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诵三皈依真心的契合最为重要


皈依呢,实际是佛法住世的根。那我们要是没有这个简单的仪轨,学习实践,我们不知道在这个世间生命应该做些啥,不应该做些啥,是含糊不清的。那三皈依呢告诉我们应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启发我们内心的具足的圆满觉悟、清净的觉悟,这个实相的安心,要认识这个,来运用这个。

通过住持三宝,达成一体三宝的妙用,就是我们启发自心,就是所谓的皈依自性,皈依自性佛法僧,“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这个无上心是本具的心,非从外得,非是修来,说善用于此,明晓自心,那我们就能圆满的觉悟世间。

所以这个虽然有四皈依的说法,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三皈依是适合的。再一个呢世尊取灭以后呢,因为贤圣住世者减少,修法的五种障缘炽盛,依法依人就很容易造成混乱。所以呢,这个依法不依人反而成为了一个比较好的修学的方法,比较容易让人得到安稳。我把人的这个作为,就是缘生缘灭的作为、习惯作为直接回到法则上去了,我不去在这个地方用功,那就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等等这个说法呢,让我们突破了对事相的纠缠、对人格的纠缠,直奔着一体三宝,自心最深处那个圆满的觉悟与清净,这样一个性空缘起、性具缘起去作为去了。实际住持三宝最主要的就是开发、洗涤、激活我们这个一体三宝,就是所谓的自性的一个作用。

那这样呢我们这个念诵,原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启用自身的觉悟,启用自己的本具,启用生命本来是佛的这个特质。就是无一法可得的特质的守护,让生命展示他为一切生命、支持一切生命、爱护一切生命的这样一个广大悲智的作用,所谓的不为自求的一个作用。

那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有三皈依的依止,就得到了一个学佛的根本依止:应作、不应作。自皈依佛,自今以往,皈依佛竟,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那我这个佛教徒应该守护的。从今以往,称法为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的一切经教。干什么呢?依教奉行。你看应作、不应作,清晰得很。从今以往,皈依僧,干什么呢?对,依止这些贤圣教诲、善知识的教诲,贤善的引导、觉悟的引导,来自利利他。不皈依外道邪众。那谁来给我们施教的一些不正见的引导,那不需要去的。

这样一个应作、不应作让我们在一体三宝中真实的回归,印契自心。像你们受具足戒,这十方诸佛三师七证来给你们作证。说善哉法子,十方诸佛与你汝等作证,什么证呢?你们是具足的,你们要用具足的心,面对自己的身、口、意作为,利益世间,作世间福田。那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有这样的应作不应作。你看,三皈是戒,三皈依也是支持,三皈依也是印、印契。印契自心回到性空上,去运用善缘,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就又回到性德上来了,对,“是诸佛教”。

那我们要有三皈依的念诵实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这样一个自利利他的,不要认为我念了这有什么,实际你在无形中在利益这个世间,令三皈依住世。那就会成熟更多的觉悟者,更多的皈依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的这样一个一体三皈依的究竟安乐住,究竟的一个佛法的这样实践上来。

我们有这样的一期二期三期,一直念了这么多个期。一定修法不要去管人多人少,一定要管深入未深入、安乐未安乐、彻底未彻底,这是安住的东西。一人究竟,法界究竟。一人安乐,法界安乐。一人明亮,普照法界。对,人多人少,不是我们念诵三皈依团体的关注点,是我们自己真正能不能启用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像受具足戒了,能不能启用本来具足的心?不能启用,先学戒,干什么呢?戒律告诉你什么应作不应作。

我们还不知道自己怎么用心的时候,怎么告诉你呢?三皈依。自皈依佛,从今以往,称佛为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宁舍身命,不皈依自在天魔等,干什么呢?应作、不应作。先辨识这样一个仪轨这样一个作为模式的心意所愿,心意所成,我守护这个东西。所以从最基础建立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从住持三宝,认识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了解了这个是一体的,原来住持三宝,正显一体三宝。一体三宝能映射,能召唤住持三宝。如是地互作互成,显示佛法的住持。那是我们的大事情,对。那我们念诵这个三皈依的时间,就是令正法住世,令佛法的根扎在这个生命的法界,利益着一切生命,没有遗漏,没有畏惧。

所以说念诵三皈依,大家都是数量,念了多少多少万遍,这是很感人的。我告诉你,这个数量是一个方便,我们真心的契合是最为最为重要的!所以大家这样参与这样一个活动,在我这样一个角度,衷心地去祝福大家、赞美大家、顶礼大家,也感恩大家,有这样一个佛法的相互的支持,相互的印证。令释迦文佛的教法在这个五浊恶世的人心惟危的时代,建立这样一个慈悲智慧、善巧的传递,是令人敬仰,令人恭敬、感恩的。

三皈依者的实践也真是世间的福田,僧众是里表一如的一个福田,这些念诵三皈依的人实际也在给世间作福田,是他们心地的实践上的一个福田。那我们在寺庙里居住,来住持道场,住持佛法,来熏修这些仪轨,三皈依一定是基础!把三皈依的内涵应作、不应作的实质越清晰,那对我们学习戒律,就是给我们带来更多细微的方便。

那是一个莫大的基础与支持,那是一个强烈的对境的支持。对,所以来唤醒更多的人来启用本具,来启用心地的觉性,启用我们这个人人本来是佛的这样一个真相,来开启这个无尽的法藏。这一点我想在这一期大家有这样一个交流。我就做这样一个礼敬、供养,也是一个赞美。弥陀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