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和生活之间如何平衡


曾经的我

我是一位上班族妈妈,同时有两份工作,一份是生活所需,专业方面的;另一份是个人爱好,在孵化投资阶段。此外,我还是两个儿子的妈妈(一个在幼儿园中班,另一个刚步入青春期),平时忙工作,周末围着孩子转,小富即安的状态,对物质也在不停追逐。

前几年,每年年末会跟同事出国旅游,就像是给一年的紧绷放个假,会为购买名表各种攻略、对比,游玩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一样,舒服、放松。短暂的一周游玩回来,又回到了紧张、忙碌的状态,会为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又变得烦躁,为孩子能在更好的学校上学不停给自己和家人加码,为房、为车、为娃、为老小……情绪时时在随心念变化,不能自主!

现在的我

恰好因为一个机会,我参加了几次读书会。轻松、温暖、放慢脚步的几次活动,就像给自己注入了一丝清凉,给内心按了暂停键,多了一些思考,也愿意跟大家在一起,后来就加入了三级修学。

刚入班时,主要是好奇心,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知道了我所执著的,不管是名誉、地位,还是财富,都是暂时的,我只是拥有一份使用权或保管权而已。去年为了孩子能在天津上学,又是买房子,又是花钱办户口,最后的结果是房子亏得一塌糊涂,办户口的中介因为违规被处理,中介费也没有退还,房子到现在还空着。

佛法说财富是为水灾、火灾、盗匪、恶王、不肖子五家共有,或是天灾,或是人祸,都会将它们化为乌有。这些身外之物是虚幻不实的,随时可能更换主人,这些我都在现实生活中深刻体验到了。我慢慢觉察内心的改变,从接纳现实的无常变化,到安慰家人一起承担,家里没有再为这事而烦恼。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是光看结果,不太关注过程,现在更多的是做到有质量的陪伴,跟孩子一起跑步、做饭,认真倾听孩子的诉说,不太参与评价,会更多地尊重他的想法,这样我们的关系就和谐多了,不再是原来对立、指责、监督的关系。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幸福是众缘和合的。从个人生活来说,幸福离不开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所以和睦的家庭,和孩子真诚的友谊,都是幸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家庭观察员的角度,孩子写过一篇小文章:“我的妈妈每天除了工作,还做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上佛学课。她的变化让我们都十分开心,她改变了经常发火和吵架的毛病,她的性格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她以前特别反对我养小动物,现在的她,十分有爱心。在她刚上佛学课时,我和爸爸都反对她,觉得有些浪费时间,可现在我们改变了看法,同意妈妈上佛学课了。”这就是孩子眼里的我。

现在依然是工作很忙,老大有要求、老二有需求,有时计划好的事儿会被各种改变,只是我现在的心态变得不同了。在我心里,修学是件重要的事,孩子有需求我会专心地陪孩子;工作上,同事有对立、有不同见解时,我会更多地从对方角度来思考,这一切的变化都跟我学习智慧文化分不开。我现在每天5:30起来做定课、自修、再给家人做早饭,早早起来把一天的功课都学完,同时也不影响陪伴家人。遇到问题我会从自身找原因,只要是能帮助他人,为对方好,自己累些也没关系,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

以后的我

今后,我想更多地投入到社区里的老人群体,希望做他们学习智慧文化的接引者。也希望能更多地投入到学生家长群体,帮助更多的焦虑妈妈走向关注自己心念的变化,改变自己,共创和谐家园。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心行成长

心行成长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心行成长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心行成长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心行成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