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廷杰教授:新译散体二十颂


新译散体二十颂

韩廷杰

1.因为外境是虚幻不实的,这就是唯识。就象是患目瞖者看到的头发、月亮等一样。

2.如果是识而无外境,处时决定,相续不决定,作用不应成。

3.成就处等决定如梦,相续不决定又如饿鬼,当众生都见脓河等的时候。

4.如梦损有用。而且,一切如地狱,当见到狱卒等的时候,他们能做逼害事。

5.如生于天上的傍生,地狱中并非如此。所以,傍生鬼并不经受人们所知的那种痛苦。

6.假如是由于业力,使异大种生于这里,有这样的转变。既然是这件事被允许,为什么不允许是识的转变呢?

7.余处的习气,执余处有果。由于什么原因,不允许有习气的处所有果呢?

8.依彼所化生,从密意力所说色等处的存在性,如化生有情。

9.出于自己种子的识,有某种东西之影像在转。因为有两种处性,所以牟尼说过,属于这种影像的东西是两种。

10.因为这样,即入数取趣无我。因所执有我,要入法无我,还需其他教诲。

11.外境不是一个极微,也不是多个极微,也不是和合。所以,极微不能成立。

12.假如极微与六合结合在一起,一应成六分,假如与六在同一处性,聚应如极微一样大小。

13.既然极微没有合,当其相聚的时候,是谁的合呢?或其相合不能成立,这不是由于没有方分性。

14.极微有方分,就不应当结合为一性。如果没有方分,怎能有影障呢?假若是聚,就是不异无二。

15.在一体性之中,就没有渐次之行。如果是同时,就没有至与不至。也没有很多间事,就不应当有看不见的细物。

16.现觉就像处于梦境等的情况之中,当有现觉的时候,这种外境是看不见的,怎能认可有境的现量性呢?

17.如说似境之识,从此即有忆念。梦中所见境界是没有的,不醒不知。

18.由于展转增上性,相互之识成决定。心由睡眠坏,在梦中与觉时,其果不同。

19.由于出自他识的殊胜之转变,才有死亡产生。就象是由于鬼等的意力,令人失念等。

20.弹咤迦森林的空性,怎能是由于仙人发怒呢?意罚为大罪,云何由此成?

21.他心智云何?知境不如实,就如自心智,由于不知,就如佛境一样。

22.我随自己之能,成立唯识性。要全面成立起唯识性,就是佛境,是不可思议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