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明白人生如梦,善待自己与他人


明白人生如梦,善待自己与他人

当你明白自己的执著与执著之物都是善变的,都不会永恒的时候,你的心自然会放松下来,再放松一点,最后像躺在暖阳下的青草地上般的舒适与惬意,你就不会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也能任运坦然地面对这个世界,以及你经历的很多事情。这时,你才真正是坚不可摧的。

处于空寂明朗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样的经历都会过去。一旦过去,一切就仅仅是回忆。如果你执著于某个痛苦经历,回忆就延续了它对你的伤害;如果你不在乎它,它就不过是梦幻泡影,与一些使你愉悦的经历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只是你人生路上的若干片段,稍纵即逝,共同构成了你生命的痕迹与证据。

所以说,执著于个人得失的人,总是比无私的人更容易产生烦恼和痛苦,因为他们总有太多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乎世界对自己的态度,在乎自己的付出有没有回报。他们总是牢牢抓住太多虚幻的现象不肯放手,总是以为这是一种精明和清醒,不屑于反思它会不会是另外的一种谬误。但是他们不明白,痛苦的来源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在乎与精明。看不透这一点的他们,当然不是真正清醒的人,也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更不可能懂得如何去爱他人。他们也许能获得很多世俗的成就,也许不能,但可以肯定的是,精于计较的他们一定活得很累。

要想解决烦恼,或者不生烦恼,就要记住,当世上的诸多存在显现于你的心性中时,你的真心要永远灵敏明朗,不要昏昧糊涂。就是说,在面对世界的时候,你必须时刻保持宁静与清醒,注意观察内心的每一个念头,不要让纷繁变化的事物把你的心牵走,不要放纵自己沉浸在某种情绪当中,更不要昏昏沉沉,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时,你才不会被概念、经验、欲望和偏见等妄念所左右。

当然,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相当少。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接受无常,明白世界的幻化,进而不被妄念所左右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善待自己,善待别人。

“善待自己,善待别人”跟“学会爱自己,才能懂得爱别人”是同一个意思吗?是,也不是。善待就是一种爱,因为心中有了爱与慈悲,你才能真正善待自己与他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但为何又不是呢?因为“爱”是一个非常容易被误解的字眼。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自己”?说自己想说的话,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忠于自己哪怕是错误的想法与观点,这就是爱自己吗?对一些人来说,这或许就是爱,但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爱,这种所谓的爱是非常自私的,本质上说,它仅仅是一种强烈的欲望。信奉这种爱的人,永远都会以小我作为衡量的坐标:我得到了什么?我失去了什么?我得不到什么?这个世界让我满意了吗?我是不是会感到失望?我会不会感到孤单与失落?矛盾的是,资源是有限的,有人获得,就有人不能获得,如果永远都以满足自我为目标,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你还能真心地爱别人吗?遭遇挫折甚至磨难的时候,你愤愤不平,充满烦恼,这是真心地爱自己吗?如果以这种方式去爱,你就不可能真心地爱别人。比如说,有人称赞你、对你微笑的时候,你肯定能用友好的态度来回应他,但是假如他当众驳斥了你的观点、对你的工作成果不以为然,甚至对你进行侮辱,你又将如何呢?你还爱他吗?——当然,我说的爱,更多的是一种大爱,而不是男女之间的情爱。

所以说,假如我们不能以接受“获得”的心态来面对“失去”,就难免会纠缠于恐惧、失落、孤单等负面情绪,陷入虚幻的痛苦当中。有的人走不出痛苦的阴影,就会自杀,或者以暴力的手段对世界进行抗议和报复。可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施暴者最终总会品尝他亲手种下的恶果,等待他们的,仍然会是无穷无尽的痛苦。这种痛苦是外部世界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吗?不是的,外部世界发生的种种事情都是由多种条件组合产生的结果,它们本身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也不存在什么固定的属性,包括我们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及感受。

世上一切和各种显现,都是先作用于我们的心,再由我们的心显现出来的,我称之为“万有心性显”。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感受色、身、香、味、触、法,然后生成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种信息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所有感知与判断。换句话说,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由所见、所闻、所嗅、所尝、所触、所想组成的。其中,眼耳鼻舌身意被称为“根”,因为它们像植物的根部一样,能“生”出东西,不过它们“生”出来的东西是肉眼不可见的,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被称为“识”,根据其对应的“根”的不同,又被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类。“根”所感受、思维的对象,叫做“境”,它会刺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产生欲望,染污我们的本初清净,所以它又叫“尘”。它涵括了外部世界的一切人事物与所有现象,被分为色声香味触法,分别由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

可见,我们对世界的所有看法与感受,实际上都是妄心。那妄心,就是你的六根、六识和外部世界合而为一所产生的结果。比如,你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女孩子,觉得她很漂亮,就生起了妄心,想让她做你的女朋友,这就是眼根、眼识和外尘发生作用的结果。心的不同决定了识的内容,而且外尘本身也是善变的,所以这个结果也在不断变化。以是缘故,我常说“心变则世界变”。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男子执著于世俗情感时,可能会对一个女孩一见倾心,然后放下梦想,放下一切去追求她;如果有一天,他的心变成琼波浪觉——伟大的上师与文化大师,也是我的小说《无死的金刚心》中的主人公,他放下了一切去追求真理,后来把自己找到的真理与教法都带回了雪域,他在佛学文化传播史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的心,他就会觉得女子的美丽远远没有他的大愿、他人生的方向更加重要,这时他就会放下对女子的牵挂与执著,继续自己对梦想的追求。

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心上的包袱就自然会慢慢减少,因为你会发现,就连那些所谓的包袱,也是虚幻的,它们能折腾你,完全是因为你把它们看得非常实在。当你明白自己的执著与执著之物都是善变的,都不会永恒的时候,你的心自然会放松下来,再放松一点,最后像躺在暖阳下的青草地上般的舒适与惬意,你就不会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也能任运坦然地面对这个世界,以及你经历的很多事情。这时,你才真正是坚不可摧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