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慈善事业必须真情实意》


2009年冬至2010年春,梦参老和尚南行弘法之行的首站来到了上海,原本计划2009年12月26日前往复旦大学「学佛讲坛」开示,因适逢复旦大学EMBA年会召开在即,遂于12月19日午间变更行程,应邀前往EMBA年会现场作一场简短的开示,劝勉在场的工商管理阶层,「发长远心布施,源远流长」、「办慈善事业,必须真情实意」,发人省思,这也是梦参老和尚首次在中国内地知名学府开示佛法,意义深远。

道不虚行要把修行贡献出来

今天非常的特殊,跟大家见面。本来我是26号(2009年12月)到大学演讲的,不是讲这一部分,今天我跟大家结缘,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在山里行道,看着是假的,实际上一点不假,到了人多的地方他就实现了。这就是道不虚行。像出家人在山里修行是一个人修行吗?修行有所得要贡献给大家。人家接受不接受呢?到了人多的地方,就有人要求你,把你的修行贡献出来,就是这个涵义。这叫道不虚行。

在座有很多的朋友,不见得都是学佛的,也许以前没有闻过佛法,也有一些是深入的。什么叫佛?佛一开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国,就把「陀耶」去掉,变成了「佛」了。其实佛陀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觉明。当你觉悟了,明白了,你就是佛。觉悟什么?明白什么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寿命有长有短,在世界上有穷有富?有一些人是在复旦大学读书,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一些人在农村,小学都没有读书过,知识是不平等的。

人原本应该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学习。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本来是平等的,但是实际上有贫、有富、有贵、有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别?这就是佛教说的因缘。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他没有这个善根,所以接触不到。现在每一位道友,你今生所受就是前生所做的。你今生所做的是因,又得到未来的果,就这样的因果相续。

我所知道的很多道友都是做贸易的,在经济上有所成就。成就了又如何呢?没有成就的,失败的,并不是说做贸易就赚钱,也有失败的,也有赔的。在你经营一些事业的时候,有成有败。在你学习知识的时候,有深有广。但是一些世间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处事之间的文化是无限的。我们这些和尚、出家人,他所学的文化是无限的。大家没有学习过,不能理解。

讲经学法是前生修来的

我今年96岁了,从16岁出家,没有读过小学,但是我19、20岁开始讲经。以后就一直做法师了。这个差别从哪里来?没有差别。是前生的因,今生的果。我是什么书看过一遍,不看第二遍了,为什么?这是我前生修来的,前前生,无量生修来的,你前生没有修过,今生就不行了。

因果相续不断

佛教不讲断灭,说我们人死了!你死不了的,永远死不了,这叫相续。把你过去所做的善也好、恶也好,你所累积的财富,我们来生还可以继续享受。有的做贸易一做顺利就发财了,有的一做就赔了。

我有两个弟子,就在广州、深圳,两个弟兄同样做贸易,都做鞋的生意,一个发的很大,另外一个做不起来,赔了。同样的,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佛教讲的,过去的福报、过去的因。我们佛教是讲相续不断的,你今生所受是你前生所做,你要问你未来如何,你今生做的,未来要受。说我们欠人家钱,你无论走到那里你都要还,下一辈子,人家当主人,你给人家打工,还是要还。这就是佛所说的因果论。你前生的因,今生受果,你不要抱怨。这叫因果循环。

有的人看起来一生很幸福,有的人一生波波折折,生活非常困难,坎坎坷坷。如果身体经常害病,不一定是现生的业;你前生所做的杀业重,今生就会经常害病。像爱吃海鲜,杀业就很重;你断了畜生的生命,今生的寿命也不长。如果你没杀过生,寿命一定长。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论。什么因、结什么果。你种桃子绝对不会结出梨来,虽说现在有的是嫁接,但是这需要科学手段,你没有这个手段,你就改变不了。

如果我们信佛了,就让你改变了人生,可以改变,把我过去的业消了,就等于你今生还债了。但是并不是说你信佛了,就把业消了,而是信了以后你还要做。知道前面的念头不对,马上停下来,这样的话,你遇到的事情就可以转变。假使知道自己的思想不对头,然后进行了改变。对我们佛教来说,这才算是有信心。

信佛是有条件的,并不是说我烧香拜佛就算是信佛了,要从心里信才算。我们看到有生命的东西绝对不能把他伤害到,这才是有信心。能够知道自己前面错了,然后进行改变,这算是信佛的入门了。就是觉得前念不对后念能改正,叫有信心。修这个信心得修多长时间呢?你看每一个出家人,他不是今生才发心的,而是多少生的。在我们出家道友之间有一些人智能很大,一学就会,有一些人学十年,学二十年还学不成。为什么?前生没有这个因,我们有很多道友做贸易,有一些做贸易顺顺利利达到目标,达到什么目的呢?发财。有一些人做生意一样的做,你做就赔,人家做就赚。什么原因?都不是现生的。

多做好事莫问前程

所以看到人家富贵,不要羡慕,多做好事,莫问前程。他的富贵不是现生的,而是前生修来的。发财了之后,他的财用于帮助别人,来生才受这个报。你做一生作任何事业都成功,就说明你的前生善业很重。

佛教一切都讲因缘,就是三世因缘,过去、现在、未来,而我们出家人是看十世的因缘。收徒弟要看他有没有善根,一点一滴,没有一点是浪费的,一定是有因果的,因缘本身就是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不报,时候未到,到时候最然就报了。

暴发户是靠不住的就看你用不用心

有很多资本家,到第二代就穷的什么都没有了,我在北京看的多了。有的等不到第二代,自身当中就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你了解了解他的行为,了解他的历史就明白了。山西有一家搞贸易的,他从来不取高利,也不做大买卖,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占一分利。他的生意从宋朝到现在了,一千多年,相续不断,经过多少次灾难,他们家从来没有受过损失。这叫积德。暴发户是靠不住的,就看你用不用心。

发长远心布施源远流长

佛教当中有一部经叫《大方广佛华严经》,有八十卷经文,有一段经文是讲文殊师利菩萨,讲善恶业报,有的一生种下去,千生万生去享受,有的一生做下去,半生就消失了,这就是做善事的时候,发的心不一样。发的长远心源远流长,有的善人等到自己发了财,他要行布施,帮助别人,他的财富源远流长。有一些暴发户,自己发了财了,看不起穷人了,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这个富绝对不长,这个富,富不过三代。要富的久远,要多做好事,莫问前程。

办慈善事业必须真情实意

这个好事不是说供养佛法,而是帮助别人。在当前的世界,慈善事业做的很多。但办慈善必须要真情实意的办慈善,不要夹杂。现在做慈善的事业不真实了。做善的还要夹虚伪,做善事不是要名的,而是真正的帮助别人,让人家得到利益。比如说做好事,在佛教讲的做功德。在佛教当中菩萨道就是帮助别人,没有自己,他心里所想的就是一切人,没有想到自己,这就是佛教所讲的菩萨。

要尊重人这就是菩萨

这个菩萨不一定是出家人。他的用心想到别人的困难,想到别人的痛苦。我现在我把佛教讲的世俗化了,什么叫世俗化?没有讲佛教的语言,都是用世间的语言。因为大家没有研究过佛经的话,没有办法懂。用世间的语言来说,就是帮助别人。在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浙江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这些大菩萨都是帮助别人的。「菩萨」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让有情的人都有觉悟。觉悟什么呢?要有善心,不要随便就责备人、伤害人,要尊重人。这就是菩萨。

菩萨都是尊重众生的,他们不仅度人,还度猪。

比如说有一个和尚在五台山,一个出家人告诉另外一个出家人说,你帮我带一封信给勃荷,这另外一个和尚就同意了。结果带着这个信下山了之后,他才想到这个勃荷是谁呢?他不知道。后来到了忻州一个县,听到有人喊勃荷,结果一看这个勃荷是一头猪。这个带信的人就把信给了这个猪了。这个猪一拿信就立起来了,然后就死了。那个信就叫他说,「你该回山了!」

大菩萨度人先度苦难的

在我们佛教讲,那些大菩萨要度有缘人不一定就是那些有钱、有财富的,都是先度苦难的。我们看这些菩萨,并不是说都是有钱的菩萨,有的现得非常的苦恼。

另一个是示现在天台山。文殊、普贤都示现在人间,示现的是人间普通的和尚,一个是做饭的,一个是总是住在山洞里的。众多的菩萨到人家,不一定都是我们看到的,非常的庄严的佛像,不是的,有很多都是很普通的。

我说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呢?凡是我们佛教的弟子,看到那些不起眼的和尚,或者是穿的破破烂烂的和尚,那才是真人,我们说「真人不露相」。是不是都是这样呢?不是的。要随缘,当他实现的时候,众生跟他有缘他就实现了,所以是随缘示现了,有的示现宰官身、有的示现菩萨身、有的示现普通人、有的是变成大富长者。

作善业起心动念感应自然而来

大家知道在印度有一个发心的菩萨,给孤独长者,他到他的亲戚家去拜访,他看他的亲戚们都忙的不得了,就问说:「你们供养什么人这么尊贵?」那个亲戚说,「我们供养的是释迦牟尼!」他一听到佛的名字,浑身发抖。给孤独长者是有善根的,这是一种自然的感应。于是他回到他的家中,给佛修了个精舍,也就是佛经里面经常提到的「祇树给孤独园」。

给孤独长者在修精舍的时候,舍利弗用神通让他看到六欲天,他往天上一看,天上正在给他修一个宫殿。舍利弗跟他说:「你给佛修祇园精舍还没修好,天上的精舍已经修好了。」这叫感应。当我们做一件善业的时候,你起心动念,做善业,这个应就来了,应就是你自己的果报,将来享受。但是给孤独长者他没发愿成佛啊,他得到的只是天上的果报。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一样的,在你发心刚要做的时候,你的未来果报已经成熟在那里了。因此大家要多做好事,莫问前程,不求回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关于佛学入门

佛学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