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净法师: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东传震旦,主流乃是般若净土两大法系并行交织。中国莲宗祖师中,多有先以般若为先导,尔后导归专修净土者(如永明、莲池、蕅益、彻悟等)。彻悟大师乃莲宗第十二代祖师,以宗说俱通之资质,撰述此文,诠释禅净之要义及内在关联,对现代净业行人仍具有重大指导价值。

此篇文稿由三重法义展开。一者般若与净土相辅相成;二者空有双泯双存即本源心性;三者援引二祖法语以证空有不二。兹分述如下。

一、般若与净土相辅相成

请看文句:

般若,乃即缘起而明性空,虽性空而不坏缘起。净土,乃即性空而明缘起,虽缘起而不碍性空。此则空有两门,互不相碍也。

不特于此,正以缘起故性空,若非缘起,说谁性空,此则缘起为性空之所以。又以性空故缘起,若非性空,何从缘起,此则性空为缘起之所以。若然者,空有两门,不但不相碍,且复迭互相成矣。如古所谓万象参天,观之而无色,群音揭地,听之而无声,愈有愈空,愈空愈有者矣。

彻祖这段文句分述二层含义。

(一)空有二门互不相碍

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中,依一心(如来藏心)立二门,一者心真如门(性空),二者心生灭门(缘起)。如何体认般若与净土二门之法义呢?彻祖开示,了解般若,亟须体达真空。般若,乃是即缘起法而明了性空。意谓世间一切法,悉皆依因仗缘而生起,当体自性本空,乃至空空亦空,一空到底,无所有,无所得。般若系经典常表达为十八种空。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第十八有法无法空,以是空法显真谛,一空一切空,一法不立,毕竟平等。然虽自性本空而不妨碍缘起法(俗谛)。所谓不变随缘

又欲解了净土,亟须体达妙有。净土,乃是即自性本空而明了缘起。意谓寂灭一心,能随染净缘,显现十法界。心净则土净,心秽则土秽。虽缘起十法界种种因果境界,然其体性了不可得,当体即空。所谓随缘不变。

般若之空乃是含有之空,是谓真空;净土之有乃是含空之有,是谓妙有。如是真空与妙有二门,体用相资,皆各总摄一切法,互不相离相碍。

(二)空有二门迭互相成

空有二门不仅不相妨碍,且更相辅相成。何以故?般若性空,不生不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无相之空如何体认呢?恰正可从缘起法予以体认,若非随染净缘,生起十法界依正诸法,从何而谈性空呢。是故性空之理,正由缘起之事而彰显。

又正因有性空不可得,方得缘起世出世间一切善恶染净之法。若非性空,世出世间因果诸法并皆无从建立,是故缘起之事乃是性空之理而成就。若能了知理由事显,事由理成,则可体达空有二门,不但不相妨碍,且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古德常云:森罗万象,遍布虚空。然以慧眼观之,总属缘起法,缘起性空,无相无所得。故云:万象参天,观之而无色。又音声喧天动地,亦属缘起法,自性本空,寂尔无声,故云:群音揭地,听之而无声。此与僧肇法师所云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肇论物不迁论》),可谓千里同风,同一鼻孔出气。

证知净土妙有与般若真空,乃一体两面,相得益彰。愈有愈空,愈空愈有,空有相资。诚如弥陀佛开示建立净土之偈云: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佛说无量寿经》)此偈深刻地揭示出般若真空缘生净土妙有之体用关系。

二、空有双泯双存即本源心性

请看文句:

夫缘起性空,既在同时。任运便有双泯双存之面目。双泯双存,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思议第一义谛。圆融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之异名。

是知佛说种种般若门,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佛说种种净土门,亦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从本源心性,流出种种般若净土法门。而种种般若净土法门,皆悉指归本源心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

彻祖在这段文句中,精辟地阐释般若净土二门与本源心性的一体不二之关联。意谓心生灭门(缘起)当下即是心真如门(性空),所谓不变随缘(有),随缘不变(空),空有同时,隐显互存,便法尔自然显现空有双泯(双遮两边)与空有俱存(双照两边)之面目。空有双遮双照,同时彰显,无有阻碍。空有双泯是遮诠,所谓实际理地,不立一法;空有双存是表诠,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法。泯存同时,即是第一义谛,禅宗称为向上一着,教下称为圆融不思议之不二法门。此绝待圆融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亦即一切诸佛所证之一真法界。

是知释尊一代时教,以遮诠宣说种种般若真空法门,无非显示此生佛平等性具之本源心性。释尊以表诠宣说种种净土妙有法门,亦无非显示此本源心性。从本源心性流出种种般若真空门与一切净土妙有门,而种种般若净土法门,皆悉指向回归本源心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殊途同归,禅净不二。

三、援引二祖法语以证空有不二

请看文句:

昔有人问云栖大师云:参禅念佛,如何得融通去。大师答云:若然是两物,即用得融通著。噫,旨哉言乎。夫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本非两物,用融通作么。然则般若净土两门,既唯一本源心性。不唯分无可分,亦且合无可合。分合尚著不得,况可更论其相成相碍也哉。

前文正面阐释空有不二法义竟,彻祖在此最后一段文句中,又援引二位祖师法语以证之。

莲池大师乃莲宗八祖,早年亦曾于禅门作参究功夫。出家后,行脚入京师,参遍融与笑岩二大老,皆有开发。过东昌,闻钟楼鼓声,忽有悟,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宿东昌谢居士家有感》)憨山大师拈作莲祖悟道偈。

莲祖曾作《禅关策进》,以显禅净双修,不出一心。彻祖于此援引一段公案:昔有禅人问莲祖:参禅与念佛,如何得融会贯通去?莲祖回答:若然是两物,才用得着商榷融会贯通。意谓参禅与念佛,本来不是两物,还用得着融通么。彻祖极口赞誉此教言:旨哉言乎。

又元朝中峰明本国师,于高峰原妙禅师座下,彻法源底。师虽单提向上,而复举扬净土,力劝专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乐土。亦曾透辟开示: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意谓般若真空,乃是含摄净土妙有之空;净土妙有,乃是当体即空之土。真空与妙有,本非两物,亦无须融通。

诚如中峰国师偈云: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净土诗钞》)彰显禅净不二、空有一如之奥旨。

彻祖援引两位具眼善知识法语,最后总结云:般若与净土两门,既即唯一本源心性。此心性本自不生不灭,超凡夫情执,离三乘圣人之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故真空与妙有二门,不唯分无可分(一体故),亦且合无可合(非两物故),分离与和合尚不可执取,何况可更讨论二门或相辅相成,或互不相碍也哉。勉强置喙,头上安头,俱成戏论。

可见,由本源心性流现的般若净土二门,非思量分别所能知。吾人信愿称名,以法界心,念法界佛,以空印空,似水投水,空有不二,全体真如,诚如彻祖偈云:一句弥陀,开般若门,十虚万法,一口平吞。(《念佛伽陀教义百偈》)冀诸仁者,于斯荐入,默契于心,深培莲宗信根信力云尔。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关于衍净法师

衍净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衍净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衍净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衍净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