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华教授:《胜鬘经》导读


胜鬘经》导读

李富华

《胜鬘经》全称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据《经录》记载,此经的汉译本有三种:一称《胜鬘经》一卷,北凉中天竺国三藏昙无谶译;第二种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一卷,南朝刘宋文帝时中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第三种称《胜鬘夫人会》,是唐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编入《大宝积经》第48会第119卷。此经原本是求那跋陀罗于元嘉十二年(435年)由天竺带来,后应丹阳尹何尚之请,于元嘉十三年八月在丹阳译出。《胜鬘经》一卷,不足九千字,但它包容的大乘佛教的义理却是十分丰富的,这正如意观“序”中所讲:“《胜鬘经》者,盖方广之要略……文寡义丰,弥纶群籍,宇宙不足以拟其广,太虚不能以议其量。渊兮其不可测也,廓兮其不可极也。”慧观序似有过份夸张之嫌,是不可全信的。但不可讳言,这部经所表述的佛教义理的重要性及对中国佛教的影响,仍可以代表大乘佛教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研究表明,公元三世纪以后,大乘佛教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继《般若》、《华严》、《法华》诸经之后,又陆续产生了一批新的经典,其中以《大般涅槃经》最著名。《大涅槃经》提出了佛身是“常”,即佛“法身”的重要思想。它以佛如来临涅槃为缘起宣说如来法身常住、金刚不坏及佛法身所具有的“常、乐、我、净”四德。进而指出:众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成佛的心性,即佛性,所谓“凡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师子吼品》)。《大涅槃经》所讲佛性,也以如来藏称之,如云“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来性品》)。《大涅槃经》的佛性说,自它译成汉文后,即在中国佛教吏上引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于佛性问题的讨论。可以这样说,关于佛性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成为隋唐以来中国佛教宗派成立的最直接的原因。那么,《胜鬘经》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呢?《胜鬘经》是与《大涅槃经》大体同时或稍晚出现的一部大乘经,此经所表述的许多重要思想,与《大涅槃经》极其相似,即以佛性说,特别是如来藏说作为贯穿全经的主题。《胜鬘经》全称中的“胜鬘”是人名,是得佛授记,于佛前演说此经的菩萨;“师子吼”是比喻,喻胜鬘所说为了义说,究竟说,如师子吼能摧伏邪说,正法显现;“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指明此经所说内容是无上菩提究竟之体,是能利益一切众生的大乘经。《胜鬘经》经文被分别为十五章。第一章称“如来真实功德章”,为此经之缘起,讲述胜鬘赞佛功德,归依佛法,得佛授记的经过。第二章称“十种弘誓章”,述胜鬘在佛前所发十条誓言。第三章称“三顾章”,述胜鬘在佛前所发三种誓愿。第四章称“摄受正法章”,述胜鬘在佛前讲说“摄受如来正法”,此正法就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今说、当说”的无上正等菩提。第五章称“一乘章”,述胜鬘在佛前说三乘归于一乘,即“声闻、独觉皆入大乘,而大乘者即是佛乘”。第六章称“无边章”。此章中胜鬘指出: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不思议空性之智才是究竟之智,才是出世第一义智。第七章称“如来藏章”。此章明如来藏即佛境界,甚深微妙,难见难了。第八章称“法身章”。此章胜鬘以有作和无作二谛义解如来藏。无作谛可达到苦灭,出离烦恼,这即是如来法身;此法身被烦恼的缠名如来藏。第九章称“空性义隐伏真实章”。此章讲如来藏空性之智有两重意义,一谓“空如来藏”,即离于一切烦恼;一谓“不空如来藏”,是说如来藏又具有佛那样“解脱智不思议法”。第十章称“一谛章”。此章讲:四谛中三谛是无常,一谛是常。此一谛即苦灭谛。苦灭谛离有为相,“是谛,是常,是归依处”。第十一章称“一依章”。此章说,只有大乘一佛乘的“一入流”“为最、为上”,是“第一义,是为入流,是为归依,是苦灭谛”。第十二章称“颠倒真实章”。此章讲如来藏“不生不死,不升不坠,离有为相”,“与不离解脱智藏是依是持”;同时又与“外离不解脱智诸有为法依持建立”。第十三章称“自性清净章”。此章讲如来藏“是法界藏,是法身藏出世间藏,性清净藏”。即如来藏自性清净,虽为客尘所染,但仍为如来不思议境界;如来藏本性清净,故实无染。第十四章称“如来真子章”。此章中佛对胜鬘讲五善巧观依随顺法智,解了“性清净心烦恼所染”,以得究竟。第十五章称“胜实章”。此章为全经的总结,佛为天帝释等“略说”此经各章的名子。以上是《胜鬘经》各章所说大意。概括地说,前三章述胜鬘皈依、授记,受戒发愿等事;第四章至第六章叙胜鬘所讲“摄受如来正法”的内容;第七章至第十四章则是本经的重点,详解如来藏说。什么是如来藏?如来藏是与佛法身思想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是此经用来说明众生成佛根据的一种大乘佛教的理论。如来藏遍在一切众生身中,故称“法界藏”;如来藏具有佛的一切功德,可成就如来法身,故称“法身藏”;如来藏具有“如来空性之智”,真实不虚,出离世间一切虚妄,故称“出世间藏”,如来藏自性清净,但被客尘所染,难以了知,故称“性清净藏”。换一句话说,如来藏就是心性本净的如来法身,就是深藏在众生身中成佛的种性,也就是佛性。如来藏一切众生皆有之,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就是《胜鬘经》所宣说的中心思想。在后期大乘佛教的经典中,宣讲如来藏思想是其重要的特色,这就如同印顺法师曾指出的:“从四世纪以来,大乘佛教界的论书或经书,都不能不对如来藏说有所说明。”由此,我们再回到前面已说过的话,即《胜鬘经》虽是一部不足九千字的经典,但它所反映的佛教思想却可以代表大乘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时代。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