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内心的这道墙


——对“爱”的再认识

学习《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无情还是多情”章节时,随着导师对“情”的深入剖析,我感觉有一股力量触动了我内心最敏感的部位,这是我长期以来不愿意去面对的一道伤疤,每当我试图去揭开它的时候,总是鲜血淋漓,痛彻心扉,因此,我干脆在内心筑起一道厚厚的墙,把它深藏起来,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吧。

我在感情问题上一直很受伤。与前妻是经同事介绍认识的,在和她相处的过程中,我可谓使尽浑身解数去关爱她,在如胶似漆的甜蜜中,我们走入了婚姻殿堂。为了表达我对她的爱,我特意找到一家叫做Darry Ring的结婚钻戒品牌店,其特点是男士一生只能凭身份证号码为自己的爱人订制一枚钻戒,意寓“一生,唯一,真爱”。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段婚姻并没有如钻石一般恒久远,维持不到一年便走向了解体。

从最初的打击与痛苦中走出来之后,我觉得婚姻失败的原因是我当初看走了眼,于是,我开始频繁相亲,以期找到“真爱”。

我从小就是一个不爱哭的孩子,成年之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委屈,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我觉得流眼泪解决不了问题,男人更是流汗、流血、不流泪。然而,在最后一次相亲被对方婉拒后,我流泪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分明感到心在流血,老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我怀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对别人,为何得到的总是拒绝甚至践踏?

眼泪干了之后,我觉得余生不会再爱了。从此,我像变了一个人,内心变得无比冷漠与坚硬,这世间不再有任何情感能打动我,我不仅仅对男女之情冷眼相向,乃至对周边的一切人和事都漠然置之。虽然有时在外人面前也曾和颜悦色,但那只是表面功夫,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心其实冷得像一座冰山。

导师对“情”字有三个精辟的解释:痴,贪,占有(我执)。当我用导师的开示重新审视我过去自以为的“爱”与“情”时,才发现那根本不是真正的爱,那分明是建立在无明(痴)与我执(占有)基础上的贪著。

当我喜欢一个女孩子时,如果有人问我:“你到底喜欢她什么?”抛开“身材”“长相”“性格”“教养”这些不谈,我会回答说“有眼缘”“我也不清楚,反正就是喜欢”“感觉不错”等。如果仔细推敲,我其实说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喜欢她,这就是痴,那种感觉不过是在无明轮回中生命累积的惯性而已。在这种惯性的作用下,眼识被对方的长相、身材吸引,进而意识被对方的言谈举止吸引,然后开始产生种种美好的幻想,最后在占有欲的驱使下,开始追求对方。

在追求的过程中,我自以为在对方身上付出的种种“爱”,其实都是在喂养自己的我执,我在“爱”对方的时候,内心分明也在说“你也要爱我啊”!我越是“爱”对方,内心对“你也要爱我”的需求就越大,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自然就会产生痛苦,同样,对方对我也是如此。这哪里是“爱”呢?分明是一场“我执”与“我执”的交易罢了。

当我自认为“余生不会再爱”了的时候,并不是我看透了这种有染污的“爱”的本质,而是因为我执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嫉妒甚至仇恨的不良心理,它让我变得无比冷漠,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他们的悲伤在我看来如同过眼云烟,他们的死活对我无足轻重,我的内心只有我自己。

在我自怨自艾,顾影自怜的时候,在我不知道的角落,也许有人正在经历和我一样的伤痛,有人正在默默承受我所不知道的痛苦……我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砌起了一道隔离男女之爱的墙。我哪里知道,我同时砌起的还是一道隔绝一切众生的墙。

导师在《心灵创造幸福》中开示:“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他们活得很痛苦,有人可能因为物质条件而痛苦,有人可能因为精神因素而痛苦,一个人不仅仅要关注自己的幸福。一个人太关注自己,很容易烦恼,一个太在乎自己的人,不容易幸福,要学会用慈悲的心、开放的心去关注更多的人”。

导师劝诫我们要放下有染污的情感,去培养一种无私、无我、无限的慈悲,这种慈悲是建立在智慧、无我、不贪著的基础上,这就是佛菩萨对众生的爱,也是真正的爱。

也许有人会怀疑,世间真有这样的爱吗?我曾经也这样问过自己,这样的慈悲大爱太高尚,高尚得在我看来远在天际。然而,当我有幸参加2018年十月静修营时,我感受到了这样的大爱。

我赶到西园寺已是晚上十点半,寝室长义工早早在东门外等我,一见我就热情地嘘寒问暖,很自然地帮我提过行李箱,一路引我到宿舍安排我睡下……

静修营期间,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小黄衫”温暖亲切的笑脸……在清晨排班静候早课时,我亲眼见到礼仪组义工取下自己脖子上的围巾给衣衫单薄的营员围上……每当回想起这些,还是忍不住眼眶湿润。这些义工与我素昧平生,非亲非故,但我却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这不就是无私、无我的爱的力量吗?

记得导师带领大众齐唱《三宝歌》时,看着导师那慈悲和蔼的笑容,听着那庄严的旋律,我禁不住热泪盈眶,皈依三宝之后,在义工教唱《佛陀啊,我们回家了》时,那种感觉就像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我同样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我分明感受到了三宝对我的无限而永恒的大爱。

佛法的智慧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爱,我感到我内心的冰山正在慢慢融化,我要用佛法的智慧拆除内心的这道墙,学习菩萨的品质,用一颗慈悲、开放的心去面对众生,用无私、无我的爱去温暖更多的人。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他想:“佛陀做了我的老师,像父母爱子似的,对我有如海一般深的大恩,我已为未来将大法流传,总算报答佛陀的恩惠于万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关于心行成长

心行成长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心行成长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心行成长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心行成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