灵”四个字中,怎样代表心诚?在佛前,不少人都会在心里或口中默念,说出各自的心愿,一般人都称为“许愿”。而在佛前说出的愿望,能否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从而顺利实现,大部分人又认为与内心的虔诚相关。


如何体现心诚,是否需要一个外在的体现?于是便出现了比拼烧香的“景观”,似乎烧的香越多、越高,代表自己的心越诚。又或许在佛前许诺,佛若为我实现心愿,我就为佛再塑金身。


如果仅仅是这样,这种“心诚”所体现的可能只是自身欲望的强烈程度,而不是对佛菩萨、对佛法的信赖程度。如果仅仅是这样,这和经济社会里签订合同也就没有本质差别了。这样的心态,说白了还是交易和利用。


关于“许愿”这件事,我们要明白,不论怀有怎样的心事,来到佛前,这愿望不是许给佛菩萨去帮忙实现的,佛菩萨也不需要我们允诺什么酬谢。


佛前能许哪些愿?


佛菩萨有无限的慈悲智慧,也曾发愿救度众生,不仅仅是对佛弟子,也包括所有人、一切众生;不仅仅是帮助众生解脱轮回,也包括世间的所有急事、难事,这也是佛菩萨接引众生的方式之一。


因此,向佛菩萨诚心祈愿,的确是有机会得到加持和帮助的,佛门中、历史上留下的感应事迹也是非常多。所以,从慈悲的角度来讲,普通人来到佛前祈愿都在情理之中。


当然,这些愿望必是发善愿、行正道,既非不劳而获,也不是可能有损于他人来谋取自身的利益。


佛菩萨是怎么帮助人的?


尽管佛菩萨可以给人帮助,神通也很广大,但却并不是万能的。因为,佛也无法完全改变各人的因果业力,但能够借助因缘,让某些善缘或善果提前来到。佛法告诉人们,再大的力量也不能代替你,而是给予你正确的引导和加持。至于这种引导是否有效,又取决于你的信任和配合程度。


即使佛是“大医王”,也需病人谨遵医嘱。佛菩萨会救急救难,但那是“速效救心丸”,能救急一时,但想要有根本上的、实质性的改善,还得按照医生的嘱咐,忌口、改善作息或性格习气,才能治本。


人们带着各种的心愿走进寺院、来到佛前,必然是对佛菩萨充满着信心的。那么,在祈愿的同时,更应该遵照佛所说的佛法来调整自身,与其烧各种各样的香,不如心香一瓣、依教奉行,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佛菩萨“相应”。


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对于一般的信佛者而言,来自佛菩萨最有效的帮助,其实并非实现多少心愿,而是通过佛法传授了调整心态、放下烦恼的方法。


比如考试前祈求佛菩萨加持,当然是可以的,但关键还是自己要用功。礼佛祈愿的同时,不妨通过静坐、诵经、抄经等来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再去学习或考试,效果必定更好。如果通过静坐,有了定的力量,开启了智慧,对未来的学习、工作更是莫大的帮助。所以,并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把任务交给)佛菩萨身上后,自己就可以不用努力了,那才是盲目的“迷信”。


又例如,在佛前祈愿事业或姻缘时,不妨也多看看寺院殿堂内外的楹联、警句。禅宗说要“放下”,不是放下努力和精进,而是放下对结果的强烈期待和执着。安定下这颗动荡的心,做事要认真,但不是认真在结果上,这才是做事的智慧。心态好了,做事的过程本身就能带来快乐。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